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数学的抽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数学在本质上研究的是抽象的东西,数学的发展所依赖的最重要的基本思想也就是抽象,只有通过抽象才能得到抽象的东西。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之下,数学的概念就不应当是经验意义上的存在,而应当是一种永恒的存在;亚里士多德不赞成柏拉图的想法,认为一般概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的经验中,通过对于许多具体存在事物的共同性质抽象而得到的,所以一般概念不可能是真正的存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仍然需要补充,数学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并不一定都是直接从现实的具体的存在中抽象出来的,也可以借助符号与类比得到更高层次的抽象,这里既包括感性具体也包括理性具体。我们通过与培根、笛卡尔、洛克、休谟、康德、叔本华等思想家的攀谈,获得正反两方面的思想资源,在现代科学知识的语境下洞察到数学抽象的真实过程和本质。在讨论知识获得的问题时,我们不能忘记一个根本,即人的本性,也就是人之所以被称为人的本质,抽象了的东西是人抽象出来的,这就不能不依赖人的本性。事实上,就某一个抽象了的东西而言,还应当依赖于某一个具体的人或者某一群具体的人,但在这里我们只讨论一般意义上的抽象。人获得知识所凭借的,是先天的同时又依赖于经验的"直观能力",数学抽象能力与这种直观能力是同构的,也是一种依赖于经验的先天抽象能力,现在的数学体系就是人们通过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具体事物,运用数学抽象的能力逐渐构建起来的。讨论这种抽象至少可以给数学教育提供两个重要启迪:一个是受教育者应当在适当的时机给予适当的教育;另一个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直观能力。  相似文献   

2.
哲学是智慧之学,其智慧既表现为以理性的方式探究世界的终极根源、终极真实,又表现为以情感的方式把握人生的终极价值、终极意义。这个定义已充分揭示,对任何事物的哲学方式的解释,都不是指向具体抽象———从具体事物抽象出决定该事物存在的特殊本质,而必然指向普遍抽象———从各不相同的事物特殊本质抽象出该本质所以构成内在关联的普遍根据。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世界本体的探究,正是哲学研究理应关注的问题,因为正如方东美所强调的,“探讨有关实有、存在、价值”乃“究极之本体论”所当然(参见方东美《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第28页)…  相似文献   

3.
试论哲学美     
哲学的功能是通过哲学修养的潜移默化给人们以“爱智”的“审美”享受,从而达到提升人们的灵魂,教化人们情趣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也是“美”的。哲学美主要表现在:以宏大的叙事结构为表达手段的博大的境界美,以穷根究底的对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反思为特征的深沉的思辨美,以现实生活为源泉但又不拘泥于生活细节真实而达到理论真实的抽象美,以及在以上三者统一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超越的人性美。从美学的观点出发审视哲学,才能真正找到哲学历数千年而不衰的奥秘。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就我国一些哲学教科书中有关感性认识的论述提出几点质疑,以期引起讨论。 一、在我国一些哲学教科书上说:理性认识的特点表现为一系列的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过程,而感性认识则只是对事物的生动的直观,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在这些教科书里,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概念,都只是用于讨论理论思维的。那么,在感性认识中,是否存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的成分和过程呢? 我认为,对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概念,不应作过于狭隘的理解。恩格斯曾经指出:“整个悟性活动,即归纳、演绎以及抽象(狄多的类概念:四足动物和二足动物),对未知对象的分析(一个果核的剖开已经是分析的开端),综合(动物的机灵的动作),以及作为二者的综合的实验(在有新的阻碍和不熟悉的情况下),是我们和动物所共有的”。  相似文献   

5.
<正>在马克思主义原理与自然辨证法及各专业的教学中,关于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即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及其关系问题是一个重要内容,这些概念和关系用哲学的语言表达出来是非常抽象的,以至人们不进行深入的自然科学研究就很难把握到它们的深刻本质。自然科学语言表达的符号化、具体化,使得人们在抽象的具体中更为感性地认识了这些概念和关系,深化了对于它们的哲学理解。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运动观、时空观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因此,关于自然科学对于运动、时空描述的分析与提炼,对于人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运动观,时空观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是古希腊哲学中有记载的最早的揭示世界本原的抽象概念。它是为了反驳世界本原为"一"而提出的概念,力图用多来解释多。人们一般认为,他的"无限"概念,已经很类似于"存在"概念的一般哲学抽象。但从笔者的存在观来看与其说它类似于"存在"概念,还不如说它更像是"非存在"概念。如果说"存在"是"有",是"有限",是暂时的,那么,"非存在"作为"存在"的对立面就成为了"无"和"无限",是永恒的。老子对"道"的解释也非常像是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比如不确定,无法限制,具有永恒性等。但究其深意其中也有几处不同,主要体现在他们的推导方式以及与有(存在)之间的关系中。  相似文献   

7.
生成性思维是一种创新的现代哲学思维。他一反近代哲学把客观世界视为某种外在于人的抽象了人类现实生活本质的东西。相反,生成性思维说明了在人的现实生活之外不存在一个独立自存的作为世界的本源。因为我们只有一个由人类存在于其中的现实的生活世界,所以人们认识的标准,人们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就只能从这个活生生的现实世界出发,在现世中或在经由现世的历史来充分加以说明和表达。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说服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思想政治理论往往探讨的都是比较深奥的哲学问题,而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立竿见影效果的思想或行为,是具体的问题,与抽象的理论知识存在一定的差距。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效果不佳,是因为其说服力不强,而说服力不强是因为理论与实际联系得不紧密,抽象的理论知识缺乏针对性,不能激起学生的共鸣。  相似文献   

9.
虚拟是人们构成可能与现实之间的中介与媒质,是从现实中的不可能的可能性向抽象的、现实的可能.主体间性是虚拟哲学对传统实践观的"真实"挑战,它突破了现代哲学中人与对象间的基于改造和被改造的活动而激活的认识与被认识的活动的领域.由现实性向虚拟性过渡,是当今时代哲学主题的转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从概念或范畴进化的角度审视希腊哲学构成希腊哲学研究的重要纬度。总体说来,希腊哲学范畴的逻辑发展表现为抽象形态的运动,即由感性的存在到规定的概念,由概念到范畴系统,由单一命题到科学整体(形式逻辑)的发展过程。本文试从这一方面展开对希腊哲学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以哲学反思的方式凸显管理理论构建的本体意义,洞悉管理理论构建过程的内在规律,并了解可能存在的缺憾.通过对管理理论构建主体的哲学反思发现,管理理论的研究不仅应该从问题出发,而且应该以研究人员本身为起点;管理理论构建的双重研究客体使得管理学具备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综合属性;通过对研究方法的哲学反思发现,管理研究人员的基本研究导向为利用"元范式"的分析方法,提倡"元问题"意识,从而为管理研究者提供一个批判性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2.
刁生虎 《南都学坛》2007,27(3):71-77
对抽象而又深奥的哲学道理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和加工,使《庄子》一书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也是其区别于一般哲学著作的首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哲学理论的形象化,《庄子》总是借助于众多的艺术形象催活一个个僵化枯燥的哲学思想与观念,从而使抽象哲学观念与具体艺术形象相结合,最终使文本呈现出鲜明的诗思融合、道艺相间之特质;二是哲学概念的生命化,在庄子那里,不仅深奥的思辨理论和玄虚的思想义旨是借助寓言的形式传达出来的,就连一些本来是十分抽象、极具概括力的概念和范畴,庄子也能用文学的笔法把它们描绘成具有丰富思想感情、富有生命活力和灵动感的人与物,从而使抽象的概念获得了生命化的展现;三是哲学语言的诗性化,在庄子的语言系统中,虽然言是意的符号,但却不是一般的哲学符号,而是文学符号和审美符号,具有明显的模糊性、象征性、跳跃性、情感性、音乐性等诸多既密切相关又互有区别的特征。庄子独特的语言哲学观念及相应的隐喻言说实践则是促成这一特质生成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3.
人造物的出现使人与物的关系复杂化,人工智能物的进展使这一问题尖锐化。抽象的“物质”概念不能说明人与物的关系。恩格斯指出了“物质”与“物体”的区别,但有时未加区别地使用这两个概念。应明确“物”同“物质”都是哲学的基本概念,二者不可相互取代。应明确人与物的关系也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区分出人本主义与物本主义。恩格斯认为精神是物质的最高精华,这可理解为人和思想都是物进化的最高精华,这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物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终结了西方理论哲学传统,从哲学转向本真意义来看,它的革命性在于转换了存在问题的追问的方式,即将存在的总体追问从思想观念领域转换到了生产生活的历史领域。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不论是抽象的概念体系还是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体系都是与人类生活的本真意义相异化的;它所包含的一切追问与批判都在于呈现一个人类存在意义得以自由绽放的本真历史境域。正是在彻底转向追问存在的意义问题这一点上,我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具有深厚的现象学意蕴。在现象学视域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多重哲学特质及其内在统一性也能得到明晰的规定。将历史唯物主义与现象学进行关联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环境问题的产生不仅有其现实根源,更在于其理论根源,即传统伦理学.传统伦理学是建立在传统人道主义基础上的,其伦理基础是人类共同的人性价值.因此,传统伦理学是仅适用于人类内部的伦理学.在传统伦理学那里物不再是具有存在论根基的自在之物,自然也不再是具有自在的存在论本性的自在自然,而是成为为主体产生又为主体所用的人化自然.因此传统伦理学堵塞了人类通向自然的伦理之路.面对这种情况,西方自然主义的环境伦理学应运而生,其建立的伦理依据是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自然界的权利.他们认为自然界的"内在价值"是不依赖人的评价而改变的,是内在的存在于事物的本质当中的.自然界的权利是指自然界中的自然物一旦存在,便有按照生态学规律继续存在下去的权利,是任何人都无权干预的.这对于把自然界纳入伦理学研究对象这一方面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也使得人能够正确认识自身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为环境问题的解决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传统种加属差的定义模式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以及概念短缺是探索信息本质困难重重的重要原因。信息是用来反映存在的对象性过程性的哲学范畴,是一事物接受其他事物的作用后将某存在态的结构对应于自身的某存在态结构的现象,事物在同构化信号作用序列的作用下如果能够产生对应的与该同构化信号作用序列广义同构的信号反应序列,我们就说该事物获得了蕴涵在同构化信号作用序列里的信息。宇宙是一个整体,宇宙内的各个部分与各种过程与宇宙整体都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同构性。物质性存在者通过同构促进结构进化、通过结构进化促进信号机制的进化、信号机制的进化又大大促进同构能力的提高、同构能力的提高又会加快结构进化的进度。  相似文献   

17.
朱熹推崇《孟子》的"仁民而爱物",并作了诠释,但是,如果由此简单地以为朱熹主张应当像对人之爱那样爱护自然万物,那是不确切的。像先秦儒家一样,朱熹强调"爱有差等",并且以"理一分殊"为依据;因而在朱熹看来,爱物与爱人是不同的。同时,朱熹又不是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服从于人的需要,而是吸取了贾谊《新书》的观点,把"爱物"与对自然物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结合起来,并且认为,应当尊重自然,根据不同自然物的特性,使万物各得其所;这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结构性访谈和画图,针对影子的来源、方向、位置和形状,选取6~7岁儿童进行访谈和情景问答。结果发现:(1)儿童对抽象程度比较低的概念,如“许多物体在光下都有影子”“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影子”,能够达到科学概念水平;(2)不能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抽象到科学概念水平,如“光(太阳)和物体的影子分别在物体的两侧”“影子的形状与物体一致”,尚处在准科学概念水平;(3)对抽象程度比较高的概念,如“影子是由于光被物体挡住而产生的”“光源、物体和影子呈直线关系”,尚处在日常概念水平;(4)对“光源、物体和影子的方向和位置”,还存在一些错误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大量的形象感知、动手操作、认知冲突、直接告知等教学策略,促进儿童光影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