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晚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文化自觉"思想的提出,缘起于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既有冷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的文明冲突原因,也有自近代以来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心态嬗变的缘故."文化自觉"思想的提出,还离不开费孝通对自己的学术进行的反思."文化自觉"思想是解决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构建一个"和而不同""多元一体"全球人文格局的问题.这首先需要一个正确的"心态",需要正确认识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以及了解二者正确的相处之道."文化自觉"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异曲同工之处,二者都重视文明、文化在构建一个和平、稳定世界秩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网络流行语是社会心态的风向标。"佛系青年"文化体现出的不争不抢、一切随缘的生活态度,是否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低欲望社会?"佛系青年"背后的社会心态是焦虑、迷茫和无助,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成因和个人成因。青年群体中呈现的低欲望是一种暂时的被动的表面现象,从青年的主流来看,我国尚未真正进入低欲望社会。"佛系青年"文化反映出的社会心态,需要引起重视并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3.
阎言 《社区》2013,(5):29
2011年刚进入社区工作时,我的督导丁小红主任便语重心长地跟我讲:做社区工作要"弯得下腰"。当时的我似懂非懂,但经过一年的摸爬滚打,我终于对这句话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弯得下腰"是一种心态和态度,只有弯得下腰才能摆正心态,才能与居民打成一片。现在的社区工作者一般都年轻、高学历,大多是独生子女,比较"金贵",但社区工作要和老、弱、病、  相似文献   

4.
正柏拉图曾说"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德国第斯多慧亦曾说:"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教育。"可见,前人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主动以及独立的行为,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心理干预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本来就是具有“道身”的人,因为自私或因为被欲望所蒙蔽而极力离开道、违背道,成为拥有“肉身”的人。拥有“道身”的人,得到道的保护,长生久寿,幸福自然,远离祸患;拥有“肉身”的人,被道所惩罚,不得善终,痛苦恐惧,与祸患同在。脱离“肉身”回归“道身”,需要遵从道的旨意,“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而这又需要在效法道的属性的前提下守雌、修身、虚心,需要个体的主动自觉,乃至圣人的引导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马克思的视角探讨人的生活理想型。马克思认为理想的人是有"个性"的人。有个性的人区别于传统的人,是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的人。依据马克思的思路,人类若欲成就这种理想型的人需要有一个"安全"的环境,即必须有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作为保障。有了安全保障的有个性的人必须自觉到与他者的关系问题。一方面,安全只能在与他者的共生中存在;另一方面,安全大体上说只属于必然王国领域,在自由王国领域里,人的全面发展和才能的发展依然需要他人。因此我们应该自觉地意识到他者对己的重要性,进而即使从功利主义角度出发依然需要"博爱"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康德把审美判断的特征从"质"的契机上界定为"无利害关系的自由愉快",其用意在于借助审美来抵制人的思想行为受"欲望"所支配,从而使人具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表明审美乃是"作为一个人的人"所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需求。但这一思想从王国维把"美学"介绍到我国的那一天开始,就遭到我国美学界的曲解和误解,以致对"需要"与"欲望"不加区分、把"需要"也当作"欲望"来加以否定,从而造成我国现代美学研究领域的所谓"人生艺术化"而实际上却是与现实人生分离的一种高蹈的理论。由此,在区分"需要"与"欲望"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可以看到美与"作为一个人的人"的生存活动的不可分离性,即美是人的生存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8.
人的五种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被人尊重与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成功是什么; 成功是人类自我实现和自我扩张欲望的最美的展现。成功是梦想成真的过程。成功是对一个人积极心态的回报。成功交织着努力拼搏的艰辛与喜悦。成功是一种境界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第三思潮  相似文献   

9.
正过生活其实就是一个"心态",其中还要学会放得下,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我们一般都会用这些话去劝解别人,但当自己面对名、利、地位、得失、输赢,甚至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时,却就放不下了、想不开了、为什么呢?其原因很简单,你、我、他都是性情中人。真的要想得开、放得下,不仅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还需要自身性格的磨练。一个人的"心态",是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为人处世的一种技巧,是人生的一  相似文献   

10.
"经济人"是亚当@斯密为市场经济行为所作的人性假设,这一假设实际隐含着人的两张面孔,即根据需要与欲望的区别而刻画的人的面孔与非人的面孔.对市场经济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人们往往容易混淆人的这两张面孔,致使把人的行为误认为是非人的行为而大加批判,把非人的行为误认为是人的行为而广为赞赏;或者满足人的需要而导致欲望的泛滥,禁止欲望又使正常的需要受到压抑.把"经济人"进一步划分为"人"与"非人",这有助于对市场经济行为进行较为客观合理的评价,走出市场经济行为道德评价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早期普罗小说"革命-恋爱"模式通过爱情"得"与"失"的叙述来体认和确证革命的超验性和权威性,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无处不在的革命"克理斯玛"信仰,因而充满了"布局的欲望"。恋爱话语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表述功能,这既是"革命的艺术化"叙事理念展示,也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渴望再生的普遍文化心理再现,更有隐身其后的现代文人追求"圣道"传统心态的在场。  相似文献   

12.
人到老年,的确是心态复杂多变,特别爱怀旧、爱比较。年轻的时候盼望自己早日"老成"起来,而今真的老了,又嫌老得太快,老得"不知不觉";年轻的时候认为手头紧、太清贫,需要的是金钱,而今老了,则感到健康比金钱更重要;年轻的时候,对时光不那么珍惜,总觉得没有今天还有明天,"来日方长",而今老了,才知痛惜虚度了年华,往后"时日不多";年轻时有个好胃口,但吃不到好东西,而今老了,什么好吃的都有,却又怕吃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年轻的时候,充满着幻想和希望,而今老了,则留下了许多忧伤和遗憾……在无尽的回忆比较中,老人们十分可怕  相似文献   

13.
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需要大批各类专门人才。因此,发现和培养人才成了十分紧迫的政治任务。“四人帮”摧残人才,破坏社会主义建设,把才能问题的研究划为禁区,把才能较好的青年学生,诬蔑为修正主义“苗子”;把重点培养“尖子”,诬蔑为“天才教育”。我们必须识破“四人帮”的阴谋,冲破他们设置的研究才能问题的禁区,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探讨才能问题,以便在发现和培养人才方面做得更加自觉有效。为此,对于人的才能是从哪里来的?人的才能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发现和培养人才等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蒲松龄科举屡败,但一生对之沉迷执着。从分析《聊斋志异》中文人心态特征入手,可以探究蒲松龄一生强烈的求仕欲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类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成为共识,但人们对于"大变局"的认识和理解千差万别。日本的木之花生态村认为,人类如果不按照生态法则生产和生活,就会被宇宙淘汰,这可能是人类面临的最迫切却最容易被忽视的危机。为应对系统性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我们需要按照生态的法则,重新设计调整现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生态乡村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方式,也警醒人们重新认识传统,重视乡村。人类需要文化自觉和历史自觉才能度过危机,但文化自觉和历史自觉最终都要落实到个体的生命自觉才能得以实现,这需要关注生态乡村精神超越的价值,要激活、传承传统村落"天人合一"的生产、生活方式,发扬其中内在自足的精神性,将生态乡村视为人类救赎的内在超越之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民众对文化生产的要求是带有越来越多的娱乐性和游戏性的文化消费,各种各样的"吧"应运而生,都市生活的多元化以及彼此的包容性就在"吧文化"的流行中被充分显现着.这种现象意味着人们的休闲方式已由过去那种随大流、赶热闹的从众心态转为追求个性特色,讲究文化内涵,注重生活质量.小而适宜人宣泄情绪和放纵心灵的吧成为都市人的精神依赖.同时,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在象征着小资情调的各色"吧"里更是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吧文化"为作一种时尚消费文化,唤醒了人们的潜在消费欲望.应对目前蔚然成风的"吧文化"进行冷静的理性分析,以便让其更好的服务于民众的文化生活,效力于健康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发展到过剩经济时代,物质需要已经能够得到满足;但在精神生活方面,中国的文化供给远远落后于文化需求,因此还处于"短缺"状态。但精神生活的"短缺"与物质生活的短缺不同,不可能仅仅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得到克服。文化需要的满足方式全然不同于物质需要的满足方式,试图以后者代替前者必然导致需要的异化。需要的异化乃至欲望的病态化,是主体化资本对人的身心实行全面控制的必然结果。只有以需要经济学代替"偏好"经济学,我们才能看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对于市民社会向人类社会转型的潜力,为转型时期的理论创新奠定基础。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魔鬼的诡计     
人的欲望无穷无尽,但耗尽心力追求的,大多是远超过生存必需范围的事物。有个老魔鬼看到人间的生活过得太幸福了,他说:“我们要去扰乱一下,要不然魔鬼就不存在了。”他先派了一个小魔鬼去扰乱一个农夫。那农夫每天辛勤地工作,可是所得  相似文献   

19.
"一般价值"是马克思否定的概念.把商品的价值归结为商品的效用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即商品满足人的需要或欲望的能力,在理论上不能成立,也不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的中国散文诗经过了五个发展阶段,并产生了<野草>这样的里程碑作品.但由于复杂的时代条件,鲁迅开创的<野草>传统并没有得到全面的继承,在处理"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同时缺乏美学与形式的自觉.散文诗写作必须自觉地把现代生活的感觉和情感纳入自己的艺术视野,以现代人的眼光和心态处理材料,同时必须尊重这一艺术形式的本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