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化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展,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为中国奠定了全面近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试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继续解放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确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将每一个学生视为教育和培养的目标.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全面提高,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近代城市是新式学堂的集中地和区域教育变革的中心,也是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中心.近代科技通过各种途径渗入到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城市为区域近代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西道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摩相荡、互相融合的产物.它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整合而带上了中国文化特质,是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道堂是以伊斯兰教义作为指导,以群体合作精神为基础,全面推进经济、道德和教育三者的协调发展.西道堂以它强烈的伊儒相结合、独特的集体生活形式、发展商业的入世思想、以及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和务实进取的宗教变革思想等特点,在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社会、时代和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做到:了解教育对象;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与教育,为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同时要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切实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6.
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新时期全面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以人为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与需要,强化人文关怀在文化育人中的作用.要确立文化育人的理念,以人文关怀为基石,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健康成长的新平台,不仅要帮助学生“博学明理”更要帮助学生“崇德至善”.从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以非物质文化形态存在的,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连的、具有时代传承意义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是以人为本,它着重强调的是以人为主要核心的相关的技术、经验及精神,它的主要特点是活态流变.以人为本,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重要的承载者和传递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的发展重中之重,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要求有了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正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年5月28日高票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东方大国在21世纪20年代推出的最年轻、最现代、最具有数字化与全球化气质的民法典。这部民法典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悲天悯人的法律精神,散发着新时代气息,弘扬了平等文化,强化了产权保护,体现了契约精神,诠释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民法典的颁行对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主体性形成的条件是揭示其发展规律的前提和基础.近代主体性思想是其形成的思想根源;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其形成的现实基础;全球化趋势则是其形成的重要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是属于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宝贵精神遗产,包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丰富文化思想和实践,也包含着近代以来我们应对世界发展趋势,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所做出的文化努力。对这一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悉心呵护,并以当代中国人的智慧,完成中华文化的现代转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念在当今各行各业的管理中都有着重要的位置和明显的作用。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树立和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促进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本文就“以人为本”理念的涵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和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原因、方法和途径做了理解和经验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平远"山水极其意义的论述,从文化思想角度阐述了"平远"对中国山水精神的作用.并就元代山水画家倪云林对"平远"山水创作特点及其品格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常常侠、义并用.侠文化源远流长.与"侠"有紧密关系的"义"也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文化的精神本质上存在一致之处,侠与义的结合更能体现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水浒传>集中体现了这种侠义精神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传统中国民族思想的主流是以文化辨民族,并形成了“大一统”的国家观.民族主义思想是伴随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建构而出现的,其核心理念是国家由民族决定.鸦片战争后,在列强殖民入侵和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出现分裂主义思想和运动的倾向.作为对列强殖民入侵下民族分裂危机的回应,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趋向于通过同化政策进行“国族”建构,但这种国家政治建构的努力难收其效,根本原因还在于它始终未能摆脱“民族——国家”的束缚.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哲学、东方文化、华夏民族精神的象征.书法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征,凝聚着人类的生存智慧和中华先祖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真知灼见.我们从中国书法中可以集中地体验到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它作为作品精神内涵的载体,积淀了独特的民族心理、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审美意识、时代风尚等文化精神,大力开展书法教育,对培育健全的人格、情操,全面提升人的文化素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书法所包含的文化精神,指出了书法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是其精神内涵.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并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有着重要的意义.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可以整合大学生的多元价值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导向,还可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更具凝聚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深入挖掘的基础上,把握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与高校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具体实践的结合,以此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壮族没有全民信仰的统一宗教.凡是接触过壮族历史和文化的人都会发现,壮族社会中最具特点的是巫、道结合的宗教行为和观念.和其他古代民族一样,壮族先民经历过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多神信仰的宗教思想发展过程,并在现代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滞留着这些原生宗教的形式与内容.巫教即由古代巫觋发展而来.它和唐代以后传入壮族地区的道教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具有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的宗教力量,一直主宰着壮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佛教和天主教也于唐宋和近代陆续传入部分壮族地区,但都未能在宗教活动上取得绝对支配权,更不如巫、道在壮族社会中普及和深入.  相似文献   

18.
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坚持以人为本是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现中的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关心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三者在时间上是相继的,在内容上是相承的,认识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有助于我们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民族自信心,并为实现"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西藏乡村建设呼唤新文明.造就具有公民素质的一代新人是实现西藏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民族和谐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立足点.公民素质是在民主生活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公民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有价值引导的文化过程使人从内在本质上成为公民.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科学发展观出发,西藏乡村的公民教育应致力于主体精神、公共意识、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和谐共生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并从内容、方法和教育主体等方面探索切合西藏乡村教育条件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