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扬越地望考     
扬越,是先秦时期我国南方一个庞大的古越族支系。对于扬越的地域,至今尚缺乏系统的论述。长期以来,学术界大都认为扬越指居住在扬州、汉水之南的古越族,其主要依据是高诱对《吕氏春秋》一段记载的注释,为了判别这种流行说法的正误,有必要对高注重新辨识。《吕氏春秋·恃君览》载:“扬、汉之南,百越之际。敞凯、诸夫,风余靡之地(笔者按:一作“敞凯诸、夫风、余靡”之地)、缚娄、阳禺、欢兜之国,多无君。”“扬、汉之南”。高注  相似文献   

2.
虞本作吴,其地域是斗宿对应之地,即当今江苏、安徽南部、湖南东南、江西至浙江上海一带.有虞氏的祖国在吴地,舜生于湘南之桥地,亦曰姚墟,封于吴地,多次迁徙,后迁至负夏、妫汭、寿丘,即帝位于今天的长沙一带.北方虞迹应当是舜之后代和周章弟虞仲带去的.  相似文献   

3.
扬越地望考     
扬越,是先秦时期我国南方一个庞大的古越族支系。对于扬越的地域,至今尚缺乏系统的论述。长期以来,学术界大都认为扬越指居住在扬州、汉水之南的古越族,其主要依据是高诱对《吕氏春秋》一段记载的注释,为了判别这种流行说法的正误,有必要对高注重新辨识。《吕氏春秋·恃君览》载:“扬、汉之南,百越之际。敞凯、诸夫,风余靡之地(笔者按:一作“敞凯诸、夫风、余靡”之地)、缚娄、阳禺、欢兜之国,多无君。”“扬、汉之南”。高注  相似文献   

4.
神农氏,传为远古部落联盟首领,又称神农氏部落。通过两汉、先秦相关文献,并结合出土文物情况,可初步推断出,上古传说时代的南方、北方都存在神农氏部落。《史记·五帝本纪》[集解]等载引,炎帝传为神农氏后裔,其出生地望有甘青说、宝鸡说、淮阳说、曲阜说、随州说等五说。通过文献梳理及出土文物证实,随州历山说最为可靠。  相似文献   

5.
《春秋左传》、《史记》等汉以前的史书中所指的“颍”的地理位置在颍水上游。所谓的管仲地望“在安徽境内”、“在安徽颍上”说和《辞海》中有关管仲地望在“颍水之滨”的说法都属地域模糊不确。管仲地望应在颍水上游之滨。根据南京图书馆藏的孤本嘉靖八年《登封县志》,可以确定管仲地望在今河南登封县境内。  相似文献   

6.
曾辉煌一时的双屿港虽早已泯灭于环境的自然演变和人为干扰,但其历史渊源、发展动因以及港口形态却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能够验证分析结果的实物证据而使双屿港港址研究工作处于纠结。如果能够更多关注环境变化以及环境变化过程中遗留的历史痕迹,或许对解开双屿港之谜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浑邪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浑邪部,地处河西走廊及新疆东部,扼守丝绸之路孔道,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她所属人口众多,但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的一年之内,被汉朝军队杀、虏及随同浑邪王降汉的,就有九万多人,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休屠部人。因此,无论就汉匈关系、汉与西域的关系、匈奴与西域的关系,浑邪部无疑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怪乎在汉武帝元狩二年一年之内,汉朝军队连续两次向匈奴发起的猛烈攻击,其打击对象都是浑邪、休屠二部,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17,(3):120-121
<正>姞姓鄂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年代久远的古国,历史文献记载很少。但在商代,鄂国就是一个有实力和声望的古国。商代末年作为纣王三公之一的鄂侯因劝谏纣王而被杀后,鄂国、鄂侯不见于文献记载。近年收集和出土的周代有铭青铜器中,有一部分属于古代鄂国之器。本文通过相关文献记载和鄂国青铜器铭辞以揭示古鄂国历史地望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史籍资料记载,苗族的源流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伏羲太昊时代。蚩尤所统领的九黎部落源自“两昊”集团。九黎部落最先居于“中土”。  相似文献   

10.
邪母古读考     
黄侃先生认为上古无邪母,后来的“邪纽古归心纽”。30年代初,钱玄同先生著《古音无邪纽证》,认为“邪纽古非归心,应归定”。欲辨清邪母源流,须考定邪母究竟有哪些来路;从汉语语音发展史的角度考定邪母何时开始萌生;何时比较多见;何时基本形成。通过甲骨文、汉字谐声系统、古注、古读、异体字、通假字等多方面材料,选取有代表性的若干邪母字进行分析研究,得出邪母字与唇音无涉,而来自定母较多和先秦邪母已开始萌生、南北朝已经多见、隋唐基本形成、少数字到宋、金时代才转读邪母的结论,对黄、钱二贤之说作了某些重要修正。  相似文献   

11.
"豳"地所在很长时间以来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文章通过论证,证明传统说法即"豳"在今彬县、旬邑一带是具有历史依据的,并且就是历史上的"豳"地所在。  相似文献   

12.
王畅 《南都学坛》1999,19(2):30-34
《曹玺传》中记述曹玺“著籍襄平”,曹玺是曹雪芹的曾祖父,据此有人认为曹雪芹祖籍即襄平,也就是今辽阳。但据史书记载,襄平、辽阳在西汉时是同属于一个郡的两个县,东汉时已不属于同一个郡管,但仍是两个县名。北魏时襄平之名仍存,而辽阳之名已废。从晋朝到北魏时,襄平已由原来的县名演变成州或治所名,而辽阳在辽代才重新建置,而此时辽阳与汉时辽阳辖区已不同。襄平之名是北齐时废的。从襄平的历史沿革来看古襄平应指今之中固、铁岭、新民、抚顺、沈阳、锦州、辽阳、唐山、丰润等地,故那种把曹雪芹的祖籍说成是辽阳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3.
豺山宫是拓跋珪、拓拔嗣父子经常临幸的地方,从平城到豺山往返可以径达,说明豺山近在平城大同。又云“北巡”,则其在大同的正北方。豺山又是漠南地区的交通要道,其北通参合陂,西达善无北陂,南下可到平城。其具体位置又在参合陂东岸的西南方向。参合陂即是今察哈尔右翼前旗境内的黄旗海,善无北陂即今凉城县境内的岱海,则豺山位置指向今丰镇市郊饮马河东侧的薛刚山。薛刚山在清代乃至民国时期尚有古寨遗存,该遗址正厅还发现有北魏时期的绳纹砖、布纹砖。该地还有灵泉一处,风景绝好。故可以断言薛刚山就是北魏时期的豺山。豺山周边的青牛山是饮马河源头附近的牛心山。罽岭就是今丰镇市城区东北方向上的平顶山。  相似文献   

14.
对于我国史书中所载古掸国的地望问题,迄今尚无定论。本文从掸国所走的永昌道、日南道路线入手,结合中外史料,经过初步研究,认为掸国是印度次大陆上天竺国中的一个中、小国家。  相似文献   

15.
西秦赤水、强川、甘松地望考郑炳林赤水、强川、甘松是研究西秦史地常见的三个地名。强川、甘松是前凉的两个护军镇。张骏时,“及石勒杀刘曜,骏因长安乱。复收河南地,至于狄道,置武卫、石门、候和、强川、甘松五屯护军,与勒分境。”①西秦升之为郡。乞伏国仁“置武城...  相似文献   

16.
准确认定夏桀都城与成汤伐桀的古战场鸣条的今地望,是研究夏商战争双方的策略和战术,科学地认识中国奴隶制时代第一次王朝更迭战争性质的一个关键问题。但对桀都与鸣条地望的认定,无论是古代记述,还是今人著作,分歧都很大。现谨加考辨,冀探其源,并呈管见。  相似文献   

17.
子夏家乡温邑地处"河济之间",在出荥泽北流的黄河古道之西,又称作"西河之上",简称"西河"。西周至春秋初年,温邑为王畿内温国的治所。公元前650年"狄灭温",前635年晋师勤王赶走狄人占领温邑,周襄王将温、原等四邑"赏赐"晋国。此后温邑先后成为晋国狐溱、阳处父、郤至、赵氏、魏氏采邑,战国前期属于魏国,从未有过"属卫"的历史。子夏自谓退居"河济之间",曾参谓其退老"西河之上",皆指其回到家乡温邑,与后世说他是"晋国人"、"魏国人"可以统一,唯一不能统一的错误说法是"卫人"说。  相似文献   

18.
关于邪马台的社会性质问题,是日本古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此题迄今为止仍停留于众说纷纭状态,其症结在于未能从理论上弄清由原始共同体社会至阶级社会的过渡时期同国家及阶级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本质区别。本文试析原始社会至阶级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特征和邪马台国时代日本社会性质,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前辈和专家。  相似文献   

19.
周书灿 《南都学坛》2012,32(1):35-38
《牧誓》记载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八国之师曾随武王伐纣,古今学者皆释为凿凿信史,少有疑问,然八国族地望,则长期存在不少争议。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文献记载、甲骨文资料和田野考古资料对八国族中的蜀和濮的地望重新进行较为系统的考察,认为:周原甲骨卜辞之"蜀"即《牧誓》之蜀,西周初年其位于今陕西汉中一带;《牧誓》之濮,西周金文中屡见,根据专家研究,即南国子,西周初年濮族大致位于楚、豫之间江汉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20.
古代日本列岛上的邪马台国居民,在极端落后的状态下,一经接触先进的中国文化,就在摄取这一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向往先进文化,从速学习先进文化,并且在吸取先进文化同时,注意根据自身的文化能力和需要进行选择、创新的文化意识。这种文化意识,是特定的自然、社会条件的产物。日本列岛与大陆相对隔绝状态,使得邪马台居民在巨大的文化反差面前,既可怀着向往、惊奇的心情去摄取中国文化,又不受外来民族的武力征服,从而使其外向型文化意识得以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