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的研究,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口笔语中词性比例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口笔语中的词性比例与本族语者相比整体分布趋势一致,但有些词性的比例与本族语者差异较大,且口语、笔语语体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用语料库研究方法,从两个层面三个角度对英语同义词gain,obtain在中国学习者语料库和本族语语料库中的搭配行为进行对比发现:在本族语语料库中,同义词的搭配模式存在很大差异;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中没有体现出这些差异,在类联接、搭配词及语义韵方面均与本族语有显著差异。本研究对英语词汇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本族语笔语语料库LOCNESS为参照,对比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中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的语料,考察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非词汇化高频动词搭配使用的发展特征以及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非词汇化动词搭配与本族语者趋于接近,但中国EFL学习者中仍存在典型搭配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本族者口笔语语料库(BNC)和中国大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CL-C)中出现的迂回使役构式展开深入研究,分析对比了英语本族语者与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迂回使役构式方面的特点,通过分析得知中国大学生倾向于使用高频使役动词引导迂回构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英汉语言文化在使役表达上的差异;二、英汉文化不同造成对“使役”的理解差异。而母语的负迁移现象是影响二语习得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顾艳 《学术探索》2012,(2):154-159
本文借助语料库手段比较了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和英国大学本科生写作中it分裂句、wh分裂句和倒装wh分裂句的使用情况,梳理了相对于本族语者而言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分裂句使用的总体特点,同时分析其可能成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学生与本族语者在分裂句使用上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且除简单的过度使用或使用不足的差异之外,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分裂句的使用还同时具有趋易性、狭隘性与规避性三重特点。  相似文献   

6.
连接词作为语篇衔接的一种手段,在英语写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英语学习者少用、误用连接词的现象却很严重。通过对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和英国本族语语料库(FLOB)中的连接词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发现各自连接词的使用特点及其原因,从而为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提供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英国学术英语口语语料库(BASE)中关于lecture和seminar两个主题和情景的话语为语料,建立相对应的汉语语料库,基于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情态理论,从情态量值的角度对比英汉学术口语语体中的情态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情态在英汉学术口语中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2)英汉两种语言都倾向于使用情态的肯定形式,较少用否定形式;(3)英语学术口语更倾向使用低、中量值的情态词,而汉语学术口语则多使用低、高量值的情态词;(4)英语学术口语的高频情态词分布不均衡,较多地使用了低量值情态词can,而汉语的高频情态词分布相对集中,没有表现出过多使用某个情态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中国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WECCL)中without的使用情况,目的在于探索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中介语发展特征。结果发现:without的搭配偏于单一,约30%的搭配只有一个名词,语法错误占一定比例主要表现为缺少-ing标记;语义不清,把without简单用作"不,没有"。在无法准确表达意思时,借助于母语词汇的逐词翻译。主要原因是受母语迁移影响,二语学习者过度依赖常用词语和高频率搭配模式。母语为其它语言的英语学习者以及本族语者的without的使用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运用功能语言学关于语法衔接理论框架,分别对30篇国内外期刊论文英文摘要中的语法衔接手段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中国学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运用语法衔接手段中的异同。结果表明由于中西方文化及语体模式的不同,两者在语法衔接手段的运用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如中国学者使用语法衔接手段的总频率高于本族语者,连接词出现口语化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一般疑问句的学习是英语课堂教学最古老的内容之一。虽然一般疑问句在教学上得到广泛的使用和研究,但是一般疑问句在实际英语应用中的研究非常欠缺。为了研究现实生活中英语本族人是如何处理一般疑问句的,本文对一般疑问句的回答进行书面语和口语语料库收集,对其进行分类和频率分析,并同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初中英语教材进行对比,以此来发现我国英语教材编写的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族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英语习得为例,通过对英语本族语者和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测试调查,根据被试者对若干句子的直觉和语法判断,探求本族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分别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中发展的语言能力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普遍语法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等问题。结论认为,本族语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不存在根本性差异,普遍语法作用于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12.
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英语的两大变体 ,尽管两者主体部分相同 ,但在语音、词汇、语法、拼写方面有一定差异。尤其是语音方面差异给我国英语学习者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对两者在辅音音素、元音音素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系统的对比 ,并介绍了非正式场合讲话时 ,美语口语中独特的发音现象。  相似文献   

13.
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和情态序列的选择倾向是评价英语学习者语言水平和语用能力的重要指标,综合比较国内基于语料库的多项研究发现,我国英语学习者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总体高于本族语者,且少数几个情态动词can、will、should和must显著超用,过多使用义务情态序列,过少使用认识情态序列。这类情态动词和情态序列的误用主要是受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伦理性、意向性和保守性三方面的影响,有必要在教学中干预和引导学习者在语言表达中注重思维转换,不仅具备语法准确性,也要达成语用适切性。  相似文献   

14.
英语常见语体有两种:正式体和非正式体,又称为口语体和书面体.口语体和书面体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时存在较大差异.比较口语体及书面语体的特点、差异及应用,对准确使用语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此从英语语体的特征差异入手,从地区差异、交际方式差异及社会差异方面对其主要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以帮助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语体之间差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便提高其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汉语和英语中所体现出的文化思维的差异主要有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差异,思维习惯的差异及信息组织方式的差异。跨文化交际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汉英思维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很大影响,具体体现为对口头交际、书面信息交流的影响和对商业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女性形象在各类研究和文学作品分析中屡见不鲜。以女性概念词为例,基于杨百翰大学系列英语语料库资源,分析和研究女性概念词和女性形象描述词语的频次分布,解释女性公众形象的特征。结果显示,在各英语国家书面语和以美剧为代表的口语中,表达女性的概念存在单复数用法差异,书面语多使用复数而口语中则偏向于单数。除生理特点外,女性形象备受关注的是外貌、教育程度、优秀品质,婚姻状况等主题。女性典型行为则突破男女界限,呈分散性分布,但体现女性被歧视现象的动词仍然存在一定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通过自建小型语料库对比分析了工科研究生英语学术写作语篇和LOB语料库中的学术语篇的显在劝说性。研究发现,工科研究生在英语学术写作语篇中比LOB中的学术语篇明显更少使用显在劝说性的标记语。工科研究生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应该更加明确体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间语对比分析法”,分别以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CL中的笔语语料库WECCL和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的一部分为基础,通过在线检索和AntConc3.5.5w软件检索,将两个语料库中所出现的GET作为系动词的搭配词及其语义韵倾向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分析了共现频率在前15位、相互信息值大于3,而且在两个语料库中同时出现的搭配词项GET1rlV01ved。结果显示:第一,GET作为系动词在WECCL中的搭配远远少于COCA中的搭配,两个语料库中的语义韵倾向不同;第二,中国学生过多使用其中性涵义的搭配词。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语料库和文化关键词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关键词在不同英语方言区的使用分布情况进行检索,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国家的影响力差异?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对不同英语方言区国家的影响力表现出很大的地域差异;不同英语方言区的国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和接受度差异很大?这些发现与对中国传统文化关键词进行语料库检索之前的预期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cause"在港式英语语料库中的语义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借助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和香港理工大学商业英语语料库及语料库相关功能,分析港式英语使用者同美式英语使用者在使用CAUSE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上的异同之处。通过建立类联接,统计数据,卡方检验,笔者发现香港英语使用者同美国人在使用CAUSE中性和消极语义韵时没有显著差别,但是前者会过多使用积极语义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