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电视媒介以其广泛的普及性占据当前社会传播的优势话语地位.电视媒介通过其符号的叙事与抒情形成对消费的引力,电视文化场的磁力.正是通过电视意识形态对消费态度的培养,完成了电视媒介培养社会消费态度、引导社会消费舆论的功能,即电视媒介文化通过其涵化特质对受众消费行为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消费社会中,消费越来越被具有社会意义的符号性的东西所渗透,并逐渐呈现为一种文化意义的消费.文化消费承栽着社会意识形态功能.一方面它重新塑造着社会需要的消费者;另一方面又制造了物的新的意义和价值,保证社会制度的延续和创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对大众的影响能够渗透到一切领域中.文化消费的意识形态充分重视人的情感体验,并对消费者产生长期的、积累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观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中形成的一些对意识形态的根本态度和看法,主要包括政党对意识形态本身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目标和任务、方法和原则等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看法和基本态度。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观形成因素主要包括传统文化精神积淀的历史文化条件、党和人民不懈追求的主体条件、改革开放巨大成就下的物质条件、和平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国际社会条件等。  相似文献   

4.
在阿尔都塞中期的思想体系中,意识形态作为科学的对立面出现。而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末的社会动荡之后,阿尔都塞渐渐转向在现实政治领域探讨对意识形态的超越,着重于对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自身结构的学理化解析。在意识形态断裂的前后不同阶段,作者对意识形态遮蔽性的批判和在此基础上对意识形态的超越始终处于辩证矛盾的关系中,具有作者所处时代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将意识形态理解为虚假意识是有条件的,他没有简单、武断地将一切意识形态都理解为虚假的意识和欺骗的意识,他只是要求对意识形态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马尔库塞认为意识形态是单向度的“虚假意识”,只对社会起保守作用。他的失误在于,他希图通过单纯的精神批判扬弃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流行着一种意识形态终结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切意识形态就自此而终结。相反,悄然建构起来的是新自由主义精神与消费的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精神是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而消费社会意识形态则是文化方面的意识形态。之所以将二者界定为意识形态,在于二者的实质都是要建构资本主义民主、自由的假象,只不过是在不同的层面采取了不同的建构方式。通过研究此两种意识形态及其建构方式,由此揭示当今泛意识形态化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的政治生活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意识形态所构建。意识形态无处不在,生存空间为意识形态所解构。人们时刻体验着所谓的自由、民主,却又无处不在枷锁之中。  相似文献   

7.
消费主义是20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态度和价值观念。消费主义价值观可能酿成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造成了生态环境危机和经济危机,危害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从意识形态、符号学和异化论的视角对消费主义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有助于培养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消费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在理论上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野,在实践上唤起了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具有着深刻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分析《鹿鼎记》原文和其英译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中的部分措辞,探讨了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在翻译活动中总是很难摆脱译者个人意识形态和目的语社会意识形态对其的影响和制约,总会在一定程度上用自身个人意识形态和目的语社会意识形态替代作者个人意识形态和源语社会意识形态,从而使译文文本呈现出与原文文本相异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广告符号与消费的二元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消费的二元结构”为基础 ,建立了广告符号学的基本概念。与通常对消费的理解相反 ,文章认为 ,任何文明社会中的消费都不仅是单纯的物质消耗 ,而且也是符号的占有和意义的消费。根据这种消费概念 ,文章阐述了广告符号的意义生成功能和商品价值的创造功能。前者使广告具有某种意识形态作用 ,后者使广告传播不仅是商品信息的简单传达 ,更是商品文化附加值的积极生产。最后 ,作者从信息编码与媒介符号化过程的角度说明 ,即使是对商品信息的传达 ,广告符号也与“营销说辞”有重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马尔库塞是较早地明确使用"消费社会"这一称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消费社会是富裕的,但同时也是病态的。第一,技术理性利用对消遣、娱乐、休闲等的控制,成为消费社会新的意识形态和统治形式;第二,不断发展的技术以及强大的商品和消费逻辑,彻底破坏了文化的传统形式和基础,使其丧失了颠覆和反抗功能,沦为单向度的文化;第三,消费社会不断地制造和满足各种虚假需求,这是所有异化现象的根源。基于对现代性的反思,马尔库塞构建了独特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1.
反思波德里亚:我们如何理解消费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已成为国内批判性理解消费社会的理论基础,但他不是从对社会体制的合法性及其规范论证的角度去讨论消费社会,而是从符号学的经验分析和人的本真性诉求去批判消费社会。这样的思想样式注定了他对消费社会的否定是非法理性的;他对消费社会的批判是传统批判理论之审美主义批判的延续和变种。鉴于审美主义批判已在国内的思想界演变成为一种阻碍社会理性批判的文化氛围,应谨慎对待波德里亚并进而廓清他在国内思想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象的失踪》表现主人公的"自由"消失在只注重功利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荒诞的情节本身就是对荒诞社会的控诉,而作者本人以此在创作中获得了心灵上的慰藉。作品编织出的幻象隐藏着他真实的内心世界。个体的无所适从,悲剧性的描写,使村上对整个社会体制的不满宣泄出来,不平衡感得到缓解。这正是文学创作的自疗功能,对于作者本人来说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光荣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发生标志着英国开创现代政治文明和工业文明,至18世纪晚期英国成为欧洲和世界上现代性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18世纪英国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逐步迈向现代消费社会,消费活动日益成为英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现代性及其价值理念带来的理性、自由、经济主义、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深深影响了近代以来欧洲和英国社会的财富观和消费观,于是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和奢侈消费不再背负道德批判,奢侈消费在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外贸扩张以及技术革新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作为现代性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工业化社会成为英国消费社会兴起和形成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英国农村发生了剧烈变化。社会变革不可避免地给哈代的诗歌带来悲伤忧郁色彩。然而,在悲观的表面,他的内心及一些诗作却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哈代不是一个绝对的悲观主义者,哈代的悲观主义具有双重性:哈代悲观主义的实质是其现实主义风格的再现;忠于现实,反应社会;从他的诗歌中可以体验到一种强烈而厚重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15.
《有产业的人》被公认为高尔斯华绥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主要描绘了19世纪朱英国社会中产阶级生活的图景。高尔斯华绥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对当时英国社会个人道德沦丧和社会伦理失序的关注。从责任伦理的视角对小说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作者通过小说所表达的建立和谐秩序的伦理理想进而认识到这部作品的重要的当代社会价值.即重视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摆脱个人道德论丧和社会伦理失序的危险,是英国社会获得新生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6.
《纠正》是美国作家乔纳森·弗兰岑的成名之作,获得了2001年的美国全国图书奖。小说将故事人物置身与消费社会中,采用狂欢化的叙事策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20世纪美国社会的风情图。笔者试图从狂欢诗学为出发点,结合小说展现的消费社会,通过分析小说人物相互的纠正和自我纠正行为来探讨消费社会对家庭和个体造成的弊害。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风暴眼》是现代荒诞文学又一里程碑式的力作。它深刻地揭示了作品中当代人内心世界的精神危机,展现了20世纪下半叶澳大利亚上流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矛盾和冲突,与此同时,《风暴眼》向我们展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18.
H.G.威尔斯是英国爱德华时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托诺·邦盖》是威尔斯社会讽刺小说的代表作。《托诺·邦盖》对消费社会中的商品泡沫问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金钱迷恋和商品崇拜的时代,具体体现在:第一,激昂的广告语言和异化的消费心理促成商机,从而使“托诺·邦盖”这种假药行销成功;第二,资本新责爱德华为彰显其高贵地位而进行炫耀性消费,而出身卑微的玛丽恩则通过婚姻关系来换取奢华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9.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符号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消费社会,人不仅被具体的物品所异化,而且处在强大的物的体系中,被符号所异化。符号体系成为控制人的新力量,消费者陷入永无止境的符号体系的模范/系列和个性化的追求之中,永远难以满足。鲍德里亚早期的‘符号政治经济学’为当代消费社会中的消费需求、媒介交往和社会一体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他看到了传媒与符号对人心灵的腐蚀,疾呼消费社会对人类精神的危害。但鲍德里亚的的思想带有浓重的技术决定论色彩。此外,他的超真实、内爆、模仿、仿真等符号学概念遮蔽了不平等的经济制度、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罪恶,掩盖了符号背后的真实与利益,使符号本身被神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