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浅谈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危害及防范治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大学生最主要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某些学生对网络游戏迷恋过度。本文主要阐述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危害以及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防范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年级、性别和专业的500名音乐表演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评测,并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音乐表演专业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自我肯定和自信的倾向,但缺乏积极的应对方式,其自我效能感与积极、消极应对方式均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效能感对积极与消极应对方式均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冯艳 《南方论刊》2008,(10):105-105,104
据有关方面调查,目前中国约有4000万未成年网民,其中“网瘾少年”约占10%。网络成瘾的最大诱因是被称为“电子海洛因”的网络游戏!青少年由于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加上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无止境的新鲜感,特别容易被网络游戏吸引住。于是不少学生纷纷走进网吧,痴迷于网络游戏、网络传奇、热衷于上网聊天。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相似文献   

4.
郭志峰 《阴山学刊》2009,22(4):117-120
使用简易应付方式问卷和不安诊断测验研究了554名大学生的不安心理与应付方式。结果表明:大学生不安心理主要表现于自我控制、自罪感和自我成熟。差异性上显著反映出男生好于女生、理科生好于文科生。应付方式各方面无显著差异。大学生应付方式选择较合理。不安心理与应付相关显著。由回归分析得知紧张感低、自我成熟度高、信任度高的个体更倾向于积极应付,紧张感强、自罪感强的人倾向于选择消极应付。  相似文献   

5.
钟密礼 《南方论刊》2006,(7):61-61,58
上网成瘾,又称因特网心理障碍,是指由于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的心理异常及生理不适。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成长阶段,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五彩缤纷的互联网,很容易令他们沉迷于其中,以至上网成瘾,甚而酿成一幕幕令人痛心的惨剧:郑州15岁的小勇。因迷恋上网而不断逃学,为了上网,他从家中偷钱,后来父母不给他钱,他竟然扬言要砍死父母。北京有个19岁女大学生,在网吧呆了7天后竟然不认识生父。天津13岁少年张潇艺沉迷于网络游戏,在网吧上网36个小时后,竟然以网络游戏中的飞天姿势从24层楼一跃而下自杀身亡……  相似文献   

6.
目前,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的现象比较严重,本文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网络游戏的特点和未成年人自身的身心特点四个方面,分析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同时从"堵"、"疏"等方面针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学习、生活、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带来好的影响的同时也引发了网络成瘾、网络欺诈等负面效应。本文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适、自我免疫能力入手,通过社会学视角,在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之后,提出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径,以期提高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我们在辽宁医学院基础2005级学生中作了抽样调查,对网络成瘾者做了心理学分析,看到了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Bem提出的性别角色模式出发,根据典型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在个体身上不同水平的组合,把342名在校大学生划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四个性别角色类型组,对四组被试在自我价值感和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以及个人和社会两种取向的自我价值感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在不同性别角色类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考察,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学习、生活、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带来好的影响的同时也引发了网络成瘾、网络欺诈等负面效应.本文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适、自我免疫能力入手,通过社会学视角,在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之后,提出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径,以期提高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互联网把世界变成了“鸡犬相闻”的地球村,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了社会发展;同时,他又指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并明确提出了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规范网络空间行为等要求.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和交互性,既给人们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和舞台,又对人们的道德要求和责任担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为主体网络信息的自由表达有其必要的边界和限度,网络行为中的责任担当对规范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的有序发展存在着积极的应然价值,自由与责任构建了网络空间最基本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战争是人类第一次通过媒体现场直播的现代战争。各种新闻媒介都全方位地参与并渲染这场区域战争,报纸、电视、互联网、广播都竭力发挥自己的优势,用各自独特的视角来解读这场战争。本文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对各种媒介的行为和表现方式进行了研究,力图对战争中的媒介宣传规律进行发现与反思,并对今后我国的新闻媒体如何抢发新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可以自由游弋的网络时代,自我角色的互换带来了新的哲学问题,如何认识和理解自我在虚实世界里的存在以及自我以何种方式存在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虚拟世界里的生活,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复制,更是对现实生活的格式化,甚至是趋向于无限多样可能性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社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其中,青少年网络社会问题已引起普遍关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社会心理环境、对青少年单一的评价系统、学业和就业的巨大压力、群体内部人际交往的不适应等,都是促使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的重要原因.要使青少年从根源上戒除网络游戏成瘾,摆脱由此造成的心理危机,仅靠单纯的心理辅导、正面...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各个方面。高校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网络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诸多影响,更向思想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新闻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作者阐述了在商业利益驱动下,网络新闻媒体出现的媚俗化现象。由于媒介消费主义的兴起,商业性网络新闻媒体所持的新闻业务方针、从业者的业务素质和作风都受到了强烈影响,此即网络新闻媚俗化的主要成因。因而应从政策和规范的制订、完善培训与认证制度以及加强监督等方面,应对网络新闻的媚俗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语言的后现代文化内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络语言的许多特点暗合了后现代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具体表现为:网络语言自由解构语言规范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去中心”、“去权威”的文化精神;网络语言充斥大量数字语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数字化”、“计算机化”的知识特征;网络语言倾向于简单直观表达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平面化”、“表层化”的思维模式;网络语言盛行“大话”式言语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游戏化”、“娱乐化”的文化风格。  相似文献   

18.
从"体制型"法治走向"生活型"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深层次要求,在于建立一种理性的生活方式。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只能在日常生活世界的根基上才能实现。脱离社会生活和大众基础,单纯依靠强制性的体制建构,无论这种法治在价值上多么高远,最终只能束之高阁,形同虚设。因此,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从“体制型"法治走向“生活型"法治。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看到公共性的曙光,但也潜藏着网络公共领域结构瓦解的线索:网络公共性与私人化的融合、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娱乐消费的伴生物、网络公众从关注社会到回归个人、网络虚拟资本的运作与现实资本的移植等,这些特征都预示着网络公共领域面临结构转型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问题进行探讨,引导他们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面的分析了大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方式、课余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消费方式以及恋爱方式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影响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各方面因素;并根据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求,提出了当代大学生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