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愈演愈烈,成为国家和谐发展的难题之一,也对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新情况新问题要求高等学校切实转变观念,拓展就业指导服务内涵,积极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是推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创业促进就业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文章阐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创业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基于SEM模型,利用统计分析软件AMOS 24.0和SPSS 21.0进行分析,揭示了大学生创业倾向的现状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大学生个人特质与创业倾向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而创业环境与大学生创业倾向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个人特质和创业环境目前都不足以支撑大学生创业,大学生的创业倾向普遍较低。要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倾向,使大学生成为真正的创新创业生力军,必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信心,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营造更加良好的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3.
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是以能力为导向、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教育,它是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深化,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大学生具有开创性个性和创业精神。很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对创业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对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非常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就必须加强创新意识教育;在管理中设立创新学分;为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就业质量,改善就业结构,以创业促就业。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对于推动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重庆工学院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全新课题。创业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对重庆工学院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对于创业所持的观点,并客观反映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和帮助,并在政策、资金、技术和管理培训方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创业实践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增强他们对创业的认识,积累创业经验.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存在诸多问题,高校必须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改革创业教育体系和模式,推进创业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创新,为最终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目标创造积极的条件,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从大学生就业视野提出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对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是大学生创业的成果并不明显,获得创业成功的更是少数。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创业心理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本文针对创业心理的主要内容和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创业心理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提升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它是大学生创业实践的重要基础.通过对集美大学学生创业意识的状况调查,分析和深入剖析问题的成因,并从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转变教学模式、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突破传统思维、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育内容、加强创业实践活动环节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创新教育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研究兴起于2004年,2010年后呈快速上升的趋势.该研究主题排在前十位的高频关键词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高校、大学生创业.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该主题研究热点问题归为六个方面,主要是综合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培养模式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及实践教学研究.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出现一些热点领域,但尚存在一些不足,在未来研究中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13.
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毕业生应对就业的能力,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运用自编问卷对全国近百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近年来创业教育的进展情况却并不乐观,存在着观念、体制、师资、教育模式等方面的问题。应该加大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成立专业教育组织机构,并系统设计创业教育的实施体系,推动创业教育目标的稳步实现。  相似文献   

14.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是优化劳动力配置,提升人力资本,核心是通过创新提升质量。大学生是国家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生力军。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和创业成功率,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供给侧角度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就业指导教育,提升就业能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开展就业观教育,转变择业观念等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竞赛与课程联系不紧密等问题,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分析高校构建“课赛一体”创新创业育人模式的意义,以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智慧经济”创新创业竞赛为例,以沈阳工业大学开设的“智慧经济大赛”选修课为依托,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与课程改革相融合,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相契合。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其思想意识与实践能力对提高全社会创新创业水平具有明显作用。协同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宽松、教育环境稳定,但资源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一些短板。大学生自身创新创业意愿强烈,但认知与能力的局限无法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更多的支撑。高校需从校内教育、校企联动、支撑服务、社会生态等角度入手,通过主体、资源、环境的全面协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目前的重大问题之一,"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国家教育部等各级部门提出的重要解决途径,依托高校科研成果进行大学生创业既解决了就业问题,也提高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通过对大学生创业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借助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进行科技支持,增加对大学生的创业理论与实践教育、由政府和社会提供资金和政策扶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技能,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资源与成果进行科技创业。  相似文献   

18.
新冠疫情作为高强度的外部冲击因素,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意愿产生影响。文章对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1所公办医学本科院校的1 117名在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提高医科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新冠疫情的影响降低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满意度,但是提高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新冠疫情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产生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冠疫情和课程满意度主要对医科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到农村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为解决“三农”问题开辟了新出路,为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更多途径。然而,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大学生到农村创新创业还面临农业创业环境尚待优化、创业教育机制不够完善、政策机制作用发挥不畅以及部分大学生创业能力缺乏等挑战。为此,各地区要不断优化农村创业环境,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继续优化公共政策支持,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贯彻落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大学的重要使命。当前,国内外高校都十分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希望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合肥工业大学以"挑战杯"竞赛为平台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对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有效做法,并在改革教学模式、搭建教学平台、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竞赛体系、建立孵化基地、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提出适合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