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论社评     
正在经济增长遇到一些压力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希望获得更多政策红利促进经济增长的愿望可以理解,但是,真正能够推动经济持续长期增长的,是进行更广泛而深入的市场化改革,这样才会享有改革带来的红利。如果继续"政策红利"思维,可能会削弱地方政府改革动力,浪费改革时机。2014年4月7日《真正能够推动持续增长的是"改革红利"》社评21世纪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2.
正在去年八月下旬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批评了地方简政放权中的"玩花样"现象。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既得利益者不愿放权让利外,更主要的是地方改革动力不足,动力不足以冲破阻力。第一,阻力来源多样化,且隐蔽性强。改革的阻力,除了利益受损者、利益集团的正面抵抗外,还有更多、隐蔽性更强的来源。例如,有些人对改革的关注点和期望与政府推动的改革不一致,就可能对改革进行批评和质疑;有些人虽然不是利益受损者,但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浪潮里中流击水,特别是在一些问题较多、矛盾突出的地方,既需要"老黄牛"式干部的"韧劲",也需要"狮子型"干部敢想敢干的"闯劲"。"狮子型"干部们"虽是搏兔,亦全其力",个性鲜明,不畏阻力,为人正直,敢抓敢管。他们不同于大多数岗位需要的"循吏",更多是驾驭全局、破题改革的中坚力量。特别是主政一方的党政"一把手",更需要这种  相似文献   

4.
正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个时代,最有感召力的就是能代表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改革初期,涌现了一大批改革人物,如仇和、吕日周等。今天,我们正在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新的历史阶段,更需要具有改革时代特征的大胆试、大胆闯、坚决破、坚决改的新一代改革领军人物。但是,环顾四周,情况并不令人乐观。别说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很多地方和部门,惮于中央很抓"四风"新常态,很多人连工作也失去劲头,松松垮垮、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3,(36):16-17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对大部制改革进行了尝试,但由于各方面阻力,离群众所期待的"服务型政府"仍有相当距离。因此,无论是从中央的要求还是从地方改革的现实需要来看,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势在必行。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目前,这一意见还没有正式公布,但其作为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6.
正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有助于奖优罚劣、削减预算,同时,改善预算管理制度、建设绩效组织文化、提升绩效管理能力,能使公共财政资金分配、执行、使用更符合地方公民的需求、国家宏观政策、地方党政领导发展理念、当地发展实际需求。未来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应该探索成本—收益方法在项  相似文献   

7.
赵凌云 《决策》2007,(5):26-27
经济特区的榜样作用,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的示范效应,让各个城市对第三个"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充满期待.虽然其最后结果尚未可知,但"争夺"背后所蕴含的各地对发展的渴望,地方与地方、地方与中央政策的博弈已跃然纸上.国家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后,是否继续批准设立新的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设在哪里?成为众多城市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正>误区之一:改革措施与改革初衷相悖。择优是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能不能择优也是衡量干部制度改革成效的重要依据。一些地方在干部制度改革中,没有真正把择优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唯票取人、唯分取人、唯GDP取人、唯年龄取人等"四唯"现象较为突出。其实,无论怎么改,都必须紧紧围绕"选准用好干部"的初衷。误区之二:为了改革而改革。改革的关键是要把中央的要求与本地的实际相结合。一些地方为了改革而改革,不加取舍、照搬照抄的有之,急功近利、贪大求全  相似文献   

9.
时事政策     
《领导决策信息》2008,(35):10-11
中国政务信息网媒体关注度测评地方机构改革需迈"三道坎"2008.8.29中编委8月25日召开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央编委委员马凯指出,国务院机构改革已完成阶段性任务,适时跟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十分必要和迫切。据《南方日报》8月29日的报道,地方机构改革需迈"三道坎"。一是调整垂直管理体推荐度指数  相似文献   

10.
潘墨涛 《决策》2014,(12):42-44
<正>市场局模式改革仅仅是国务院提出的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改革的一种探索,其"三合一"、"四合一"乃至"五合一"模式是否合理、是否适用于各地方政府,仍需要时间的检验。2013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为配合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改革,指示各地予以充分重视,根据不同情况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一年多来,一些省份相继出台了市县层面的食药监管  相似文献   

11.
2003年以后,我国新的国资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国企调整改革的取向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向关键领域集中,整合重组,做强做大。其主要特点是:强调国企重组整合的产业关联性;力保控股权;注意采用市场化的改革方式;国企"退出"步伐明显放缓。由于地方国企与央企差异很大,特别是二者的战略地位完全不同,因此,其调整改革取向应当有很大差异。要使地方国企与央企沿着合理的差异化取向调整改革,就应当正确认识和调整国务院国资委的定位、合理确定地方国资委的地位、正确处理地方国资委与国务院国资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杨敏 《决策》2013,(12):22-23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没人比他们,更能洞悉中国金融改革顶层设计的传导效应,哪怕一点点积极的信号,他们都为之欢欣雀跃. 也没人比他们,更能体察地方金融工作腾挪空间的狭小,哪怕再难、再苦,他们都愿意去尝试. 他们,是分管金融工作的副市长.是近5年来,地方同级领导序列中,最频繁进行央地交流的职位.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4,(21):F0004-F0004
正地方政策解读解读人:四川省国资委负责人一脉相承,改革步入"深水区"此次改革是在历经前5轮改革后,面向深层次问题的改革,其"深化"的特点将更加突出。现在是步入改革的深水区,要啃"硬骨头"。《意见》提出"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就  相似文献   

14.
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体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大降低,但地方政府的事务并不因财政收入的降低而减少,相反有增长的趋势。地方政府为筹措财源不得不采取"土地财政"的策略。"土地财政"带来的负效应的蔓延呼唤"土地财政"制度的改革。规范化的财政分权体制,尤其是赋予地方财政自主权,是"土地财政"制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5.
正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的1月,都是各地密集召开两会的时间。综观今年地方两会,"改革"贵在实干,重在落实。透过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强化改革责任担当,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正在成为共识,很多地方更在战略、战役、战斗层面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4,(48):16-17
正"改革"绝不是一种形式和口号,更不是一种自诩和标榜,而是群众呼声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充分重视群众关注的焦点,才能避免在真需要改革的那些难点问题外围"兜圈子",进而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效突破口。被称为"深改元年"的2014年,即将收官。这一年,中央直面"改革深水区",以"问题为导向",推出了一系列"破冰"之举,地方政府也积极部署,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改革举措。一年内先后召开的7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的改革实际上是在"制度红利"基础上的改革。中国改革取得的成就,与其说是经济成就,不如说是"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正是因为制度的变迁,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硕果累累。部分经济学家把中国改革称之为地方政府之间竞争性的改革,认为正是由于各个地方竭尽全力制定优惠措施,不断吸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主体划分为考核组织落实群体、信息来源主体和结果应用主体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改革思路,其次详细论述了如何进行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主体的考核权力分配,最后给出了"分散权力,大头向下"、"注重分工,强调专业"、"设置红线,触线否决"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尽管中央鼓励地方进行制度创新,但在中央不支持、地方无动力的情况下,基层政治改革往往无法持久。更重要的是,它蕴藏着上级严厉的政治问责的巨大风险,更使基层政治改革步履维艰。主持改革的地方领导必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自己的政治智慧和洞察力,灵活把握改革的进程,对改革可能遭遇的各种困境和风险予以充分估计,及时转移到安全轨道上来,以灵活地化解各种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20.
杨敏 《决策》2009,(12)
"坏经济"会让政府"变好"吗?2009年初,我们曾有过这样的担忧:经济好的时候,地方政府缺乏改革动力;到了经济修复重整的"后危机时代",面临"保增长"压力的地方政府,恐又无力顾及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