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热奈特的<叙述话语>对<追忆逝水年华>一书的分析有不少可足思考之处.并且也能够引申开来增强我们对西方现代小说的认识.它构建了一套研究叙事话语即叙事文本的概念体系,但比较生涩.这一体系有不少重要的范畴、概念取自语言学,有的概念科学性不足,有的概念则是隐喻,还有的概念完全是作者故意的花样翻新.概念的生涩,在俄国形式主义中就存在,但到了法国叙述学中,则十分触目了.巴尔特在<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中就曾用过三个生涩的概念:迹象、催化、情报.托多罗夫在<文学作品分析>中,还沿用了"迹象"这个生涩的概念.生涩的概念多,这种情况,当然同法国结构主义在兼取语言学与符号学上表现了更大的热情有关,同时也表明了以科学主义为目的的结构主义思潮,在其理论构建中对科学性的要求并不严谨.问题还在于,热奈特所建构的这一套概念体系中的许多概念对于分析叙事话语用处不大,一定要加以运用的话,只有徒增繁冗,它们对于叙事作品的思想与艺术的理解,都并非必要.当然,热奈特这本书中也有一些概念对于分析叙事作品是很有用的.比如省略、停顿、概要、场景是构成叙述节奏的四种运动形式以及时问倒错亦即组织叙述话语的种种方式,还有对于故事内外的叙述主体与受述者的区分等等,这一些内容都是值得肯定的.从方法上说,作者写得好的,基本上都是从文学传统、传统标准出发,以对照<追忆逝水年华>,来揭示后者的独特性的章节.也就是多少体现一些宏观眼光与历史感的章节.然而这些章节,采用的大体都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作者所说"我必须承认在寻找特殊性时我发现了普遍性"的话是不符合他这本书的实际的,他所说"我在此提出的主要是一种分析方法"的主要目的,远未达到.作为一个结构主义者,重视共时,忽视历时,是必然的,但由于作了大量的实际的文本分析,使得作者多少具有了一些小说史感,但总的来说,热奈特的历史感还是薄弱的.同其他结构主义者一样,他的兴趣在理论的构建上,一切结构主义者所不明白的是,没有深刻的历史研究,就不会有正确而比较全面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对于西方学术思想的介绍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即许多介绍都不是立体的.立体性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西方学术思想十分重要.俄国形式主义的领头人什克洛夫斯基1982年写了一本与其20年代的书同名的<散文理论>.他抛弃了当年贬斥内容的纯形式观点,承认了知人论世的重要性,甚至还承认了所谓永恒真理对于艺术的重要性,还强调了解时代、斗争与革命对于理解作品的重要性.与当年相比,什克洛夫斯基的政治立场与文学观的变化是巨大的.对于结构主义,什克洛夫斯基的态度是总体否定,但也有部分肯定.他还批评了结构主义不问实质只看表面相似的分类法,其实不问实质的缺点俄国形式主义就存在.俄国形式主义是回避本质,只看现象的.他又批评结构派滋生了许多术语,但滋生术语的情况在俄国形式主义那里也存在.英美新批评是与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亲缘关系最近的流派,它们都是形式主义流派,都以作品为中心,都忽视作者.当然区别也是明显的,新批评注目于文本的细读,注重对意义的阐述与艺术的分析,而结构主义则研究作品是如何组织的、其叙事方式与话语方式如何.与韦勒克从统一性上看待布拉格学派和结构主义的关系不同的是,坚持英美新批评立场的乔纳森·卡勒,则对结构主义文学观作出了尖锐的批评,生动地体现了一种多元并存,又相互斗争的图景.乔纳森·卡勒的英美新批评派的立场是十分坚定的,他是站在英美文学传统的立场,坚持新批评派的观点,并以自外于以至于批判结构主义的态度来讲话的,所谓<结构主义诗学>,不过是划出了他讨论的范围,并非是他本人主张的表达.热奈特同意叙述作品可以从诸如思想性等角度来研究,实际上他是仍然坚持内容与形式的分离论的.托多罗夫对结构主义文学观的三个重要问题:释义与结构的关系、结构与文学史的关系、结构与审美的关系,作出了阐述,既力图维护结构主义文学观的一些基本论点,又想对遭人指责的无法辩解的缺点加以弥补,生动地体现了、典型地代表了叙述学兴起与建立的过程大体结束之际,叙述学家们的理论表现及其心态.托多罗夫将释义与诗学看成相互游离的两个方面,他的论述前后矛盾,反映了结构主义文学观的困境.由于结构主义诗学的内向性难以被克服,不能解决诸如与文学史、美学等方面的关系.由此,托多罗夫应对指责、弥补缺陷,以建立结构主义诗学的壮志,不得不伤感地陨灭了.  相似文献   

3.
王桂荣  龚宏 《学术交流》2008,(2):163-165
"展示"与"叙述"是文学创作的两种重要的话语形式.判断一部作品的叙事话语是"展示"还是"叙述",一方面要看作者创作时是否尽量将自己"隐藏"起来.另一方面还要看作者对叙事对象是否进行细节性与场景性的表现.因为,"展示""属于通过状态、事件的细节性、场景性的表现,并以最有限的叙述者介入为特征的类型",而米兰·昆德拉与中国"新写实"的小说文本恰恰具备了"展示"这种话语类型的文本特征.所以,我们说米兰·昆德拉小说与中国"新写实"小说都是以"展示"为主要话语形式的文本创作,二者在叙述话语上具有可比性:对叙事对象都进行"隐匿式"的文本叙述和细节性与场景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浅谈《紫颜色》的叙事话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书信体小说<紫颜色>中,艾丽斯·沃克借助多种叙事话语策略阐释了女主人公西丽从麻木无知到自立自强的历程.个人化叙述声音为西丽提供了宣泄的机会,展示了黑人女性"声音"的力量,富有诗意和韵律的美国黑人英语颠覆了标准的叙事语言,体现了黑人女性语言的魅力,自由间接引语反映出西丽黑人女性意识的成熟.<紫颜色>的叙事话语改变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边缘地位,成为黑人女性文学史上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钟海波 《唐都学刊》2005,21(5):107-111
敦煌讲唱文学对后世通俗小说有重要影响:其一,表现在题材与人物上,敦煌讲唱文学作品中的许多题材与人物被后世通俗小说吸收改造,如<唐太宗入冥记>的故事被<西游记>、<隋唐演义>吸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章节.其二,表现在体制与体例上,后世通俗小说的"入话"、"散场诗"形式及配图形式、散韵结合的语言形式,章回体例的形成均与敦煌讲唱文学有关.其三,表现在叙事特征上,通俗小说在情节、人物、叙述视角等方面都对敦煌讲唱文学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6.
<福>是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解读.小说以落难荒岛的苏珊为视角,讲述了她与克鲁索和福对抗、并为星期五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作者库切关注故事由谁来叙述和谁来写作等问题,并将作品置于后殖民语境中,通过反话语策略为边缘群体争夺话语权.<福>是对帝国殖民者男性权威及其东方固有偏见的颠覆和对笛福经典文本的重构.它揭露了欧洲殖民、种族隔离政策给南非带来的复杂政治和社会形势.  相似文献   

7.
清代白话小说在叙事方式上对说书程式进行了多方开掘,对说书情景的戏仿是成就独特的一点,<儿女英雄传>用叙事层次的颠倒内化了小说评点功能;作者变成人物进入故事层,由说书人对其叙述过程进行评价.作书人形象的出现使限制叙事更自然.评点式叙事降低了叙述的权威性,用评点家的"文法"标注出小说的大结构.小说将读者熟悉的通俗文学经典中的故事和人物拆解变形,作为组成情节的模块,以表达作者批评意见以及反讽的意味.重复叙事因小说独特的时间结构而来,解决了线性结构与立体的时间和人物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对于西方学术思想的介绍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即许多介绍都不是立体的。立体性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西方学术思想十分重要。俄国形式主义的领头人什克洛夫斯基1982年写了一本与其20年代的书同名的《散文理论》。他抛弃了当年贬斥内容的纯形式观点,承认了知人论世的重要性,甚至还承认了所谓永恒真理对于艺术的重要性,还强调了解时代、斗争与革命对于理解作品的重要性。与当年相比,什克洛夫斯基的政治立场与文学观的变化是巨大的。对于结构主义,什克洛夫斯基的态度是总体否定,但也有部分肯定。他还批评了结构主义不问实质只看表面相似的分类法,其实不问实质的缺点俄国形式主义就存在。俄国形式主义是回避本质,只看现象的。他又批评结构派滋生了许多术语,但滋生术语的情况在俄国形式主义那里也存在。英美新批评是与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亲缘关系最近的流派,它们都是形式主义流派,都以作品为中心,都忽视作者。当然区别也是明显的,新批评注目于文本的细读,注重对意义的阐述与艺术的分析,而结构主义则研究作品是如何组织的、其叙事方式与话语方式如何。与韦勒克从统一性上看待布拉格学派和结构主义的关系不同的是,坚持英美新批评立场的乔纳森.卡勒,则对结构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9.
小说<一千英亩>是在文化研究领域对莎士比亚经典剧作<李尔王>进行多重解读的基础上的互文性写作.作品借助女性主叉的叙事、生态批评解析、新历史主义批判--解构美国梦等不同层面的文化批评策略颠覆传统权力话语,并赋予文本新的意义,从而在这个美国中西部农业家庭的历史叙事中蕴含了对当今人类发展状态的强力寓言.  相似文献   

10.
夏继先 《社科纵横》2008,23(12):114-115
<左传>记乱世之事却不凌乱,叙事脉络分明主次得当.作者尤善于写战争,全书共记录战争483起,记录详细的14次.<左传>成功之处在于把战争置于社会历史背景下来描写,与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大多数战争叙述注重战争的因果关系和连续性完整性,略写战争过程,战前有预示性战后有总结性;通过战争中描写各种各样的人物;结构方面特点突出.因此,它对以后军事战争及其题材的作品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