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作品具有深广的思想意义与高超的艺术造诣,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无价瑰宝,是鲁迅先生、他的战友和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因此,正确理解和继承这笔丰富宝贵的文学遗产,实事求是地评价鲁迅作品是十分重要的。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鲁迅小说、散文和诗歌,数量不少,而且都是情文并茂、含意隽永的名篇佳作,我们本来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恰如其分地分析,使学生获得不少教益的。然而,由于“四人帮”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篇目数量,少时有六七篇,多时达30余篇。而解放前鲁迅作品在国语课本中的数量就已达到20余篇,现在的大多数时候维持在十五六篇之间。我们不得不承认,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与其他作家的选文相比在数量上一直处于相对强化状态。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与作品隔膜的现象 ,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是以“课文”的角度而不是以鲁迅的文学世界更不是以鲁迅的生活世界为取舍的。学习鲁迅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形式。必须寻找到“不断释放”、“本身不具有固定形态”的自我否定和创造机制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4.
鲁迅作品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在近几年却出现了“教学难”、“学习难”等令人担忧的现象。笔者认为鲁迅繁杂的知识结构和时代因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的《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只保留下《拿来主义》、《祝福》、《纪念刘和珍君》这三篇,媒体报道时用了鲁迅作品成中学课本鸡肋的说法。我不认同文章篇数减少就说明一个人的作品成鸡肋了这个逻辑,如果鲁迅作品是鸡肋,那么今年首次挤入教材的梁实秋怎么说,鸡毛?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农业学大寨精神鼓舞下,中文系七四级部分师生,利用中学秋假时间,先后在临朐、益都举办了两期中学语文教师鲁迅作品学习班,每期半月,两县的高中和部分联中(初中)语文教师四百多人参加了学习。学习班在两县文教部门的直接领导下,于十一月上旬胜利结束。下去前,师生集中学习了鲁迅评论《水浒》的重要杂文《流氓的变迁》,学习了我省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十篇鲁迅作品及鲁迅的生平思想,并写出了讲稿。在学习班上,一般先由学  相似文献   

7.
语言模糊性是语言的属性。模糊语言在鲁迅作品中使用得相当普遍,模糊语言是鲁迅独特语言风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主要分析模糊语言在《鲁迅选集》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模糊语言的使用,首先是体现了鲁迅先生高超的语言运用技巧;其次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有自我保护的作用,让鲁迅先生能够表情达意,在战斗的同时保全自己;最后鲁迅作品中模糊语的使用对白话文的推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5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鲁迅作品篇名选@周燕儿~~  相似文献   

9.
鲁迅杂文,是鲁迅毕生业绩的主要表现,既是战斗的匕首,也是艺术的珍品。杂文,这种中国早已有之的文学体裁,一到鲁迅手里,不但思想内容有了全新的意义,而且艺术形式也有了独特的创造。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共计二十三篇,其中杂文占十  相似文献   

10.
鲁迅作品接受与阐释的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建国前,中学语文教材的鲁迅作品的选编是新学制的产生和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体现,是鲁迅作品"经典"化的确立和"想象"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标志,是启蒙意义的关键所在.选编揭示了编者的选文与社会风潮同步的时代意识,在各种版本的教材中,选文大量地重复出现,说明鲁迅作品在"五四"后的语文教学中的历史地位已经确立起来,并且是带着潜在的理解来入选教材并在教育界传播的.在接受与阐释鲁迅及其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方面,毛泽东的导向作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是熟练运用祖国语言的巨匠。学习鲁迅作品的语言,无疑要注重学习它的典范用法,但也不能不留心到其中一些独具匠心的特殊用法。这是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特殊的语言形式总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为了表达特殊深刻的思想内容服务的,研究这些特殊的用法,既是正确理解鲁迅作品思想内容的需要,也  相似文献   

12.
将中文作品翻译成好的英文实属不易,更不用说翻译鲁迅的作品了.在汉译英作品中,杨宪益先生的作品被认为是非常好的译品.本文将探讨杨宪益翻译的鲁迅作品<药>中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3.
鲁迅作品中“似乎”、“大概”、“也许”、“几乎”等估量副词特别多。怎样恰当地把握它们?这不仅影响准确理解鲁迅作品,而且在培养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能力方面也有密切关系。我们结合教学实践,来谈点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较为熟悉现代文学研究历史的人们都还清楚地记得,鲁迅研究的大轰之下,曾经汇聚过一支多么庞大的队伍,曾几何时,却又风流云散,显得较为冷落寂寞。在最热闹红火的时期,冯光廉先生的研究并不是最走俏的,但在已经少有人专心于此的时候,他却捧出了令同仁们肃然起敬、赞誉鹊起的坚实之作。古语曰:靡不有初,鲜克能终。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也许是真正得了鲁迅先生韧性精神的真传。他从未因“行情”的涨落而变动自己的研究热点,一直在乐此不疲地苦干硬干下来,终于干出了个人的特色。冯光廉先生的鲁迅研究,是从若干局部的突破开始引人注目的。作为中学语文和大学鲁迅作品选读课的传统篇目,《文学和出汗》曾经在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15.
鲁迅作品在海外的翻译和传播研究是鲁迅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近百年的历史中,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和传播取得了较大成就,相应的研究也涌现出丰富的成果。纵观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研究现状,不难看出中外学界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了讨论:将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作为鲁迅海外翻译传播研究的构成部分,从整体上对之加以甄别和梳理;对鲁迅作品的英语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中的语言和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从文学翻译活动的角度观照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和传播情况,分析其中的得失与价值;专门分析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揭示出文化语境对鲁迅作品海外传播的影响。相较于鲁迅作品在国内的出版和研究而言,鲁迅作品的海外翻译和传播研究仍是一项有待拓展和深入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为隆重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五十周年,深入开展学习鲁迅、研究鲁迅活动,努力提高鲁迅作品教学与研究水平,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和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于八月四日至十五日,在浙江省绍兴市举办了“全国高等学校鲁迅研究讲习班”。来自全国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四十一所高等  相似文献   

17.
<正>历史的车轮已驶入21世纪,中国的语文教育也已走过了风风雨雨近百年的历史。在这近百年间,中学语文教材虽历经多次改编改版,但鲁迅作品作为中国白话文的开山之作,以其博大精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绍兴师专谢德铣同志所著《鲁迅作品中的绍兴方言注释》经过补充修改,将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注释鲁迅作品中的绍兴方言,难度是很大的,如果不是绍兴人,要完成这件工作,那就更加困难了.解放初期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郑奠先生(也是绍兴人),对于这件工作很有兴趣。孙伏园先生对此也很感兴趣。还有章川岛先生,谈起这件工作来也总是非常关心的.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都没有来得及做这一件工作,就离开我们了.现在,谢德铣同志充分发挥他熟悉绍兴地方语言、民俗、风土、人情的特长,经过多年的努力,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终于完成了前辈未能完成的工作,这是令人感到非常高兴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略论鲁迅杂文幽默的语言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文化内涵研究是近年来语言研究工作者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文化底蕴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本文以发掘鲁迅杂文中“幽默”的历史传统为宗旨,以鲁迅作品特有的语言形式为例证,从鲁迅作品的修辞特点入手,揭示鲁迅作品的“幽默”来自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的一个方面,以见对鲁迅作品的解读还大有可为,并进一步认识和把握鲁迅作品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鲁迅作品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教育作用,包括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和批判、倡导博采众长、反对全盘西化、马列主义文艺观教育等等。必须充分发挥鲁迅作品的现实教育作用,认识鲁迅思想的深刻性,联系现实认识鲁迅作品,结合教学发挥鲁迅作品的现实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