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家庭暴力损害赔偿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晓慧 《兰州学刊》2003,(3):105-107
家庭暴力是一种侵权行为 ,而传统的对家庭暴力的防治往往只注重于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 ,致使受害者往往得不到充分的法律救济。本文以家庭暴力行为在民法上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为着眼点 ,从法律基础、物质基础两方面阐述了家庭暴力损害赔偿法律体系构建的可行性 ,从损害赔偿民事责任的四个构成要件、社会功能、赔偿范围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家庭暴力损害赔偿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遏制非犯罪性家庭暴力行为的法律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现象是当前存在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基于大量的家庭暴力行为还达不到刑罚和治安处罚的标准 ,使得从非公法领域探讨遏制家庭暴力现象极为必要。英、法、加等国遏止家庭暴力的法律制度值得我们借鉴。结合当前实际 ,在我国立法实践中明确规定设置临时避难所、司法力量的适度介入以及家庭暴力构成离婚的法定事由等法律制度不失为遏制家庭暴力现象的良策  相似文献   

3.
完善我国家庭暴力犯罪控制模式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雁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2):98-100
家庭暴力犯罪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宁,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因而,对家庭暴力犯罪的控制,是整个犯罪控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家庭暴力犯罪的控制,要通过两个层次的措施来解决:一是预防家庭暴力行为的发生,二是惩罚已实施的家庭暴力行为。具体措施应从完善相关法律对策、保障正确执法、提高普法效果、加强配套措施等四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王薇 《兰州学刊》2010,(8):109-112
与国外立法和国际公约相比较,我国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对"家庭暴力"的界定存在一些缺陷。我国法律界定家庭暴力的原则性要求是:适应时代变迁,具有前瞻性;符合法律理性,具有科学性;注重法律移植的本土化,具有可行性。具体到界定家庭暴力的法律构成要件上,我们需要进一步明晰家庭暴力的主体范围、客体范围、行为形式和程度。  相似文献   

5.
家庭暴力正在由个人问题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男权文化和夫权思想、社会控制失范与社会道德力量弱化、结构性地位的不平等与相对剥夺感、基于个人病理与心理动力学的病理性行为,是家庭暴力行为的根源。消除家庭暴力行为需要社会工作介入,经由社会工作介入提升案主的自主性与问题解决能力,改变和提升公民意识,建立反家庭暴力社会舆论场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家庭暴力问题比较突出,它不仅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的伤害和威胁,而且还极大地破坏了家庭的稳定和安宁,甚至还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而目前我国立法及司法现状,对家庭暴力的成因和法律救济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走出家庭暴力的阴影——对吉林省家庭暴力现象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机制的引入,家庭暴力案件呈上升趋势。家庭暴力是一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且使家庭不稳定,社会不和谐的后果恶劣且持久。近两年吉林省针对家庭暴力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相继制定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及法规条例,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充实了我国家庭法律规范,对于基于亲权关系形成的家庭成员内部,有了明确的法律上的界定和规制。根据该法规定,所谓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因此,家庭暴力是违法行为,是属于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但社会是多元的,具体社会情况的复杂程度也远远超出了法律所能涵盖的范围。家庭暴力是发生在有血缘或亲缘关系、互负家庭义务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种违法行为。如何恰当地适用法律让加害人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产生良好的社会后果,即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这才是每一个法律人所追求的符合社会要求的正义。根据家庭暴力自身的特殊的违法性特征,综合分析研究家庭暴力的违法性特征,有助于理解和执行《反家暴法》。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没有对家庭冷暴力进行法律规制,随着实践中家庭暴力形式的变化,我国应该将它纳入到反家庭暴力法的立法范畴,在法律上对之进行明确界定,并通过建立家庭冷暴力案件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家庭暴力婚内损害赔偿制度和建立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等使得对家庭冷暴力的法律规制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家庭暴力:概念、现状、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暴力”应当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侵害行为。它与虐待、歧视有区别。中国现阶段的家庭暴力总体来说数量上并不严重,但恶性家庭暴力有上升的迹象。对家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的思考应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