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幽默文摘     
是一定落实找保姆小张想找一个保姆。他去了职业介绍所,碰到一个女孩要找工作,便问她保姆做不做幽默文摘  相似文献   

2.
私房钱     
办公室里一个无聊的下午,一个刚刚离了婚的女同事絮叨叨地细述着男人的种种不是,把婚姻形容成镜花水月,说得其他人心里惶惶的,连她也听得心里发毛。丈夫新提了主任,而且他那个单位美女如云,真让人放心不下…… 回家便留了心,洗衣时,特意看看他衬衫的领子,没有口红印,嗅嗅,没有香水味儿,再找,没有长头发;BP机上,除了她,没有某女士的留言;西装口袋里,没有陌生美女的照片和情书,也许他隐藏得很深,再找,找到了,打开,原来是女儿画的一张全家福,画上,他牵着女儿和她的手,幸福地笑着……她甚至有点儿失望了,如释重负后的失望。  相似文献   

3.
01 见过坏的婚姻. 同事C,老公花心,跟各种女人暧昧不清,带女孩开房被她逮到过两次. 结婚十年,她的心没一天是踏实的,总疑神疑鬼神经兮兮,隔一会儿就要给老公打个电话,确定他在哪里、在干什么.如果他没接电话,她就必须放下所有工作开车冲到他单位找人. 领导忍无可忍,找她谈话.她说对不起,我也知道这样不对,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我可能得精神病了. 我们都不大敢跟她说话,因为说不定哪句话——也许只是问她午饭吃什么,就会让她瞬间暴怒,冲你吼半天.  相似文献   

4.
乔治 《现代交际》2004,(3):14-15
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吗?出门共同打的或一起吃饭、泡吧等,她总是在买单的时刻慷慨地把一掷数金的机会留给你;你的工资、奖金甚至购买股票的金额及频率也成为她锲而不舍追问的目标;隔三差五地,她会找你请求“融资”,数目不大让你不好拒绝,但总是迟迟不见归还;她不知怎么就那么喜欢借用你的物品,难道东西也是非借不能用吗……面对身边的这些“葛朗台”朋友,你既不能与之断交,又无法拉下脸面与之摊牌,交道还得打,可总是吃亏你也心有不甘,有什么办法能巧妙地与这些“葛郎台”朋友周旋呢?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导刊》2008,(11):24-26
陆大妈今年87岁,入住老年公寓已经五个年头了。大妈现在已经完全失忆,认不出任何生活在她周围的人;骨质老化与松软,失去了支撑她坐起来的能力。笔者与大妈的女儿、女婿一起走进大妈房间时,她没有任何高兴与激动的表情,只是习惯性地把手伸向走进她房间的人,嘴里不停地说着,“妈妈、妈妈……找妈妈、找妈妈……”  相似文献   

6.
我第一次失败的婚姻中学毕业之后,在一位老师的带领下我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之后我留校任教。之后,那位老师说他同学的女儿也想考北京电影学院,让我帮忙辅导一下,我答应了。后来,她虽然没有考上北影,却与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自然而然地恋爱了。1980年,我拍了第一部电影《新兵马强》,获得同事们的好评,她也十分高兴,常常在工余找我聊天。那时,她分配在北京友谊医院做助产士,我常常骑着自行车去医院接她,到北大校园游荡。校园里开满了丁香花,处处可闻到浓浓的花香,她兴奋时会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吻我一下,我的心…  相似文献   

7.
周迅18岁之前,曾在浙江艺术学校学习,每天和同学一起练习唱歌和跳舞。那时,偶尔有导演来找她去拍戏,无论是多小的角色,她都会兴高采烈、一丝不苟地去演。她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几乎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自己将来究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是1993年5月的一天,教周迅专业课的赵老师突然找她谈话:"你能告诉我,自己未来的打算是什么吗?"周迅毫无思想准备,不明白老师怎么突然问起如此严  相似文献   

8.
《职业》2013,(1):15
她让七尺男儿看到了生活的光明,让高墙内的孩子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她在新年之际,为农民工送出了温暖的关怀。她就是徐先芳,一名所根基层、人人称赞的职业指导人员。找工作,找徐先芳!合肥市有个传奇人物,她免费帮人找工作。若问合肥市老百姓:就业局在哪里?他们可能会说不出来;那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好办,找徐先芳原手  相似文献   

9.
游本章 《职业》2013,(7):44-44
我的同学周平特别能闯面试关,我们都很羡慕地称呼她为面霸。大学刚毕业,我们都找一般的公司应聘,周平却偏找大公司。很快,她居然接到了一家跨国企业的面试通知。参加面试的另外三个人中,两个硕士,一个博士,只录取一个。一般应届毕业生到大公司去面试,都是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但是,周平心理素质很好,她坦然得体地微笑着坐在面试官的面前。  相似文献   

10.
一个女孩,她的各路朋友总是找她借钱。女孩从不拒绝,三百五百的也不是什么大数目,而且她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开口拒绝人家。可是,好像所有人都闻到了这个气息,最后连刚刚交换名片的陌生人都开口跟她借钱,搞得她相当苦闷。借吧,她在很多地  相似文献   

11.
    
1992年,我小学毕业,那个暑期因为没有暑假作业而漫长无边。 黄燕燕搬家了。幸好在她搬家之前,我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我一次次地跑去找她玩,站在她家阳台下喊她下楼。但她总是探出头来说她在学习,不能出来。  相似文献   

12.
卫宣利 《当代老年》2006,(11):16-17
她15岁那年,父亲死于一场车祸。家里塌了半个天,她的心却完全塌了。从小她就是父亲最宠爱的宝贝,可是幸福到此嘎然而止。那个沉闷的夏天,她封闭了自己,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她看着母亲依然衣着光鲜地上班下班,和别人谈笑自如,心就像被针尖一点点地刺了个遍。她不明白,难道父亲的离去,对母亲,竟然没留下丝毫痕迹?  相似文献   

13.
2015年3月,广州市海珠区妇联专项“3861我的家”社工热线接到一个记者打来的电话,说有一个22岁的女子在一家小旅馆里即将临盆,但她的男朋友失踪了,怎么都找不到人.她一个人非常无助,需要帮助,希望社工能够介入. 当托付终身遇上欺骗失踪 心乐园社工张萍与燕冰迅速与案主接触,首先安抚她的情绪,给予她心理支持,很快就获得了案主的信任.案主名叫阿娟,与年龄相差17岁的男友恋爱,因遭到家里坚决反对,她在半年前义无反顾地与家人断绝了来往.她发现自己怀孕后曾想过不要这个孩子,但是男朋友要求她生下来,并且把她安置在小旅馆里养胎,男友自己则回老家赚钱.案主感到原本一切事情都在“美好地”发展着,完全看不出突变的端倪,但当她即将临盆并被医生建议入院之际,男朋友给她转账700元钱后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相似文献   

14.
, 《职业》2013,(1):15
感动人物之 徐先芳:洒爱人间 她让七尺男儿看到了生活的光明,让高墙内的孩子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她在新年之际,为农民工送出了温暖的关怀.她就是徐先芳,一名扎根基层、人人称赞的职业指导人员. 找工作,找徐先芳! 合肥市有个传奇人物,她免费帮人找工作. 若问合肥市老百姓:就业局在哪里?他们可能会说不出来;那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好办,找徐先芳!原手表厂职工王云征下岗后因严重耳聋找不到工作,妻子患重病瘫痪在床,家庭生活窘迫.束手无策的王云征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了徐先芳.不多久,王云征出人意料地开始在一家单位的后勤科工作了.男青年丁斌,父亲早逝,母亲双眼残疾,家庭生活艰辛.有一天,有人提着礼品来看望双目失明的老太太.老人无论如何想不到,面前这位善良的闺女,竟是给自己儿子找到正式工作的恩人!  相似文献   

15.
接到前男友打来的电话时,她的心莫名地狂跳不止,稀里糊涂地就答应了前男友见面的请求。挂断电话,她暗骂自己不争气,说好了永远不见那个负心的男人,没想到这么轻易就违背了对自己的承诺。她犹豫了半天,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呢?还是不去吧,想当初他无情地弃她而去,她的心早已被他弄得伤痕累累,她不愿再勾起那段痛苦的回忆。再说,现在她已有了新的男友,而且他们准备在年底结婚。去了,又有什么意义呢?尽管  相似文献   

16.
嫁人要趁早     
铁凝三十多岁还未嫁,去见冰心。冰心对她说过一句禅语般的话,你不要找,你要等。她果真地等,等到50岁,终于修炼成精,嫁得如意郎君。  相似文献   

17.
<正>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解梦师。我为什么会做这个梦?它是不是在提醒我:我经常将儿子丢失?两年前的梦两年前,我做了一个这样的梦:傍晚,带儿子去公园玩,碰到一个朋友。我和她聊天时,儿子在一旁不停打岔,我有些不耐烦,塞给他20元钱:"你去水上乐园玩吧。"儿子一溜烟地跑了。等我们聊完天,发现天色已全黑,而公园恰巧停电,路上一片漆黑。我的心提到嗓子眼:儿子?  相似文献   

18.
她是一家公司的销售员,每天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去公司上班。这是一段漫长而乏味的旅程。直到某一天,一切忽然改变了。那天,像往常一样,她漫不经心地上车,找了一个空位子坐下。公交车缓缓地继续行驶,她一抬头,坐在她侧前方的一位小伙子,一下子将她镇住了。  相似文献   

19.
1、你平生第一次坠入爱河,视情侣为心中神圣的偶像。有一天,忽然发现他(她)竟做出十分庸俗的事,你会怎么做?A、感到幻想破灭,于是决绝地抛弃对方。B、重新审视你的爱情,并回到现实中来。C、不在意恋人的所作所为。2、有人指出你某件事处理得不妥,你会:A、找一串理由加以申辩。B、不予理会。C、虚心接受并改正。3、乘车时,你与陌生人同座,当看到对方用手背触了一下鼻尖,你想的是:A、她鼻子痒。B、她在嫌弃你的气味。C、一种习惯性动作。4、一次,你在街上碰到一位同事与人且走且谈。你和他打招呼,他没有马上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20.
王志宁 《公共关系》2001,(12):67-67
当我身患重病,老老实实地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的时候,我这才猛醒;应该找个医生做朋友了!其实我在两年前就认识了一位医生,她在西安铁路中心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但我和她只见过两次面。一次是她乘火车出差,送她的人正好是我的一位朋友。这以后,我打过几次电话向她问医问药,她曾不止一次地建议我到医院来全面检查身体。她说,人到中年正是疾病高发阶段,应该经常查体以便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可我总是借口工作忙,走不开,到底也没有去医院。一个月前,我带侄子到医院请她帮忙找专家看病。两年前曾见过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