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常德市文联、常德市作协、常德丁玲文学创作促进会联合举办了农村现实题材文学作品征文大赛,其获奖作品结集为《乡情》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该书收录诗歌、散文、小说和报告文学作品共计70余件。我应邀担任评委,认真阅读了所有参赛作品。就辑录在《乡情》中的获奖作品,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色。一是立足现实,深入体察,表现了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散发着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当前中国农村正发生着有史以来最巨大、最深刻的变革,伟大的时代为农村题材文学创作提供了宏阔的视野和丰富的资源。获奖作者秉承了我国…  相似文献   

2.
农村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农村经济社会正处在大变革之中,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要求、生产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是主  相似文献   

3.
革命根据地农村社区的社会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首先在农村建立了根据地和政权,它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社区的社会面貌。本文从农村社区的社会区划和社区内部结构的变动两个方面考察了革命对农村社区变革的影响,归纳了革命根据地农村社区社会变革的特点,认为革命对农村的自然社区分布并无多大触动,但法定社区的变革较大。革命根本改变了根据地农村社区的社会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社区权力结构和社区民众组织结构,深刻地促进了农村社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根据地农村社区变革的突变特征十分明显,这表现在根据地农村社区变革的速度快、时间短、范围广、内容多、程度深、影响远等方面。革命根据地农村社区变革是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方面,与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缓慢发展形成鲜明对比,代表了当时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社会在日益走向现代化变革的历程中发生着一系列极为深刻的变化,人们的社会心理生活领域也正经受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现代化的变革必然引起现代与传统、新与旧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和剧烈抗衡,从而导致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心理世界的种种困惑、焦虑和不安等情绪反应。原有的借以维护内在心理平衡的传统观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归根到底是一场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的改革。它“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还会引起人们精神生活的重大变化”(《三中全会决议》)。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给人们观念的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人的观念必须适应和促进现代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的发展要求。所以,经济增值和观念变革是同步进行的,是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成绩卓著的,富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绍兴县双梅乡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迁。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再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中国农民面对生产关系的"巨变"和社会生活的频繁"转型",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很多"想法"和"思考",形成了许多的民歌民谣及民间俚语,它们是我国农村社会变迁和农民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其中,反应和折射出农业集体化和农民组织化的许多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的农村变革,仍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及时地深刻地反映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我国当代作家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近年来在这方面存在的差距,着重从理论上探讨了两方面的问题:如何历史地认识我国的农村,深刻地理解我国的农民,以便对这场伟大变革做出新的艺术发现和艺术预见;如何在创作和评论中更好地遵循艺术规律,重视艺术思维,坚持艺术真实,以及正确处理艺术和政策的关系。作者认为,这两方面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向实际生活学习,向历史经验学习,尤其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指导下,乡镇工业以强大的生命力冲破了自然经济格局,成为农村商品经济中最活跃的力量,推动着农村经济的蓬劫发展,而且越来越显示出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村正酝酿着一场生产方式的变革。发展分工协作,实行专业化生产,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村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已经起步。在这样一个新时期,对如何实行生产力的根本变革和怎样进行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等问题,我们应予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处于转型中的中国农村,其社会特征既不同于传统的"乡土社会",又不同于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市民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特征之下,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仍然存在着深邃的社会基础和重要的功能作用.司法机关在介入农村纠纷时,必须对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给予必要的尊重.但是,农村发生的变化已初步奠定了法治实践的社会基础,正式司法制度可以越来越多地依赖一种合法化的设计,为调整变革中和变革后的农村现代关系提供坚强有力的法律调节.  相似文献   

10.
张元席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3):38-38,72
当前的学校教育正发生着剧烈而深刻的变革,概括起来,主要在三个层面上进行着:一是社会层面,二是学校管理层面,三是教育教学活动层面。人们一般性地认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变革,是最直接、最关键、最有影响力的教育革新;它的成败,关系到甚至决定着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毫无疑问,这种认识倾向对于促进教育改革--尤其是教育教学活动改革有  相似文献   

11.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五届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是一场极其深刻的革命。从城市到农村,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迠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将发生巨大的变革。”华主席的指示不仅为我们深刻地阐明了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革命性质和深远忌义,而且给我们科学地予见了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以后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必将发生的巨大变革。今天,我们认真学习华主席的指示,深刻领会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极其深刻的革命,对于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大路线,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有着十分重大的忌义。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苏南地区的农村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农村一样,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以家庭承包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变革,广大农民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实现了物质生活的全面小康,而且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基层民主政治同步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苏南农民生活正在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 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和 70年代末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农村的两次伟大变革 ,它的发生和成功 ,符合马列主义哲学关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原理。尽管农业合作化后期曾有过一些偏差以致造成一些遗留问题 ,农村体改也还有待深化和完善 ,农村经营管理如果简单地从形式上看似乎矛盾 ,但是 ,这两次变革都是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  相似文献   

14.
指出就地城市化中,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型常常伴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城市文明的传播,但是转变的背景是农村,转变时间长而且不稳定。异地城市化中,农民工生活方式的转型发生在城市,尽管部分农民工因不能适应转变而以失败告终,但绝大多数农民工实现了生活方式的转型。尽管期间历经矛盾、冲突,但是转型时间相对较短并且较为彻底。认为相对于就地城市化,异地城市化更有利于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我国长期以来,农村产业是单一的农业,而农业又是种植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虽然农村产业结构开始走向多样化,农民收入明显提高。但农业比较利益仍偏低,农村产业结构仍呈不稳定性,亟待调整。对此,就农村产业结构演化趋势及农村现代化问题,作点粗浅探讨。 一、生产和交换方式的伟大变革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在“一大二公”的体制下生活。由于这种体制的高度集中统一,伴随的是社会劳动的直接分配,这里包括国家的和集体的直接分配形式。在国家的直接分配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语: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给人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等领域带来巨大变革,同时,也使人类政治生活发生重大变革,对政治过程、政府管理、公共决策、国际关系等领域都产生深刻的影响。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政治对现实政治的影响更加明显和强烈。网络政治不仅直接影响着现实政治生活的过程本身,而且深刻影响着政治生活的深层结构和内在逻辑,开始塑造一种全新的政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农村的社会变革发生在较短的时域之内,却带来了影响深远、作用深刻的社会效应。如果说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经历了变革的话,那么最重要的一点是——农村生活方式和农民的精神风貌有了异常丰富的形态。这种新形态的文化观念又对农村社会的发展施以复杂多变的影响。这些富于新形态的文化观念的变革反过来又作用于农村社会,对农村的政治秩序和道德秩序产生作用。以农村社会变迁中的道德背反为研究对象,结合对南京浦口区侯冲社区"支部+协会"制治理模式的实地调研,指出超越道德背反的关键在于构建法治秩序、培育政治文化和重建新乡情。  相似文献   

18.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1953至1957年间,显示出积极的效果,中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而在1958至1978年的20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停滞不前,农民生活贫困.从技术、制度与经济关系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前期,合作社制度下的集体性团体劳动有效弥补了单户劳动的技术水平的不足,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当时与其说是制度的变革,不如说是一种技术变革.后期,利益激励机制缺失,加之无外来现代化因素介入的原农耕技术水平(人力、畜力为主)的停滞,导致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贫困,超前的制度变革显现出其失误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魏晋至唐,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在许多违法违时尚的爱情传奇中,体现和渗透着中晚唐士人对一种新型爱情理想的追寻和向往。那就是在时代社会背景转换的基础上,表现为对门当户对爱情观的放弃,进而带来观念上的变革,逐渐朦胧地构想出以人的自身价值为唯一衡量标准的新型爱情观—一才子佳人观。  相似文献   

20.
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改革浪潮猛烈席卷着广袤的山乡大地,古老的中国农村正处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之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场改革决非发生在善恶王国的彼岸,具有十分深刻的社会伦理意义。 那么,这场改革是否合乎道德?是不是正义的事业?这一问题始终为许许多多善良的人们所思考。应该指出,农村改革既然是生产关系方面的变革,那么,对它的功过是非的裁定,就必须以生产力的尺度为最高标准。看它究竟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是舍本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