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玲散文论     
由于不可阻挡的自然规律和意想不到的社会动乱,二十年代的老作家已经所剩无几,三十年代的老作家也几乎寥若晨星。丁玲发表处女作在1927年底,远远晚于冰心而稍稍早于巴金。她走上中国文坛,眼看就六十周年了。1979年“七一”前夕,丁玲刚刚复出不久,在《“七一”有感》一文中,丁玲这样写道:“我这个新归队的小兵,将振奋我的永不消逝的活力,向同志们学习。刻苦努力,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五年多来,丁玲正在实践自己的诺言,他的确表现了惊人的“永不消逝的活力”。她每年贡献给读者的,都不下十几万字。今年新春伊始,她又和老作家舒群一起创办了大型文学刊物《中国》,而在创刊号上,正有她亲笔撰写的人物特写《一代天骄》。一个八十一岁的老人写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这本身就十分值得玩味。内容姑且不论,仅就这个年龄差额而言,就充满了谐趣,它未尝不可以作为丁玲”永不消逝的活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创作与理论同步发展。一些在散文创作中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提出各自的散文理论主张,是构成这种“同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坛巨星丁玲,其优秀散文家地位早巳确认,对其散文作品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入,但对她在进行散文艺术创作的同时发表的大量理论见解,学术界却是重视不够的。鉴于此,本文试联系中国现当代散文名家的理论观点,对丁玲散文理论主张的独特性及其价值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金代散文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代文学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工作中是一个薄弱的领域,金代散文则是尤为薄弱的环节。究其原因,除了由于正统观念、民族偏见的影响,使金代文学的成就数百年来很少得到应有的评价外;也还由于金以后的蒙古统治者重视武功,轻视文治,致使“几及汉、唐”的有金一代典章法度、礼乐文章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位成就卓著又极有个性的大家。他的作品充盈着反帝反封建的热忱和对黑暗社会的憎恶与愤激;在艺术上,他倾向于浪漫主义,勇于开拓、创新。郁达夫生前就负有盛名,作品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最后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贡献给了民族革命战争,就义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枪口下,从而更赢得了后世对他的深深景仰。  相似文献   

5.
<正>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建安散文与建安时期的诗歌、辞赋一样,闪耀着奇光异彩.建安散文主要是一些章、表、书、檄、奏、疏之类的文体,它们虽然还不是纯文学性质的散文,但是,这些文体中却比前代具有了更为浓厚的文学性,它们和同时期的诗歌、辞赋一样鲜明地体现着建安时期"文的自觉"的时代特征.本文试就建安散文艺术方面的特点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喧闹的九十年代散文创作,备受研究者关注.繁荣的表象之下潜伏着衰惫,尤其是散文的命名,更是随意拼装.本文通过对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命名操作的探讨,力求探析十余年来散文发展"史"的脉络,从而对新生代散文的生存状态作一客观描述.  相似文献   

7.
喧闹的九十年代散文创作 ,备受研究者关注。繁荣的表象之下潜伏着衰惫 ,尤其是散文的命名 ,更是随意拼装。本文通过对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命名操作的探讨 ,力求探析十余年来散文发展“史”的脉络 ,从而对新生代散文的生存状态作一客观描述  相似文献   

8.
韩愈的人才观与其改革社会的主张密切相关 ,其散见于书、信、奏、序等散文中的论及人才的真知灼见成为研究韩愈思想及其行为矛盾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孙福熙既是鲁迅先生的同乡又是学生,他和鲁迅先生交往密切。孙福熙不仅是位技巧圆熟的画师,出色的编辑,而且也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博学多才、涉猎甚广的文艺家。他的散文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呈多样化,他的散文充满爱国激情,融多情的文笔和多彩的画笔于一体,别具风格。  相似文献   

10.
浅论儒家美学对台湾散文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散文深受儒家以道德精神为美之本的影响。其原因是:一,岛内小气候和国际大气候。二,多数散文家既深谙国语,又通晓西文。儒家美学在认识问题等方面,对全球华人总会有所启迪,经过有意义的扬弃转化,能够成为我们思想中的新内容。台湾散文受此濡染,表现出两个明显的审美特征:第一,感情深沉,动人心灵的素朴人性美。第二,至德至情,绘事成胜的真切人格美。儒家美学对台湾散文创作的巨大影响,不仅是历史的,而且是现实的,甚至是指向未来的。因为中华民族树大根深的传统优秀文化,始终是联系着两岸的一条纽带。  相似文献   

11.
生死不渝:丁玲与王剑虹在论述瞿秋白与丁玲的交谊的时候,我们必须首先述及丁玲与瞿秋白的前妻王剑虹的一段生死不渝的真挚友情。她们早在中学生时代就认识了。1918年丁玲在湖南桃源第二女子师范的预科班学习。王剑虹(原名王淑,出生在四川酉阳,后迁居湖南。)那...  相似文献   

12.
丁玲和鲁迅     
我不愿讲死无对证的话,更不愿借鲁迅以抬高自已,因此我一直沉默着…… ——丁玲  相似文献   

13.
丁玲侧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国知识分子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阶层,特别是到了近代,阶级的分化,政治的分野,使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思想倾向和追求.但就其总体来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就不象西方知识分子那样为艺术而艺术,为科学而科学,他们很少有单纯的为知识而知识的想法.他们十年寒窗,往往是为了金榜题名,由士而仕,以匡助国君,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是由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孟奠定下的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牢固的思想传统.到了近代,瓜剖豆分、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军阀专权、内战频仍的社会环境,更在知识分子中普遍激发起一种以天  相似文献   

14.
吴冠中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画家 ,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其散文集《美丑缘》中的文章 ,处处都体现着画家在艺术探索和人生经历中对美的追寻 ,对丑的鞭笞 ,以及种种精妙的艺术见解和人生感悟 ,有着独特的品格和韵味。  相似文献   

15.
从1982年笔者写下第一篇研究丁玲的论文<在黑暗中寻求光明的女性--莎菲形象的再评价>,迄今已有21个年头了.这些年,笔者的主要精力一直用在鲁迅研究上,丁玲研究只不过是由此引出的一个副产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是笔者鲁迅研究的深入,是对鲁迅精神遗产在现当代命运的再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著名作家丁玲(1904—1986)逝世十周年,我们特编发了丁玲的两篇文章,并配发了丁玲研究者高明山同志的文章,以志对丁玲的纪念,同时,也为丁玲研究提供一点并不众所周知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从1982年笔者写下第一篇研究丁玲的论文《在黑暗中寻求光明的女性——莎菲形象的再评价》,迄今已有21个年头了。这些年,笔者的主要精力一直用在鲁迅研究上,丁玲研究只不过是由此引出的一个副产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是笔者鲁迅研究的深入,是对鲁迅精神遗产在现当代命运的再探讨。关于鲁迅的意义,人们已经说了很多,笔者在不同的文章中也从不同的角度做过不尽相同的表述,但最能代表笔者观点的,还是在笔者不久前出版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从周树人到鲁迅》一书中说过的话:“在中国历史上,鲁迅这个名字可谓一个标志,它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  相似文献   

18.
乐铄 《殷都学刊》2003,(3):82-86
丁玲从“个人化”写作转向宏大叙事 ,扩大了视角 ,并在社会革命实践丰富后 ,克服了转向之初纯工农题材作品中的艺术“粗糙”。丁玲从“五四”直到 194 8年的创作不断有所变化 ,但有两点不变 ,一点是坚持文化批判 ,它得之于新文化运动 ,对准的是环境中的封建保守与小生产习气 ,再一点是始终在塑造孤独、叛逆的坚强女性个性 ,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丁玲现代创作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丁玲建国前的报告文学、杂文、日记等散文作品,反映了她皈依政治革命理想过程中灵魂深处对各种流俗势力的反抗,一度爆发为在解放区倡导杂文运动的积极言说。在受到“教育”和“帮助”后,她在表面上选择了认同规范,体现出一个战士的角色特征,而在日记和家信中仍然保持着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角色意识,潜在写作中折射出坚持新文学的批判精神和面对流俗倔强突围的身姿。  相似文献   

20.
1931年出任《北斗》主编是丁玲革命活动的里程碑 ,也是其文学活动的里程碑。在其政治生涯中 ,她实现了由激进的左派作家向革命作家的转变 ;在其文学生涯中 ,她实现了由单纯的作家向作家兼文学编辑家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