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1937年8月,陕北公学在延安成立,李维汉是陕北公学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陕北公学工作期间,始终坚持统一战线、抗战建国以及党性办校的管理理念,同时贯彻民主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及学员间应同步学习等教育思想。李维汉管理理念和教育思想在陕北公学的贯彻,培养了一大批抗战干部,丰富了干部教育的内涵,不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奠定了中共干部教育的基调。  相似文献   

2.
齐夫 《中华魂》2012,(17):23-24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有诗云:"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所谓大事,即惊天动地的事,牵动全局的事,关乎国家兴亡的事,提振民族精神的事,造福全社会的事,改变世界的事,改写历史的事等。神农为尝百草来,大禹为治水来,老子为《道德经》来,  相似文献   

3.
乾嘉苗民起义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标志之一。它使清朝统治者意识到,加紧调整对湘西苗族政策是当时治国安民的一大要事。身为幕僚的严如熤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如何治理苗疆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的主张对后来清朝治理湘西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
“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座右铭,这“一大事”便是普及教育。他在《普及教育运动小史》中这样写道:“我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倡乡村教育,有时提倡劳苦大众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喜欢翻新花样,其实我心中只有一个中心问题,这个问题便是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有机会受到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①为普及人民的教育,他置个人生死荣辱于度外,四处奔走呼号,身体力行,将自己的整个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他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不  相似文献   

5.
蒋永清 《中华魂》2014,(18):20-22
我们党对陶行知的评价是:"陶先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伟大的爱国者。"他有个学生叫方明,可以说"名师出高徒",方明尊奉陶老师"爱满天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真谛,奋斗了终生,为振兴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手机     
一路开花 《社区》2008,(35):27-27
每次空闲回家,母亲都会向我和妻子唠叨,父亲整日地出,和他那些旧时的朋友闲游,又不用手机,要叫他弄个什么事都不方便。加上琐琐碎碎的事一大堆,一见面就说个不停,可大多,还是关于父亲。  相似文献   

7.
抗战期间,天主教徒于斌指出中日战争的实质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场非正义战争;他从天主教的正义观和爱国观出发,激励教徒应该积极参与抗战,以实际行动维护天主教正义;他还以一个教徒的身份数次出访欧美,协助国民政府开展邦交,争取外援,为抗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宗教和阶级立场的限制,他对蒋介石政权和罗马教廷表现得软弱无力,不敢抗争,从而使其在抗战中的作用受到限制,这也说明宗教是很难超越阶级和国家利益的  相似文献   

8.
丘东平的抗战小说描绘炮火纷飞的战场,但不是对前线战事的简单实录;他的抗战小说渲染豪迈的英雄主题,但不是宣传流行的政治理念;他的抗战小说塑造英雄人物,但不是为了呈现“好”与“坏”、“勇敢”与“懦弱”等二元对立的命题。他的笔触锋芒超越了文学功利层面直指战争的本质和人物在战争语境下的复杂心理,描述战争给个体生命带来的摧残和人性的变异。在当时充满政治斗争气息的抗战文学格局中,丘东平的抗战小说显得别具一格和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9.
林昆 《山西老年》2011,(12):15-16
跨越三个世纪的抗战老兵——付心德 我们在滇西龙陵县龙山镇一条简陋的巷道里找到了抗战老兵付心德,只见他和老伴李竹芝正躺在家门口的椅子上享受午后的阳光。他已110岁,原籍河南襄城。他是我们采访抗日老兵中最年长的,也是目前龙陵县为数不多抗战老兵中年岁最大的。  相似文献   

10.
许多论者都认为南宋作家刘克庄晚年谄事奸臣贾似道,实为一大误会。刘、贾之交,源于两家特殊的世交关系,并且终止于贾似道公开专横之前。刘克庄未因贾似道而得到任何提拔;相反,他对权奸的态度始终是坚决斗争的  相似文献   

11.
云南抗战文化的繁荣曾深受郭沫若的关怀、鼓舞和影响,他关注云南文化动态、关心云南文化青年井辛勤培育呵护,他的爱国情操更是激发了云南文化界的抗战热情。  相似文献   

12.
那个暑假发生了很多事情,每一件事,对于秦科来说,都像是发生在昨天。 暑假的第一个周末,他过生日。爸爸送了他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在同学当中,还没有人骑过那么漂亮的自行车。他从家门口一直骑到胡同口,又从胡同口骑回来,身后跟了一大帮小孩儿,吵吵嚷嚷着要让他们也试试。他从来没有这么受欢迎过,像个富有而骄傲的国王,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爸爸买给他的那辆自行车。  相似文献   

13.
曹禺抗战戏剧观的形成是抗战全面爆发后,身为知识分子的强烈时代责任感以及作为杰出戏剧家丰富的编剧、导剧与演剧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因时制宜的新变,也有一贯以来的坚守,更有坚守基础上的发展。他的抗战戏剧观在强调戏剧时代性与宣传性的同时,亦重视艺术性,并努力追求戏剧表达的大众化。曹禺的抗战戏剧观及其创作实践激励和鼓舞了广大民众的抗战意志,为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成为以文艺服务于抗战的戏剧家的重要典范。  相似文献   

14.
吴伯箫从事散文创作,迄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了。从1925年踏进文学领域以来,他主要利用业余时间写作,正如他自己所说:“教书和行政的空隙里,间或写篇把短文,象凑在农场的边缘上栽三五畦番茄、胡瓜”①。尽管如此,他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一直没有停止过热情的歌唱。②恽代英同志说过:“倘若你希望做一个革命文学家,你第一件事是要投身于革命事业,培养你的革命感情。”③吴伯箫所走过来的道路,就是这样一条“文艺与革命”的道路。他在抗战烽火中投奔延安以后,几十年来,我们党所领导的如火如荼的革命和建设生活,是直接培植他散文风格的土壤。他在艺  相似文献   

15.
何思源对山东抗战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进行分析与评价。他积极宣传抗日救亡,促进南京政府与山东当局的相互信任;坚持敌后抗战,维持国民党政权在山东的战略存在,都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收复山东时,他努力扩张国民党势力,阻碍了山东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河的两篇小说《沙捞越战事》和《米罗山营地》呈现了马来亚华人抗战的复杂历史,也通过其“他者”的眼光和想象力为我们描述了历史的一种姿态。虽然由于占有史料的不同和写作姿态的差异,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但是无疑也为我们观察海外华人作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支点,这两篇作品为我们找到海外华人作家的身份坐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张鸣 《阅读与作文》2009,(11):42-43
从前,有个好逸恶劳的人,叫李老五,他专靠打赌来混日子。 有一次,他在人前打赌说:“谁能说出一件事,说得使我不相信,就给他五两银子;”  相似文献   

18.
陈嘉庚(1874—1961)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抗战爆发前,他领导华侨赈济灾民、抵制日货,唤醒侨民、激励爱国。抗战全面爆发后,他领导南洋华侨全方位支持祖国抗战。抗战胜利后,他组织调查委员会,调查日军暴行和侨胞损失,留下铁证。他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9.
天文 《社区》2009,(9):6-7
前两天,“圈子”的妻子回家后,讲述了一个她在公交车站遇到的事。 那天傍晚,她拎着一小袋葡萄,在站牌下等公交车口两个穿着体面的男青年走过来,一个男青年开口向她问路,问完路,他又说了一大通什么去看朋友,钱被偷了的话,总之话里的意思就是借钱坐车。  相似文献   

20.
正叶挺入党在抗战期间,叶挺将军被国民党囚禁。一天,国民党特务走进叶挺囚室,突然问:"叶军长,如果你能出狱,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什么呢?"叶挺毫不犹豫地回答:"如果我能出去,第一件事就是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3月1日,叶挺出狱了。在中共代表团召开的欢迎会结束后,夜已经很深了,叶挺思绪万千,挥笔拟好电文给毛泽东转中央委员会,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7日,党中央复电给他,决定接受他为中共党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