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周健 《南方论刊》2023,(8):60-63
与犯罪斗争是社会治理永恒的话题,过往有关刑事责任年龄制度修改的争论集中在犯罪趋势、责任年龄与责任能力关系、刑罚适用性三个方面,透露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存在刑事责任能力认定、未成年人利益保护、刑罚功能定位三个方面的阻碍,使其难以很好发挥未成年人犯罪治理功能。对此需要明晰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原则,探索建立未成年人个体评价机制,并对未成年人刑罚重新定位,构建未成年人刑罚制度。  相似文献   

2.
郝建设  刘亮 《理论界》2002,(6):66-67
我国刑法在对未成人犯罪适用刑罚的规定上,与成年人犯罪有着明显的区别。这是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还处在生长发育之中,他们既有容易被影响、被引诱走上犯罪道路的一面,又有可塑性大、容易接受教育和改造的一面,因此从我国适用刑罚的根本目的出发并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我国刑法在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上,规定了两条重要原则:一是从宽处罚的原则;二是不适用死刑的原则。以下我们根据这两条原则米分析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的刑罚。 (一)未成年人的犯罪不适用的刑种 我国的刑罚体系,共有五种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三种附加刑:罚金,剥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处遇——刑事政策视域下的学理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处遇是我国刑法适用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基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主体身份,产生了与之相对称的以教育为主、以惩罚为辅的刑事政策理念,并在刑事立法和刑事解释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中学理解释在弘扬该刑事政策的基础上,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处遇上倡导:对刑法典第17条第2款的解释和适用,应坚守行为说+罪名说的限定方式;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处遇上,预防是刑罚适用的正当化依据,应从刑罚种类的限制性适用、刑罚裁量制度的扩张性适用及刑事和解等方面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刑事责任是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适用的前提和基础。弄清刑事责任的概念和本质,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刑事责任的理性认识,而且有助于我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认识行为人何故就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
没收财产刑是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附加刑,与其他刑罚相比有其特征:以剥夺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为内容;适用于严重犯罪;附加重刑适用;实行以必并制为主、得并制为辅的制度。在具体适用时应当确定没收财产的范围、数额;正确处理与罚金刑的选择适用;在危害国家安全罪中正确适用没收财产刑以及清偿正当债务。  相似文献   

6.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法律制度缺陷与改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 ,它在犯罪的成因与认定、刑罚的适用、诉讼的方式及犯罪的预防等方面都具有与成年人犯罪不同的特点 ,从而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未成年人刑事法律制度。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的几大特点来看 ,现行未成年人刑事法律制度存在着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 ,必须加以重新审视 ,并采取相应的刑法对策实施变革 ,最终实现未成年人刑事法律制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主体特殊,坚持"以人为本",深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非刑罚处罚问题,改革创新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处罚的原则与方法,遵循刑事立法非犯罪化、刑事处罚非刑罚化等原则,采取司法警告、补偿损失、善行保证等非刑罚处罚方法,加快未成年人犯罪实体法和程序法建设步伐,对有效打击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挽救和保护未成年人,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规定14~16周岁的人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14周岁以下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此为刑事责任年龄的刚性规定.但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益突出的背景之下,是否应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以更好地运用刑罚手段规制未成年人犯罪成为热议问题.但仅依赖刑法手段不能有效抑制此类犯罪现象,无异于"饮鸩止渴".刑罚正当化根据、社会责任以及刑法稳定性这三个角度表明当前我国不应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在刑法规制手段效果有限的情况下,应该更多地依赖社会治理手段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9.
刘志伟  董丽丽  胡树琪 《江西社会科学》2022,(11):129-140+207-208
我国当前对腐败犯罪的惩治,不应提倡轻刑化的理念,而应确立“又严又厉”的刑事政策。但是,现行立法中对腐败犯罪的刑罚力度相对较弱,具体表现为缺乏资格刑的适用规定、预防性刑罚措施阙如、未实现罚金刑的全覆盖,以及由于部分腐败犯罪的刑罚设置失衡,导致罪刑难相适应。而且,司法实践中腐败犯罪的轻刑化问题仍然非常严重,具体表现为定罪量刑数额标准调整过高导致普遍处刑过轻,过多、过滥地适用缓刑和免予刑事处罚。因此,应通过立法对腐败犯罪刑罚力度过轻的问题进行纠正,并对司法中的轻刑化现象进行纠偏,遏制对腐败犯罪的刑罚“优待”,真正实现罪刑均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邹兵 《理论界》2010,(5):63-64
黑恶势力犯罪中组织犯的刑事责任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其一,黑恶势力犯罪组织犯刑事责任的一般原则。其二,在认定黑恶势力犯罪组织犯刑事责任时注意实体与程序法的紧密联系。另外,对于未成年人参加到黑恶势力犯罪中的情况如何定罪和量刑,涉及间接正犯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陆死刑的法典立法模式要优于台湾地区死刑的综合立法模式。大陆死刑适用条件比台湾地区具体复杂,而台湾地区对80周岁以上老年人不适用死刑。大陆死刑适用范围远远宽于台湾地区死刑适用范围。大陆刑法中存在绝对死刑,而台湾地区刑法则没有绝对死刑。通过比较得出对我国大陆死刑改革的启示是:刑法修正案是死刑立法改革的良好形式;要探讨死刑适用对象的年龄上限;在立法上缩减死刑的适用范围;取消刑法中的绝对死刑。  相似文献   

12.
1979-1980年是美台关系经历磨合和调整的时期,也是美台“准联盟”关系最终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美台“准联盟”关系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多重三角关系的影响,包括美国行政部门、立法部门和台湾当局组成的三角关系,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组成的三角关系,以及美国、中国和苏联组成的战略大三角关系。在“零和游戏”的作用下,上述各支力量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和斗争,最终达成一组临时的平衡。这组,临时平衡中既有安全对抗关系,也有安全合作美系。美台“准联盟”关系则是各支力量相互牵制、相互妥协的结果。美台“准联盟”关系是安全合作的一个“怪胎”,是美国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是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三方安全困境的根源,也是西太平洋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3.
The literature on careers of juvenile delinquents has been divided as to whether or not career specialization occurs. It has recently been proposed that the careers of delinquents may be viewed as arising from a Markov process with the observed arrest histories the result of a series of stochastic events. This approach has considerable appeal for it provides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about criminal behavior, including predictions concerning the length and diversification of a delinquent career, the long-run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crimes, the extent of specialization in delinquency, and offense switching over the course of a delinquent career.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career patterns for a sample of highly delinquent, incarcerated juveniles are investigated. Although some support is found for specialization in delinquent careers, especially among robbery offenders, the findings generally support situational theories of crime.  相似文献   

14.
任少雄 《理论界》2014,(8):69-72
台湾地区充分借鉴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资产证券化的经验。一方面,台湾地区采用统一的立法模式,同时与传统民商事法律的一般性规定进行了立法衔接;另一方面,其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同样采取统一监管模式。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同属大陆法系,其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立法与实践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吴啟铮 《河北学刊》2012,32(2):127-130
少年司法中的暂缓起诉具有恢复性司法的诸个要素,在理念与实践特征上都与恢复性司法具有很高的契合度,可以说是审查起诉阶段的一种恢复性司法方案。当代中国有些地方曾经出现过少年暂缓起诉的探索,形成了良好的实践经验。由于少年暂缓起诉具有修复社会关系,保护、教育和挽救罪错少年,以及有效进行审前分流的功能,应在现有实践基础上使其制度化,形成一种恢复性的审前程序分流机制。  相似文献   

16.
论两岸统一的共同社会心理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两岸的社会心理存在着一定差异,与此同时,具体方面又存在着诸多相似,它们为建构共同社会心理提供了基础。这种“共同社会心理”的具体内涵不仅应包含双方社会心理的共同点,还应包括有助于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目标和政治策略。其建构方式不仅包括文化沟通,同时还必须唤醒“共同的历史记忆”、塑造“共同利益”和建构“制度认同”,只有这样才能超越两岸分歧,抓住有利国际时机实现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台湾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于2 0世纪80年代中叶,90年代后,由对男权主义批判向性别诗学转向,并由文学/性别批评逐步向跨文类/批评研究深化。这些特点既与世界文论发展的大趋势同步,也与祖国大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相通,这既为我们反省、弃绝陈腐的性别观念提供了必要的比照场域,也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与提升提供了新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8.
台湾怀乡散文以其特定的"美学意识形态"叙事策略建构"古典中国"形象和"中国历史",以抒情化的文学艺术形式还原、修复两岸之间的文化记忆。今日学者对台湾怀乡散文应该特别注意其在美学意义上的超意识形态价值,而相对淡化其在意识形态上与大陆文学之间的分歧和争议,不能因为怀乡散文蕴含着当时台湾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思想,而就此抹杀或贬低它的艺术成就。这是从文学史和思想史角度重新评价、审视台湾怀乡散文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偏差青少年边缘化过程的互动机制及行为逻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差青少年边缘化过程是青少年与其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从对受访的社区矫正青少年边缘化过程的研究发现,他们经历了游离、自衍和多元衍化的次生社会化发展阶段.从微观层面分析,"共认符号"和"协同行动"是青少年边缘化过程的互动机制;"寻求自我认同"与"自我实现"是青少年边缘化过程的行为逻辑.  相似文献   

20.
刑罚体系是刑罚权的载体和具体表现形式 ,各个刑名的科学性决定了刑罚体系的科学性程度。清末刑法改制所确立的刑罚体系是中国刑法近代化的凸现点。《大清新刑律》所确立的刑名体系 ,分为主刑和从刑两大类 ,由重到轻排列。与中国历史上以往各朝代的刑罚体系是大相径庭的。它既有刑罚体系方面的近代化 ,又有刑罚思想和刑罚重心的近代化 :即以自由刑为中心的清末刑罚体系的建立昭示着刑法改制近代化成份的加重 ;死刑执行一元化成为中国近代刑罚体系迈向近代化的一个标志性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