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边塞诗史的乡恋主题可分为“战士乡恋”和“文士乡恋”两类,由其演变的时代特点、情感内涵及表现形式,可看出边塞诗乡恋主题具有强烈的“士意识”,体现着文士的双重价值取向,它加重了边塞诗悲慨的风格气调,拓展了边塞诗的抒情空间  相似文献   

2.
对当代边塞诗的艺术探索秦克温中华诗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群星灿烂的局面。五四以后却百花凋零。新时期以来春风化雨,枯木逢春,由于中华诗词学会一系列活动的推动,使之初步展现了不同风格和流派纷呈的繁荣局面。本届中华诗词研究会把主题定为新边塞诗的创作与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隋代边塞诗人卢思道、杨素、薛道衡、虞世基、杨广等诗人作品的分析,论述了隋代边塞诗兴盛的原因和主客观条件,以及边塞诗所具有的内容、风格方面的特征,探讨隋代边塞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秀芬 《中州学刊》2006,(6):186-188
崔颢是盛唐著名诗人,但事迹流传甚少,史书多指责他有才无行。其诗风格较为丰富,前后诗风变化很大。崔颢的诗歌大多苦吟而成,但语言多浅显明白,晓畅自然,不古不奇。其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女性诗、边塞诗、写景纪游诗。其中,女性诗多清丽哀怨,格调深婉;边塞诗则感情奔放、笔力劲健;写景诗多用白描,境界如画。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西部诗歌作为一种文学现象被评论界所关注始于1980年代初期的"新边塞诗"。当时的"新边塞诗"以其英雄主义的浩歌崛起于诗坛,它与古代边塞诗的诗歌风格一脉相连。19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西部诗歌虽然被边缘化,但却在更广阔的意义上摆脱了"新边塞诗"的局限,它所呈现的审美趣味更呈现出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这一特征显示出当代西部诗歌丰富的内涵和高雅的品味,但过于"西部精神"强调却使这特征的丰富内涵长期被遮蔽或忽略。  相似文献   

6.
艾翔 《新疆社科论坛》2012,(2):76-79,84
20世纪80年代,在曾经孕育了灿烂丝路文明的中国西部大地上崛起过一个新诗群——新边塞诗。要准确叙述新边塞诗,科学评估其在当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价值与意义,必须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而反思的起点则是新边塞诗崛起的当代文化背景及其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7.
李益边塞诗创作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金波 《云梦学刊》2006,27(1):101-104
李益“五在兵间”的独特从军经历对其边塞诗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与盛唐相比,他的边塞诗在题材上有新的开拓,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新的追求,在体式和风格上有新的变化。他继盛启中,为中唐诗歌特别是中唐边塞诗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工具。在不同的交际场合适应不同的交际目的而使用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表现为不同的语言风格。思想政治工作语言,就是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思想政治工作者以直接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为目的而使用的口头或书面语言。简言之,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使用的语言。这种语言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工作语言。其特点是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是为适应工作需要,在遵守一般语言规范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有利于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语言风格。研究思想政治工作语言的特点,是做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边塞诗在南北朝之前的发展历程。具体分析了肇始于《诗经》,发展于汉、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边塞诗的内容、风格及对后世边塞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时代地域和诗人诗风等方面,将新边塞诗与盛唐边塞诗进行比较,并进一步探讨新边塞诗与盛唐边塞诗之间的继承借鉴与突破超越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