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对毛泽东的商品经济理论进行了研究。阐明了毛泽东对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有益探索和理论贡献,集中表现在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必然性的历史超越;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性质的明确界定;对社会主义商品范围的历史突破;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活动方式的有益探索;对社会主义价值规律作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文章从理论,实践和认识发展的角度论述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因,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中国经济体制方面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日益科学化地把握商品经济的历史客观性和不可逾越性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关系的认识,经历了肯定社会主义中存在商品经济、把市场经济视为资本主义特征,肯定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统一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肯定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内在特征、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深刻认识到现代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深厚融合基础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中国经济体制方面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条件,这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我们虽然不能从马克思著作中找到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原因的现成答案,但马克思为我们提供了阐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根源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认为,商品经济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由多种经济因素及其矛盾运动构成的复杂有机体。它制约于许多经济因素所交织的多种矛盾。并成为解决这些矛盾的历史形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的基本理论由于社会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完善。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分析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形态,阐述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发展的双重影响。列宁、毛泽东探讨研究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实行有一定的商品经济的经济体制的道德建设。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原则和方针。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贡献与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有益的研究。以历史眼光和辩证方法看待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无疑会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积极影响。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卓越贡献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的设想,社会主义是一个无商品、无货币、无市场、无信用的社会,也即是说,由国家计划管理生产,由国家直接分配企业生产的产品。恩格斯指出:“一切生产部门将由整个社会来管理,也就是说,为了公共的利益按照总的计划和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①并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形式的产生和演变,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经济活动形式的存在是历史的必然,但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是否存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领域内长期探索的问题。列宁和邓小平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卓越活动家,积极吸取和灵活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并作出相应的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及其内在矛盾和历史趋势,用科学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整体社会形态和研究对象没有变,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回答现实时代问题的核心解释。过去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上围绕着“两个必然”这一核心问题,然而,在“两个决不会”方面缺乏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完全可以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重要、科学发展观等这些发展着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从理论上、实践上对“两个决不会”的深刻解释和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提出绿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我国开始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必然涉及社会上各种传统经济意识的更新和转变的和问题。所谓经济意识是作为和经济形态相对应,并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经济形态和经济体制的理论观点和思想,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是指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对立,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观点和思想。一、经济意识的含义及其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传统哲…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产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理论,探讨了按劳分配理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发展和变化,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中的主要障碍。文章认为,只有反对平均主义,才能按照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对我国目前的工资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对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但毛泽东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发展商品经济的正确思想,纠正了其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著名论断,形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2.
再论中国模式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公有制商品经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模式实质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模式。有些学者不承认中国模式,是由于不承认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容,只承认市场经济与私有制相容。他们所持的一个理论根据是马克思没有公有制商品经济的理论。文章认为这是一个误解。马克思研究了原始公有制下的商品经济,研究了亚细亚生产方式下的农村公社的商品经济,马克思解决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关键性理论问题。马克思的公有制商品经济理论奠定了公有制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形式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完备的社会主义将实行计划经济,合理地组织社会生产。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一方面身体力行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计划经济思想,另一方面都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提出商品货币关系还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的思想。邓小平总结了社会主义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冲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最顽固的理论堡垒,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发挥国家对经济集中调控的优势,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形式理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商品的性质出发,提出商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又是发展经济的工具的观点。由此论证,商品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容,社会制度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形式,因此,不是经济制度决定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而是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经济制度。因而,不应当把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立起来。文章还从商品经济自身发展的客观过程得出社会主义经济应当是比资本主义更加发达,更加完善的商品经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越南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商品经济,到形成初步认识,再到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一个过程,最终形成了具有越南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一理论对越南的所有制、分配制度以及国家的宏观调控等方面做了明确阐述,深入分析这一理论,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越南是如何利用市场经济来发展社会主义,对更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更多思考。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是否是商品,我国经济理论界在分析方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偏差和局限性,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我国公有制经济有多种实现形式,无论哪种形式中的劳动力都具有商品属性。这不仅因为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实际上存在着分离,劳动力仍然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及劳动者对个人经济利益的追求,而且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物质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经济思想是社会主义经济实践模式选择的指导思想。要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发展 ,必须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 ,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把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区分开来,揭示出市场经济不是社会制度范畴,而是经济体制范畴;强调市场经济必须与一定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把市场经济引入社会主义制度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崭新范畴;把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定位在国家宏观调控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上。这一理论突破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也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离不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经验,毛泽东对计划经济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研究以及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所积累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改革开放的启动奠定了宝贵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在理论上明确和解决如下3个问题:1.“法治经济”不是“法制经济”,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2.要确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目标;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即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