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是控辩式庭审方式的必然要求,然而在证人不能或不便出庭作证的情况下,允许证人不出庭作证而仅在法庭之外提供证言又是及时查清、证明案件事实的需要。因此,现代法治国家普遍在实行证人出庭作证为原则的同时,又以证人不出庭作证为例外和补充。在我国现实条件下,证人不出庭作证问题的出现有其必然性。漠视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条件下允许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必要性,会导致对证人不出庭作证采取片面、过激措施。正视证人不出庭作证现象及其存在的问题,合理规范证人不出庭作证的范围和程序,应当成为完善我国证人作证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证人出庭作证 ,是现代庭审改革的迫切要求 ,是促进司法公正的基本措施。由于立法和司法上的原因 ,刑事案件证人出庭作证难已成为制约我国庭审改革的“瓶颈”。规范我国关于证人作证的立法 ,强化证人出庭作证的义务 ,完善证人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和人身安全的保护机制等 ,应是解决目前司法实践中刑事证人出庭作证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证人出庭作证,是控辩式庭审模式的必然要求,而警察证人是证人的一种,警察出庭作证对于推进证人出庭作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国,警察极少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其实,警察出庭作证有其必要性。但是,由于警察证人毕竟是一种特殊的证人,这就决定了警察出庭作证制度与普通证人作证制度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率很低。应对我国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予以完善,在立法方面明确规定证人的权利和义务,准确、合理、科学地界定证人出庭作证的范围,对证人拒不出庭作证,规定法律上的强制措施以及建立证人宣誓和交叉询问制度和证人奖励制度,同时要解决好证人合法权益的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证人拒证现象的危害性及其原因 ,提出了对完善证人出庭作证的立法构想 ,认为应明确规定证人出庭作证为其法定义务 ,完善证人出庭作证的保护机制 ,确立直接言词原则。  相似文献   

6.
在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系证人向代表国家行使裁判权的法院所尽之公法上的义务,为因应证人作证义务之公法义务性质并求权利义务相一致,证人出庭作证费用理应由法院代表国家向证人给付。证人出庭作证的费用最终须作为诉讼费用的一部分而由当事人负担,这是当事人请求国家依民事诉讼程序解决彼此间的私权纷争所应尽的公法上的负担,与证人出庭作证费用由法院给付分属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在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费用的应然给付路径为:证人在履行了出庭作证义务的合理期间内,请求受诉法院给付其支出的合理费用,并由受诉法院围绕证人的请求是否合法作出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证人出庭作证对当事人(特别是被告人)权益的保护、增强诉讼活动的透明度、保障司法公正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如果证人不出庭,特别是重要、关键证人不出庭作证,这将直接影响到刑事案件的庭审质量和审判结果。但是,目前的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作证难已成为严重困扰我国刑事审判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界定证人的范围,剖析证人不出庭的原因及危害,以期构建一种更加完美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中普遍使用的一类证据,而证人出庭率低成为影响案件质量和制约庭审功能发挥的瓶颈。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时确立了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通过对该项制度的理论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存在证人出庭作证条件较为模糊、法官自由裁量权太大、可以不出庭作证的法定正当理由不够充足、被告人近亲属出庭作证例外存有局限性、对于书面证言作为庭审证据使用的情况缺少限制机制等弊端。为此,应当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在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国证据制度立法不够完善,加之证人自身存在的主客观不利因素的影响,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率低、作伪证等现象比较突出。为此,有必要通过明确证人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强制证人出庭制度、规范证人作证程序等路径完善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法自1996修订以来,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方面的缺陷不断显现,现行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合理性备受质疑。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率低,已成为困扰中国刑事司法的一大问题。如今,刑事诉讼法修改已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重新构建一套合理的证人出庭作证综合制度,提高证人出庭作证率,维护刑事审判的公正,已成为法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刑事证人拒不出庭作证的现象相当普遍,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现行立法对刑事证人的权利保护不够完善。建立我国刑事证人权利保障机制应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遵循事前保护与事后救济,预防性保护与惩罚性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保障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率低一直是困扰我国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一个症结。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的采用对建立证人出庭保障制度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和现实的需求。本文认为,证人出庭保障制度应从证人的的权利、义务两方面着手,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建立完善的证人出庭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证人出庭作证于改变传统庭审方式十分重要。证人不愿出庭作证的主要原因是法律规定不明确、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对证人保护规定不一致、立法和实践中对证人保护不足等,完善证人保护制度应从立法完善、提高证人法律意识和转交执法观念三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4.
证人不出庭作证一直是困扰我国民事诉讼的焦点问题。对此,理论界和实务界提出的对策是强制证人出庭作证。但这一立法思路不仅存在理论上的缺陷,现实中也缺少相应的制度支撑;既与我国社会环境不相融合,又无法产生预期的证明效果。所以,应慎而为之,不可寄予过高的估计与评价。证人出庭作证应以当事人主义诉讼结构为背景,将证人的定位由法院属性向当事人属性转化,将证人出庭作证的动因由法院强制向当事人诱导方向转变,同时构建支撑这一转型的制度化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证人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界长期认为,证人是指除当事人以外了解案件情况并向公安司法机关作证的诉讼参与人。据此,证人是第三人、自然人,具有不可替代性,这是我国证人理论中可取之处。然而,对于什么是案件情况,证人了解的案件情况有没有时间标准,证人能否适用回避,如何界定证人的资格,警察能否作为证人等诸多问题,在我国司法实务界以及学术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证人的界定存在诸多模糊认识。因此,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无论是在立法层面还是在理论层面都是一个亟待重塑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刘国强 《南都学坛》2004,24(6):96-99
我国当前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存在着明显的立法缺陷,如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尚未得到确立,证人的拒证权也未从立法上予以明确,对于证人出庭作证费用的补偿和对证人及近亲属人身、财产安全的保护缺乏明确而详细的规定等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对传统旧法认识上的偏差;整体传统思想文化被发展到极致;程序正义的法文化底蕴极其孱弱等等。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中有关专家证人的资格和选任、专家证人的功能和性质、对专家证言的可采性规定、专家证人的出庭和法律责任,以及考察并比较大陆法系鉴定人制度中有关鉴定人的资格和选任、鉴定人的功能和性质、对鉴定结论的可采性规定、以及鉴定人出庭接受法庭询问、鉴定人的法律责任等问题,提出了在鉴定人出庭、鉴定结论的可采性规定及加强鉴定人责任等方面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证人证言是民事诉讼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证据,证人出庭作证是实现程序公正的保障。本文分析了现行民事证人制度上的缺陷,从证人主体制度、出庭制度、宣誓程序制度、权益保障制度四个方面对我国民事证人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9.
证人出庭难已成为我国司法制度改革推进中的"瓶颈"。要解决这种"瓶颈"现象,必须从立法上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明确规定证人的资格、义务、权利。在一定范围内赋予证人的拒证权,弱化庭审中对书面证言的使用,加强对证人不良作证态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