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财政收支是宏观经济平衡的变量之一,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广泛采用财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合理配置资源,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以及合理调整收入和分配,使之符合于社会承认的“公平”和“公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南京国民政府1935年公布的"财政收支系统法",初步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但没有得到执行;为增强战时国家财政统筹力量,1942年又将全国财政分为国家财政与自治财政两大系统,规定了县和乡镇自治财政的各项内容;抗战胜利以后,1946年恢复了中央、省、县三级财政,加大了地方财政收入,使地方财政逐步剥离出来,但由于强化统治,使得地方财政的整理变得摊派横行。  相似文献   

3.
出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许多同志在理论上对地方税收存在模糊认识,从本质上看,地方税作为一种通过税种划分确定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来源的方法,事实上已经在我国存续了相当长时间;地方税是国家职能多层次性在国家税收层面上的具体反映。地方税制改革与新一轮税制改革一样必须反映时代背景的具体要求,应遵循“立足国情,稳步接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适度集权,适度分权;结构性减税并注意财政承受能力”诸原则,在新一轮税制改革中,优化地方税制结构、选择与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并完善与中央分成的共享税,逐步完善我国的地方税制。  相似文献   

4.
分税制与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石佳能1994年1月1日起实行的分税制,重塑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格局:分税制按税种将收入划分为中央财政固定收入、地方财政固定收入和中央地方财政共享收入,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三种。按照事权把各项支...  相似文献   

5.
财政分权通过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与支出竞争影响企业税负,其影响是中性的。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并考察了这种影响在不同性质企业间的差异。上市公司的税负整体上与财政分权程度呈U型关系,中央企业的所有权属性与企业税负没有显著关系,但地方国企与非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属性与企业税负显著正相关。东、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竞争偏好差异,决定了财政分权程度与企业税负的U型关系。长期而言,应建立新型央地财政关系,赋予地方更多税权,合理引导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短期而言,改进税制才是降低企业税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西藏由于地方财政收不抵支 ,主要依靠中央财政补贴平衡地方财政收支 ,维持地方经济的运行发展。今后中央应继续加大对西藏的财政支持力度 ,投资改善西藏的“硬”、“软”环境 ,为谋求西藏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营改增”政策虽然目前为企业带来税负的下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方政府财政困境,导致地方政府乱收费及预算外资金的出现.“营改增”政策的负效应源于我国财政分权制度的弊端,这些弊病中最为严重的是地方政府负债、权力失衡与失控.“营改增“政策初衷的实现有赖于健全的财政分权制度.为此,必须建立健全我国财政分权制度,即制定《财政收支划分法》,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益权、财政支付责任等,并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  相似文献   

8.
1994年我国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虽然基本建立了比较规范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但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未理顺,由此成为导致省以下地方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因此,创新我国财政体制,在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管理级次下明确界定和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以及相应的财政收支范围,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最终保障各级政府行使职能的资金需要,这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1994年在我国开始实行的新税制,旨在公平税负、简化税种、规范税收,促进企业平等竞争,保证中央和地方的权益。这无疑是我国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又一重大举措,它必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企业的经济行为及各个领域的变化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这里仅就新税制将会给高等院校校办产业的影响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财政收支分权是不对称的,地方财政收支呈现出不平衡状态,经济开放也影响着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实证研究表明:就全国来看,经济开放的财政收入效应大于支出效应,有助于中国地方财政自身收支平衡;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差异,在东部地区,贸易和投资开放都对地方财政自身收支平衡有促进作用;在中部地区,FDI及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增加和投资开放度提高有助于地方财政自身平衡的改善,而外贸发展却不利于地方财政自身平衡的改善;在西部地区,经济开放对地方财政自身平衡影响并不显著。为促进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应发挥经济开放对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的积极效应、规避其不利效应,优化纵向政府间关系。  相似文献   

11.
传统财政并无明确的国地财政划分制度,民初宪法、财政收支划分等立法过程将财政纳入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中,从而建构了中国财政法上的法定主义原则。财政宪制的建立还引入了财政公平、量能负担课税和平等主义的原则和理念。财政国家类型、地方自治运动为充实地方财政提供了理论支持。单一制和联邦制国体的宪法折中在财政国家模式上体现为"财政均权"国家。地方自治作为宪制实践的重要方式,促使地方财政初步建立。事权和财权相匹配、县级财政对省的保留权、补助金制度为保障地方财政提供了财政工具支持。根据事权财权相匹配原则,立法者在央地事权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尽力争取地方财权。税收保留权和补助金制度作为财政调整工具为财政均衡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分税绝不简单于分钱,而在于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通过税制改革逐步提高税收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增强中央调控能力。 分税制基础是按税种划分收入,流转税改革后,增值税成为主体,降低税率扩大征收范围,使增值税作为中央地方财力分配的共享税,起到调节中央与地方、地方间财政平衡的作用,配合划分把原来的单一部门征收改为国家、地方划分业务,各自收入、支出。配合收入划分机构划分:国家税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税权是地方税体系创新的关键。在此条件下, 应该合理配置税种, 优化地方税制结构; 扩大地方税收规模, 逐步提高地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在征收管理上, 建立 “一个制度、四个体系”的征管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而职责的履行依托于公共财政的支撑.依据公共产品的属性,政府间在事权支出及收入结构上有着较为明确的划分,财政分权成为各国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准则之一.文章着重分析了联邦制、单一制及北欧福利国家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结构,以及伴随经济社会发展,若干国家地方财政的发展困境,以期对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当前,税制改革又面临突出性的完善阶段。新税制实施如何?税制改革是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怎样?税制建设将如何在稳步发展中优化?税种设置是否达到调节各经济领域及各阶层收入过于悬殊化?这是当前处于市场经济前沿税收的战略问题。它关系到国家财政收支的平衡;也关系企业和纳税人的税负轻重;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江山的永不变色。为渴望今后税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的路子越来越宽,必须从思想上摆正税收与经济的关系是完善税制的前提。避免走历史上税制改革迂回曲折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行税种在政府间配置的不科学、不规范 ,不但影响了税种职能的充分发挥 ,而且成为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地方财政体制进一步改革的“瓶颈”,改革现行税种划分方法势在必行。分析了现行政府间税种配置存在的问题 ,从理论及国际经验出发 ,提出了中国政府税种配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994年的中国分税制改革,在体制上相对固定了中央和地方间财政税收分配关系,同时初步确立了地方税制和地方税体系。但由于理论上的不成熟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吉林省地方税制还存在主体税种不牢靠、收入规模较小、税源及税负不均衡等问题,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分税制是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来源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是国际通行的处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规范体制,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必然选择.本文对我国现行的分税制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投资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也直接作用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我国今年出台实施的新的财税体制,对税种、税率、税负等作了新的划分和调整,使中央与地方利益形成了新的格局,这给地方的投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地方如何以新体制为导向重构投资思路,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关地方经济发展全局的、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实施分税制以来,新疆地方财政收支的缺口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分税制财政体制使新疆上划中央税收加速增长、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和资源优势尚未实现转化。因此,在未来财政收支运行中,应充分预计财政体制变革、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需求,以及各种减收因素对财政收支的影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是地方财政应当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