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关于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观点截然相反。前者认为大众文化是商业性、消费性、批量生产的文化,不具有审美价值和深刻思想,是一种文化工业;后者认为大众文化是真正能够表现大众特征的文化,大众自身的理性精神促使当前的大众文化形成正常发展趋势。英国的伯明翰学派和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研究表现出了鲜明的单向度倾向和二元对立格局,这种现象容易造成理论界对大众文化理解的困境。因此,改变大众文化理论研究当中的单向度倾向和二元对立格局是正确理解和评价大众文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文学应该“入主”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应该“入主”大众文化李春青在势不可当的大众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文学应如何安顿自身呢?是汇入大众文化之流,还是保持自身高品位的精神品格?当代文学的确面临艰难的抉择。在西方社会,大众文化成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理论问题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事。法兰克福学派...  相似文献   

3.
论大众文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大众”和“大众文化”是“大众社会”特有的现象。大众文化和大众社会互为因果,互相支持,其共同的前提条件是现代社会的理性化及其体现──技术。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有本质区别,它其实是一种文化工业,商业原则取代艺术原则,市场要求代替了精神要求,使得大众文化注定是平庸与雷同的。大众固然制约大众文化的风格和内容,但却被它塑造和改造。在大众文化强大而又无所不在的影响下,大众丧失了自己的头脑和判断能力,成为纯粹被动的文化消费者。大众文化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垄断性权力,它正在侵入和剥夺人的私人生存空间。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是一个困难但又是必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流行音乐传播过程中产生的青少年群体的从众现象,是当前大众文化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社会现象。本文从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内在因素是青少年群体在一定年龄段心理发展与自身文化发展不平衡所致;而外在因素则与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积极参与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具体表现都与西方现代工业化、都市化和商业化基础上产生的大众文化现象有所不同。中国没有西方那样的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峙传统,也没有西方那样充分工业化都市化现代化的社会条件,没有西方那样完备的市场机制,更没有形成西方那样的文化消费关系。我们需要针对中国大众文化自身的一些特征,找到较好的理论方法和理论立场来解答中国大众文化研究中的诸多问题,而不是简单套用西方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同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 ,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实践内容。大众文化在中国的普及有其合理之处 ,即先进性的一面 ,但大众文化尤如一把双刃剑 ,由于其自身的一些特性 ,也呈现出了诸多负面效应和低俗化倾向。努力发扬其先进因素 ,积极克服消极因素 ,以充实大众文化的先进内核 ,是建设中国特色大众文化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从上一世纪80年代,大众文化的流行就引起了关于它的文化批评,文章力图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分析大众文化流行的原因,对大众文化流行现象作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8.
大众文化,在本世纪初还只是少数发达国家的特有现象,而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它现已成为世界的普遍现象。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大众文化也萌生、繁荣起来,迅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众文化的鲜明特性,与传统文化截然不同的面目,必然带来诸多问题和困惑,从而引起了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内理论界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呼声很高,但并没能阻遏住大众文化的快速发展。而事实上,当今的大众文化已如空气和水一样浸透在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不积极地对大众文化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引导,…  相似文献   

9.
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是大众文化批评理论的重要来源,揭露了大众文化的非文化性。本文就这一理论对大众文化商品化、拜物教、标准化及消费文化的论断进行了中国语境下的适用性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传媒手段的多元化,中国社会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深化,物化现象层出不穷,个性消失殆尽,消费主义泛滥肆虐,证明了将大众文化非文化性这一论断放置于当代中国语境的合法性,对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文化认同危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价值选择困惑现象的文化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的价值观念与一定的文化背景相联系。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主导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自身的状况及其相互之间存在的离心力造成了价值迷失的现象,即现实价值选择的困惑和终极价值的迷失。本文认为走出困惑的希望在于文化合力的培植。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时代涌现、新生的多元审美现象并未改写审美的非功利性、精神性品格。在大众文化时代,美学研究只有坚持审美的精神个性,并以一种充分自觉的学科意识乐于做艰苦、细致的实证、专题研究,美学才能以自身的独特方式助益于当代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2.
当代流行歌词与唐宋词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作为大众文化的代表,流行歌词向唐宋词诗意化的回归,不但是对歌词自身品味的提升,也是大众文化向高雅趋同的有力手段,对大众传播语境下精英文化的振兴、当代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大众文化与垄断资本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多诺认为 ,大众文化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历史性的文化现象。阿多诺并非只是对大众文化持一种偏执的批判态度 ,而是承认大众文化具有其历史合理性。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大众文化是文化发展所必然采取的一种形式。虽然大众文化有根本性的缺陷 ,但是由于其历史合理性并没有消失 ,对大众文化只能采取文化批判的方式 ,而不能在现实中强制取消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众文化发展有引领作用。其引领作用的发挥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宣传攻势、引导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共识等方式,坚持对大众文化生产方向的把握、对大众文化价值观的整合、探索传播途径等原则,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众文化发展的引领机制。不仅要优化传播机制,还要建立预测大众文化发展趋势的机制、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互动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众文化生产的机制、区分大众文化多样性需求的引领机制。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话语中的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出现是一种文化进步 ,对中国当前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然而 ,作为一种有着巨大影响而又充满内在矛盾的文化境遇 ,肯定大众文化的进步性并不意味着可以漠视大众文化的弊端给中国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事实上 ,大众文化自身也的确存在着种种不足和问题 ,必须对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过程进行引导、规范、调节、控制和改造 ,以现代人文精神提升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及其生成背景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大众文化的兴起是中国改革开放 ,尤其是 90年代以来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在城市里 ,大众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消费内容。可以预料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推进、城市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大众百姓闲暇时间的增加 ,社会对大众文化的需求将会有更大的增长。毫无疑问 ,大众文化的普遍流行 ,已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围绕大众文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生成背景、现实发展及其走向等问题 ,作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大众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文化的崛起是伴随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消费娱乐要求的提高、现代大众传播手段的普及、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市场经济的实行引致的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而兴起的。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大众文化有其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时代的新闻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是一个由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所构成的文化复调时代。其中,作为商业性、世俗性和时效性的大众文化的产生,与新媒体技术和现代传播手段的发展,共同影响着其中的新闻叙事,使叙事的主体更加平民化、个体化,使叙事的内容更加娱乐化、日常生活化,使叙事的方法更加感性化、故事化和陌生化。但新闻叙事在这种时代转换中,也伴随有一些消极现象出现,因此需要加强媒介批评,培育健康的新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从古今中外学者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和文化价值批判理论出发,分析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非文化化"现象,认为当前大众文化丧失了精神价值的视野和人文精神的关怀,导致文化的内在性价值逐渐失落而工具性价值却日益高扬。因此,制定切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大众文化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大众文化发展中经济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关系以及实现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健康互动是大众文化重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大众文化作为工业社会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已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本文从什么是大众入手,分析了大众文化的内涵,进而从是什么决定着大众文化;如何看待商业化和产业化对大众文化的影响;大众文化在社会意识形态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解读,对大众文化的内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