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玄思想与六朝以"清"为美的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玄思想对六朝以"清"为美的审美意识之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以"清"为美即强调事物的材质之美、气韵之美,亦即本体之美."清"美也是绝俗之美.它是以道家"清静"思想为基础,体现了道家崇尚清逸的美学理想."清"作为原始道家哲学和美学的重要概念,演变为广泛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范畴,则完成于魏晋玄学阶段.尚"清"意识是玄学思想影响下的产物,也是六朝美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词作中具有两种典型的述情语式———设问与设想。它形成了“易安体”掩仰自如的词气之美 ,标志着李清照的审美深度。  相似文献   

3.
唐玄宗开元时期择吏尚"清"。作为择吏标准的"清"衍生政治清风,政治清风又营造了审美风尚的"清",审美风尚的"清"进一步影响了盛唐诗风的清刚。盛唐诗的清刚风格发展了魏晋六朝的"清"而比之更积极进取,影响了大历诗风的"清"而比之更刚正。盛唐诗坛的清刚风格与开元鼎新、大唐盛世、三教共融的清明社会相互参证,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比兴"的多层级人文关怀、审美和实用的价值取向,是被历代诗家及晚清词家接受的一个内在前提。"比兴"追寻传统诗学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风骚之义",与狭义诗学比较,词家不仅削弱了传统的"宗经辨骚"意识,而且强化了楚骚的寄托精神。"寄托"是审视晚清词学思想的一种独特话语,晚清词家不离比兴之义,既丰富了词体体性观念,也充实了比兴思想。晚清词家浓郁的比兴寄托思想及其解词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皆催化了"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观念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诗话作为中国文学批评的独特形态,以其丰富的接受文本内容、批评主体的个性化与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尚,成为李白经典接受与阐释的重要载体。清诗话具有非常典型的"历时接受"特征,包括经典文本和接受文本的双重接受,前人的阅读经验和审美发现是清人论李白的重要阐释依据。清人对前代李白诗论的大量接受,形成厚厚的经典阐释层,既丰富了清代李白经典接受的诗学思想与审美意蕴,同时也体现了清代诗学实证性、累积性、专门性与细致性的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6.
从“点石斋”看晚清上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晚清画报点石斋与上海普通市民的审美取向与价值规范的两相契合,以<点石斋画报>为中心,从图像所反映出的时间意识("屋子里的钟")和空间拓展("窗口的人")两方面分析在当时都市上海初露端倪的现代性迹象和上海市民"仅为了看看而看"所形成的"向外看"的眼光.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词积淀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乐观自信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和高难尚清意识,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  相似文献   

8.
儒家文化的"中庸尚和"情愫、道家文化的"自然逍遥"情调、佛家文化的"慈悯济世"情怀使炎黄子孙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模式、生存选择和审美趣味,这业已形成并渗透到生命血液的相对稳定的精神追求、价值希冀、心理状态、思维模式等文化心理定势,对形成民族凝聚力、建立文化自信心及建构和谐社会都具有韵味隽永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词的语言清新自然,新颖独特,被称作"易安体".二十世纪俄国形式主义派提出的"陌生化"是将熟悉的"陈旧"变为陌生的新鲜,使丧失了感觉的语言变得生动,进而产生欣赏和品味的兴趣.文章试从"陌生化"手法这一角度切入,来探求易安词语言艺术所呈现出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杜甫律诗的"后意象"构成有两种典型的方式--比喻性意象和逻辑性意象,它们形成了诗人的自我表现意识,标志着杜甫诗歌的审美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