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歧义句与修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一个句子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含义,有不同的讲法,这样的句子就是歧义句。例如: (1)一边站着一个孩子,看来年纪还很小。(转引自《语法修辞讲话》) (2)他对共产国际及对他的错误的处理有意见,…例(1)第一个分句可以理解为只有“一边”,一个孩子;也可以理解为“每一边”,两个孩子。例(2)“对他的错误的处理”也有两种理解:  相似文献   

2.
语音与岐义     
1 通常所说的歧义,是指同一个句法结构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思。例如: (1) 我去上课 (2)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3) 小李的衣服做得好 (4) 对营业员的意见造成歧义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1)是由于词义不明确造成的,“上课”可以当“听课”讲,也可以当“讲课”讲;例(2)是句法结构不固定,“没有调查”可以是动宾关系,也可以是偏正关系;例(3)是语义关系含糊,“小李的衣服”可以理解为领属关系,也可以理解为非领属关系;例(4)是层次难以切分,可以分析为“对营业员的/意见”,也可以分析为“对/营业员的意见”。对于上述几种因素造成的歧义现象,我国学者已作过不少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不再论述。本文只拟就因语音形式不同而造成的歧义现象作个初步的探索,以期更加全面地认识汉语的歧义现象。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语流中,构成歧义关系的词组,如果是三个以上,其歧义关系往往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就是词组的多层歧义现象.例如:有的是|苹果(1)有的|是苹果(2)例(1)的“是”必须重读,“有的是”是一个词,表示多义;例(2)的“是”只能轻读,“有的”是一个词.(1)和(2)的歧义关系是由语流表达节律的局限性造成的.但是,例(2)本身还有歧义:  相似文献   

4.
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经常有这样的对话: “爸爸,你和妈妈可不可以不要这样子吵架.你们这样吵架我很害怕。”“你回你自己的房间去。”(忽略孩子的感爱) “妈妈,我觉得很难过。”“你只是觉得累了,快去睡觉。”(歪曲孩子的感受) “妈妈,我想爸爸。”“宝宝不想爸爸。”(否认孩子的感受) 以上是孩子常见的几种消极情绪表现, 但是父母的应对方式却是违背心理健康原则的。消极情绪如果不通过身体语言发泄出去, 就会停留在身体内,最终导致备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什么叫歧义?歧义就是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譬如,“他们三个一组”,可以理解为“他们三个人是一组”,也可以理解为“他们这些人,按三个人一组来划分”。有歧义的不包括下面这一类句子:  相似文献   

6.
关于左右多义词组意义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阅读、写作和讲话中,常常碰到这样一种现象:同一个词组可以表示几个不同的意义。 例如: (1)穿好衣服 (2)热爱人民的军队 例(1)有两个意思:一是相当于“穿很好的衣服”。一是相当于“把衣服穿好”。例(2)也有两种理解:一是表示爱民的军队,一是表示一种行为:爱军。这种语言现象称为词组的多义现象。象这样表示几个意义的词组就叫多义词组。  相似文献   

7.
<正>歧义(ambignity)指的是一个句子结构有多种不同的意义,每个意义都可以独立地作为一个语言单位出现在实际话语中。如“你们六个一组”,既可以理解为“你们六个人是一组”,也可以解理为“你们这些人,按六人一组来划分。”歧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它几乎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歧义在语言的表达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能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幽默性。如英国著名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Qscar Wilder)在他的作品《认真的重要》(The Impor tance of Being Earnest)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8.
我要说的是几则有关“吃”的小事。然而,它却对我教学有所启示。1.有好多年轻的妈妈在给两三岁,三四岁的孩子喂食的时候总是很头疼。孩子总是不张嘴,玩这碰那的,就是不愿吃。而妈妈们知道孩子如果不按时按量进食的话,将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都很焦急,但却又无奈。打骂是下下之策,有的又呵爱又加哄骗,不忍出手。同事素  相似文献   

9.
晨晨 《社区》2002,(10):40-42
在武汉,有一个单亲妈妈搀扶着收养的盲孩子走过了8年的旅程。2002年1月22日晚,央视三台“爱心世界”栏目讲述了这个深情的故事。单亲妈妈叫黄林清,今年50岁,执教于武汉理工大学(原武汉工业大学)。盲孩子叫甘惠颜,是一个弃婴,今年10岁了,就读于武汉市盲校,在他成长的岁月里,妈妈一点一滴的爱,像永不知疲倦的溪流奔流,歌唱,汇聚成一曲母爱的歌谣。1月26日,单亲妈妈黄林清向我讲述了她和盲儿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二、判断方面的逻辑错误 (一)判断歧义。 判断歧义是指在一个句中包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不同的判断。句中出现判断歧义,就会使读者对同一语句作了不同的解释,必然影响对句义的理解及正常的思想交流。例如: 最近我们学校召集了高二八个班干部开会,研究如何全面贯彻“三好”的问题。 该句既可以理解为学校召集“高二的八名班干部”开会,也可理解为学校召集“高二八个班的全体干部”开会。这种判断歧义一般是由于句中某个概念的内涵不确定而使其外延不明确造成的。又如: 赵师傅一个班就修好了两辆“桑塔那”和摩托。 句中“一个班”既可指赵师傅用了一个整班的时间,也可指赵师傅所带的一个班的人。其中的“两辆‘桑塔那’和摩托”,既可理解为“两辆‘桑塔那”和“摩托”,也可理解为“桑塔那”和“摩托”各一辆。可改为“赵师傅用了一个班的时间就修好了两辆‘桑塔那’和一辆摩托”。 (二)主谓失合。 主谓失合是指在一个肯定判断中的主项与谓项在外延上没有相容关系,或在一个否定判断中的主项与谓项在外延上没有不相容关系。在表达中常见前种错误。例如: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N_1的N_2格式研究的范图 (一)关于N_1的N_2格式研究的范围“N_1的N_2”格式即“名_1的名_2”格式(名_1可以是人称代词或疑问代词“谁”)。由于N的变换,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 1、大地主的父亲 2、鲁迅的书 8、石膏的少女 4、木头的房子第4类N_1和N_2皆为非生物名词;第3类N_1为非生物名词,N_2为生物名词,这两类一般不构成岐义。第2类N_1为生物名词,N_2为非生物名词,有歧义。“鲁迅的书”  相似文献   

12.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刺猬妈妈带着小刺猬来到儿童乐园游玩。在这里,小刺猬看到了小白兔躺在兔妈妈的怀里,津津有味地啃着红萝卜;小猫咪也躺在猫妈妈的大腿上“喵喵”地唱着歌;小袋鼠坐在袋鼠妈妈的袋子里甜甜地笑着……小刺猬看了,心里又羡慕又难过。它想小白兔它们的妈妈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啊!它们真幸福!可我……我从来得不到妈妈的一个拥抱,它一点都不爱我。刺猬妈妈看到小刺猬突然心情不好了,就问了起来“:孩子,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小刺猬伤心地说“:妈妈,我到底是不是你亲生的?你为什么从来没有抱过我?”刺猬妈妈笑了,说“:孩子,我们…  相似文献   

13.
一种语言形式有时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析。这种现象一般称之为歧义(ambiguity)。深入探讨歧义现象,对于阐明语言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对于研究机器翻译和信息处理,对于提高语言教学水平和促进语言学科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处理歧义问题,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有所不同的。在口语中,我们可以借助语调、节奏、重读、甚至手势和脸部表情等来区别或消除歧义。但在书面语言中,由于缺乏上述手段,往往同一个句子可以作不同的理解,就存在着由潜在的歧义(potential ambiguity)向实在的歧义(actual ambiguity)转化的可能。除了“一词多义”(polysemy)常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14.
海欧贝克难过地说道:“小海狮真可怜,它妈妈竟然不要它了!”企鹅吉吉和海蛇乐乐哽咽(gěng yè)地说:“我们得把这件事告诉小侦探(zhēn tàn)涛涛,让它来解决这件事!”“我知道了!”涛涛听完大家的话,点点头,“我这就去找海狮妈妈,问它为什么不要自己的孩子了。”涛涛和大伙儿来到了海滩(tān)上,只见许多海狮妈妈都带着孩子在嬉(xī)戏玩耍(shuǎ)。可是哪位才是小海狮的妈妈呢?“那就是小海狮的妈妈!”乐乐用尾巴指着一只正在晒太阳的海狮妈妈,“就是它不要自己的孩子!”那只海狮妈妈用鼻子在空中嗅(xiù)了几下便扭(niǔ)过头,露出不高…  相似文献   

15.
词语境中汉语歧义词多个意义的加工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实验利用词语境,分别探讨汉语同形歧义词(homographs)和同音歧义词(homophones)多个意义的加工过程。实验采用词汇判断任务,被试为128名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的大学生。实验结果表明:(1)语境词可以提高汉语同形歧义词与语境一致的次要意义的激活水平。(2)在汉语同音歧义词多个意义的加工过程中,语境词既可以抑制同音歧义词的不适当意义,即阻止其激活;也可以促进同音歧义词适当意义的激活。(3)歧义词相对意义频率对汉语同形歧义词和同音歧义词多个意义的加工过程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隰县城里,有一位72岁的老人张玲爱。打从她做媳妇的第一天起,57年如一日,孝敬着今年84岁高龄的婆婆,知情者都从心底里为她树着一块尊老敬老的碑。 张玲爱是1936年嫁到婆家的。那年她15岁。过门后她才知道,仅比自己大12岁的婆婆当年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嫁给比她大20岁的丈夫做续弦的。一进门,就有3个孩子喊妈妈。婆婆的苦命身世,激起了张玲爱的百般  相似文献   

17.
讲故事就要生动有趣,这样才能引人入胜。读读下面的故事概述,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将故事编生动。素材集装箱想想原来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再动脑思考,编好故事。1.三只小猴闯天下猴妈妈有三个孩子。老大叫猴听话,老实本分;老二叫猴机灵,很爱动脑筋;老三是个女孩,叫猴美丽,特别爱打扮。有一天,猴妈妈把三个孩子叫到跟前,给了每人100元钱,叫他们离开家去独立生活。老大用勤劳赚到钱,老二用智慧获得荣誉(yù),老三却一事无成。2.“智慧”是什么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吆喝(yāo he)着耕地,便去问牛为什么怕农人,牛说因为人有“…  相似文献   

18.
从逻辑认知的角度,探讨“数量N1 就VP了 数量N2”型句子的歧义成因,对已有的解释提出了商榷意见,指出“语义指向”理论对这种格式的歧义原因的解释是无能为力的。认为数量的大小,不纯取决于数量本身的大小,最重要的是取决于数量的对比度,而数量的对比度往往依赖于推理的大前提。当数量1和数量2的对比度模糊时,则会产生歧义。数量1和数量2之间存在的“需依赖推理的非衡定关系”,决定了句子产生歧义的必然性。即这种格式的句子的歧义成因与人们的认知结构及理解句子运用的逻辑推理有密切关系。同时根据原因给出了相应的消歧方案:1.在动词V前添加限定词语;2.使名词的所指位明确化、具体化;3.改换动词V,使用带有主观倾向的动词V。  相似文献   

19.
孙正聿在《哲学研究》( 2 0 0 1年第 1期 )撰文认为 ,当我们把哲学作为被定义项而界说为“世界观理论”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时候 ,作为定义项的“世界观理论”本身并不是没有歧义的 ;事实上 ,正是由于人们对“世界观理论”赋予了各不相同的理解和解释 ,因而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也被赋予了迥然有别的理解和解释。作者认为 ,应讨论三个问题 :一是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与它的“基本问题”是何关系 ?二是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 ,这里的“世界观”是站在“世界”之外“观”世界 ,还是人把自己同世界的“关系”作为对象而进行“…  相似文献   

20.
歧义(Ambiguity)是任何一种语言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歧义指有些句子的意思模棱两可,一句话能作两种甚至更多解释。本文试图对英语非谓语动词引起的歧义现象及其避免方法作些探讨。一、歧义的分类及举例评析根据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在的根源,可将歧义分为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词汇歧义(Lexicalambiguity):英语的词汇相当丰富,多义词甚多(包括近义词和类义词),经常造成多种理解的可能,出现歧义。如:1)Shestoodbythebank.2)Maryisdrawingaboat.3)Mr.White,thepriestisgoingtoMarryJaneatthechurch.例1)中的“ban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