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根据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现状与基本国情,“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载入宪法,成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十七大中党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进程,而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过程中与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尤其是法律意识密切相连,本文主要介绍了法律意识和法治的含义和特征,并重点分析了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与法治现状,并进一步阐述了公民法律意识在法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中职生进行公民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守法的公民意识,以形成一种公民文化是提高中职生法律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论文在阐述公民教育、公民意识、法律意识是构成公民意识等核心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中职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实行民主法治的国家,宪法应具有至上的权威。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并将其载入宪法。这标志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因此,学习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无疑对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推进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向东 《决策探索》2005,(12):63-6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民主是法治的追求,法治是民主的保障,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与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的每一项职权都体现着民主与法制:通过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人身和财产权利:通过诉讼监督,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通过检察建议和司法解释,促进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完善;通过进行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通过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促进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有关损害赔偿案件呈上升趋势,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其中涉及最多的是因侵权行为引发的损害赔偿问题。如何认定侵权行为已成为审判实践中的重要课题。笔者就侵权行为的相关法律问题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隐私权虽然传入我国的时间比较短,发展也比较缓慢,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开始增强,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也开始重视起来。公民隐私权不仅关系到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对公民的身心健康也有非常重要。加强刑法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对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我国法律进  相似文献   

7.
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由新闻报道引发的侵权案件屡有发生,学生记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肩负着捕捉校园新闻,传递校园信息的责任,这就要求学生记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以完成其使命。本文阐述了提高学生记者法律意识的必要性及方法,以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发展,促进法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维权意识的提高,医疗纠纷投诉正呈增加趋势,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也增加了医疗单位的经济负担,损害了医院合法的经济效益,挫伤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影响了医院和医务人员在社会上的声誉。因此必须防范和化解医疗纠纷投诉,从根本上消除医疗纠纷造成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9.
现代民主理论认为,政治参与是公民沟通政治意愿、制约政府行为,从而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公民政治参与途径的不断拓宽,广大公民的权利意识、监督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被日益唤醒,越来越多的公民萌发了积极而有序政治参与的热情和要求。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  相似文献   

10.
<正> 如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在世界大家庭中生存,我国公民应首先提高三种意识。 一是法律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经济行为、生活规范和思想品德的准绳是国家法律。因此只有懂法、用法,才能有效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11.
刘楠 《管理与财富》2008,(12):139-139
公民政治素质是政治发展的必要基础和前提,提高公民政治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民主政治的基础,寻找培养公民政治素质的途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公民参与是现代社会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促进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提高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政策制定环节的公民参与,鉴于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极其重要,而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的政策执行偏差并由此使得政策执行控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这一现实,关注在政策执行控制中的公民参与,陈述其必要性,分析其制约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高长峰 《管理科学文摘》2014,(4):172-173,176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种提法更务实、更具有实践性。同时,这也与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相契合,在思想、精神上借鉴传统文化,对培育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  相似文献   

15.
分析和认识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是培养和塑造高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参考高教园区在校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的抽样调查结果,了解当前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特点和所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培养和塑造高校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法律意识的概念、分类和立法与执法入手,认为我国现在公民拥有着良好的法律意识,只是由于某种原因而隐藏起来了,没有表现出一定的行为。文章创造性地将法律意识分为四个不同的反应层次,并分析了不同反应层次的行为表现,根据不同的县次而提出不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孙莹 《经营管理者》2012,(4X):304-304
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评价要素。针对这两个要素,分别对大三非法律专业学生和普通公民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民法、部门法掌握较好,对社会热点法律问题的认识具有统一性,但他们的法律信仰不够坚定;在法律与道德的边缘问题上,其守法意志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8.
李艳  杨源 《决策探索》2014,(12):48-49
党的十八大报告顺应我国时代发展,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价值观念,提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基本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融汇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价值追求。也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因此,我国现代社会培养的公民,应该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公民素质。而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主力军---大学生,其公民意识的强弱与公民能力的大小,能否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国家公民素质,承担起现代社会中的公民责任,是我国高等院校是否坚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所以,高校要积极开展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教育,青年大学生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行为选择的基本遵循,作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的社会转型期,也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变革,还需要在全社会树立起与现代化制度相契合的公民意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进行了重要论述,说明提高公民意识已经从知识界的呼吁转变成党和国家的意愿。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身处重要岗位,负有重大责任,是主导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公民意识水平对公民文化和公民社会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也直接关系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所以,探讨转型期领导干部公民意识短板表现以及解决路径,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田锐 《决策探索》2001,(7):26-27
随着依法治国观念的深人人心,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人们使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的维权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并且已经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不但几毛钱的官司屡见报端,而且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