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与反思——记第二届“东方传统环境思想的现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江静本世纪以来,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在某些方面已经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东方传统思想中,关于人和自然和谐一体的思想,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中的作用,越来越为学术...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社会即将迈入21世纪之际,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所谓可持续发展,简言之,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其基本要点是要求人与自然(主要是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认识到并强调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这里所言及的发展是指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生产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一是人口的生产。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自身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亦即没有人类就没有人类社会,历史也就不存…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与南京人居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地理空间,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识,应将科学发展观与人居环境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文章对人居环境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在人居环境尺度链中选择了城市尺度作为研究层次,对南京市区人居环境的自然子系统、建筑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及网络子系统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产生两种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一方面是人们对自然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人对人的作用。只有具备这两个方面,才能有社会的发展,不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或其他社会形态下都是一样。人和自然的矛盾通过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得到解决,这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对人的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是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在阶级社会里主要就是阶级矛盾,被剥削阶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的人类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的价值。本文即探讨教育的这种人类学价值。马克思曾说过:“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类的生存是人类发展的前提,是人类社会延续的自然基础。在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为了生存都要适应环境,发展那些有助于他们利用对其有利环境的行为方式——寻得食物和供养、避免危险;同时,为使他们的种群生存下去,自身还要繁衍。生命在地球上生存的亿万年中,这  相似文献   

6.
论自然对人类发展的选择作用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一直认为,人类的发展已高于动物进化,自然选择不再起作用。本文通过对人类文明史的系统考察,发现在人类发展中仍存在着不容逾越的自然选择作用,它的作用机制不再像在动物身上那样,而是通过对人类文化形态的选择来实现对人类发展的制约。当代人类面临着自然的新挑战,必须积极应战,开拓出新的文化形态。从这个角度看,仅仅依靠可持续发展战略尚不足以使人类成功地迎接自然的挑战,当代人类必须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形成转移式开发战略,才能实现人类文明的新跃迁  相似文献   

7.
生产和需要的矛盾,是贯串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对客观矛盾。它对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深入研究这对矛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生产和需要的矛盾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首先必须有人类的生存。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以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这乃是最简单,然而也是最基本的历史事实。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  相似文献   

8.
从全球范围看,环境在日趋恶化,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我国主张发展经济必须与保护环境相协调,环境保护与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我国环境教育要确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念和环境意识,正确处理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使三者和谐而持续地发展,创造一个美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自然界原是一个完美的循环。而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特别是进入工业社会之后,严重地破坏了这个完美的循环。人们大量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向自然界排放了大量的废弃物,自然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日见恶化。长此以往,不仅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而且必然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自然要繁荣,严肃地向我们提出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要求。鉴于世界范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不断危及人类的生存及发展,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由113个国家的1300名代表出席的第一次人…  相似文献   

10.
动物考古学是研究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的学科。动物遗存的研究有助于考古学家探究古代人类与动物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影响,进而更完整地解释古代人类的栖息环境、生存对策、经济互动等不同层次的考古学问题。亚洲动物考古发展历程的回顾表明:亚洲动物考古虽然在20世纪初发展较快,但是各地区发展并不平衡;在亚洲,西亚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的总体研究层次还有待大幅度提高;亚洲动物考古在有关农业起源、动物驯化、社会复杂化以及文明进程等重大考古学问题的探究中,应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社会非常注重和讲究群体精神,有人将其概括为“德治”社会,乃切中本质之的见;人们总习惯誉中国为“礼义之邦”,以道德相对中国社会不可替代的整合功能察之,此一冠戴确不虚妄。人乃社会动物,易言之,人是只有在人群整体中方能生存的动物。马克思指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①社会道德出自维系人群整体存在的客观需要,从人类诞生之日起,道德便应运而生,协调人类最基本的饮食男女关系是道德的原始生长点…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驱动着人类在外在幸福欲求和内在终极追求的悖论中,选择了生活幸福.片面的效率与发展成为我们追求幸福的生活准则,它诱发着消费生活的扩张,使产品的社会价值背离或扭曲其自然价值.相对于社会价值的周期缩短而言,产品的自然价值被环境分解的周期却相对地在增加;当产品社会价值的周期不断缩短,超过环境分解自然价值周期的极限时,生态危机便不可避免.所以,生态问题其哲学根据就是人类生存所必须面对的"心态问题";解决生态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人类生存的"心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学视角来体察新时期以来的广西文学,发现其存在整体性的生态文化选择。个体化的作家创作关注的人与自然的问题,独语与自然的沉默,生态的危机与社会的危机,人类主体性的放弃,个人化自我的扩张以及人类生存的危机细微关注,显露了作家在追寻人类生存的无限可能的程式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与环境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环境问题关系女性的生产、生活、生存与发展,女性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当仁不让的先锋作用,成为自然代言人、环保的积极倡议者和坚定行动者;生态女性主义作为女性对自身解放和环境保护思索的产物,体现了女性与环境、社会与自然实现完美统一的理想;在生态政治化进程中,性别政治也日益上升为新的政治议题,二者在一定程度上融为一体,共同关注着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中国女性在实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口,作为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和作用。人类自身再生产,一开始就参与历史过程并成为重要因素之一。一、关于人类自身再生产的有关争议目前,理论界对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提出的关于社会两种生产的理论,存在着不同的理解。1、认为两种生产的含义其实指的是一回事,即“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坚持着“生产本身又有两种”是同一内容。“直接生活的生产”这一概念中的“直接生活”一词,指的就是人的直接生存,即人的生命的新陈代谢和繁衍。为了实现人的直接生存,一方面需要…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生态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认为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环境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劳动是人对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控制 ;人类要学会预见自己行为的长远的自然影响和社会影响 ;真正的人的生产有两种尺度 ,它要顾及其他物种的生存需要。这些充满生态智慧的光辉思想对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辩证法的视域中,观察经济现象存在着以下三种语境:一是以个人生存和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物质生产和交换活动的形式,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动力,这种活动贯穿于人类历史迄今为止的各个阶段,作为经济的基本语境,它直接体现人类生产和再生产的特征。其二是在上面所说的第一层经济语境中发展起来的市场为取向的物质生产和交换活动,它的前提是新的生产力的获得和交换的发展,经济的自然属性逐渐被社会属性替代,新的社会关系被生产出来①,因此,经济规定“是个人借以互相发生交往关系的规定”②。在这种经济关系下,人类物质生产的首…  相似文献   

18.
一、劳动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 农业生产力的一个基本特点,就在于其中存在着强大的自然生产力。马克思说:“劳动的生产力(自然的和社会的)……”,“问题不止是劳动的社会生产率,而且还有劳动的自然条件决定的岛然生产率”。 农业中的自然生产力是存在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力,农业生产必须在具有光、热、水、气、土的生态系统中进行。这种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深厚、多样化的物质基础和最强大动力,同时它又会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发生强大制约作用。因为自然生产力具有基础性和本源性。如自然界中太阳的能量是地球上各种能量直接与间接的来源。以太阳能为动力在物质、能量转化中形成的生物,是各种农产品的来源,是人类生存和一切生命活动的  相似文献   

19.
自然包括非社会性自然和社会性自然,名为自然一般。任何意义的存在都必然是在自然界限之内的存在。在自然界限之外者是绝对的非存在。社会性自然作为人,是负荷其意识现象的主体。自然作为人的自我意识之容观对象,与此自我意识的心理过程之统一,名为心理自然或日属人自然。但属人自然不可等同或代替自然一般。自然一般或日其共相自然的普遍规律乃贯通和普适于所有自然事物的一个逻辑先在基础。此意义上之自然一般亦名为逻辑自然。自我意识超越心理自然而达人与自然融通为一的天人合一境界,人才能真正获得人之成立其为人的真实的存在和生存之理。坚执自我意识和心理自然而不能超越自身达到逻辑自然,必然导致自戕其生存之根而致非人性虚幻之境的心理主义。时下那种流行的以人或人类社会为超越自然的存在的观点乃人类中心论虚幻意识的僭妄,最终只能导致对人类存在和生存意义的否定。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缘起:道德文化转型之际的探寻包括道德在内的各种文化规则,是从人类生存发展需要中产生出来的工具性存在。正如没有游戏者共同认可的游戏规则或参赛者共同认可的竞技规则,游戏或竞技比赛就无法进行;一个社会,没有人们彼此认同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人们的精力就会在混沌无序的冲突局面中无意义地耗费,人类社会就会由于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交往、生产活动而濒临解体,个体和类的生存也必将面临威胁。正因为如此,人类才创造了种种文化规则以保证社会生活的有序,保证人类个体和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在各种文化规则中,道德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方式和范围,对建设一个有利于个体和群体生存发展的良性社会环境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