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如何推行大部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大部制是地方机构改革的突破点.只有与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各级政府关系和转变政府治理结构相配合,地方政府推行大部制改革才算成功.地方大部制改革需坚持职能调整模式原则、差异性原则和统筹协调原则,由省级政府主导,职权配置和机构设置应当考虑决策、执行与监督权分离问题.省级政府机构数量应当控制,以决策型机构为主;地市级政府职能应当逐渐弱化,尽量减少机构;县级政府除部分决策机构外,更多地设立执行机构.改革的程序应当符合法律要求,吸收相关行政机构和行政相对人参与.  相似文献   

2.
大部制改革成为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但其在地方的推行过程中存在利益博弈、成本障碍、心理障碍和代理缺位的现实困难。因此,可以从合理划分权力与平衡部门利益、降低改革成本、做好宣传和大力发展第三部门等角度来探讨推进大部制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大部门体制",是在我国政府职能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交形势下的一项重大举措.从现在起,我们要经过约12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归根到底是建设一个人民满意的政府.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职能分析,实现职能配置科学化;通过科学定编实现组织结构合理化;通过运作模式的创新实现政府效能高效化。  相似文献   

5.
食品监管大部制改革在地方推进中面临诸多困难与障碍,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通过对地方食品监管大部制改革中组织现状的实地调查,从机构及职能部门设置、职责界定及划分、组织协调机制、组织保障能力等层面,对地方食品监管组织进行了纵向与横向比较,分析了目前地方食品监管组织存在的结构不合理、职责划分不清与职能分工不科学、协调机制不完善与协调方式单一、人员及经费保障能力弱等问题,最后从完善地方立法进程,推进监管机构渐进式改革与职能整合,促进监管职责科学界定及职能转变、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并推动协调方式创新、加强保障能力建设等,探讨了推进地方食品监管大部制改革的组织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6.
大部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行政府机构的大整合,行政职能的大转变和部门利益的大调整。国外大部制改革采取渐进式的推进策略,遵循动态式的改革原则,建立整合性的运作机制。借鉴国外经验,推进我国大部制改革主要是把握一个总体部署,采取渐进推进的策略,建立以部门、权力与利益为轴心的三大机制,同时协调和处理好六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中央政府即将开始的机构改革为研究对象,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已经进行的六次机构改革的得与失,总结出30年来政府机构运行的基本轨道,并讨论了政府体制改革的动力和方向,最后又分析了政府机构在整个大部门制改革中可能起到的作用。认为大部门制的机构改革是中国政府体制转轨的必经之路线。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政府机构的大部制改革,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规范政府机构设置,建立"效率型政府";实施绩效考核与问责制,建立"责任型政府"。探索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以巴黎公社的改革实践为基础提出了廉价政府的思想,主要包括建设精干型政府、服务型政府、节约型政府和有限政府的思想。在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要以马克思廉价政府思想为指导,以精干、高效为原则,以提高服务水平为宗旨,以降低行政成本为目标,以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以法律制度建设为保障,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0.
从一些典型个案来看,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陷入困境的深层原因在于没有理顺纵向政府间关系,形成了纵向政府间机构设置整齐划一的结构。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深圳、顺德等地的实践来看,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多样化与国家的统一管理并不矛盾。因此,调整纵向政府间关系应该成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1.
当前各地政府推进的管理事权下放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动因。其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分权理论、地方治理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重塑政府理论。而地方人口及经济规模的增大,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则是推动地方政府下放管理事权的现实动因。  相似文献   

12.
以审慎态度进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被称为“哥白尼式革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其核心是主张建立“企业化政府”,实现公共服务市场化。在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范式时,必须充分认识其制约条件,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切忌一哄而起。  相似文献   

13.
参与式治理与地方政府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式治理"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指的是与政策有利害关系的公民个人或团体、政府、志愿组织一起参与公共决策和执行过程,从而影响资源分配、实现对公共事务的合作治理."参与式治理"是对"多中心治理"的超越,是在治理过程中注入了民主的元素,是参与民主、协商民主与治理的结合.参与式治理有一个从影响决策到参与决策再到参与治理的演变轨迹.参与式治理要求政府重新定位其职能和角色,转变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使之从单向度的权力运作到双向的互动协作.参与式治理从地方层面入手,转变政府决策过程,优化政府治理行为,培育公民社会,有利于推进地方政府改革.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大力扶持和推进妇女就业,其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是:坚持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必须参加社会劳动的重要思想;确保妇女能平等分享改革的经济成果;有利于妇女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妇女主体意识和社会性别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5.
理论界以往对政府环境责任理论基础的认识不够准确。政府环境责任的基础应为公众环境利益。公众环境利益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利益,只能以法益的形式为法律所确认和保护,它具有主体共同性、客体整体性和救济彻底性等特征。美国环境法治的实践也表明公众环境利益是政府环境责任乃至整个现代环境法的基石。我国现有立法在此方面规定不够明确,应加以补充完善。明确政府环境责任的公益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信息边际成本的分析,提出了边际成本的概念,并使用边际成本证明了政府信息产品的成本次可加性,从而给出了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府改革正处在世界政府改革大潮之中,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理论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邓小平行政理论、三个代表行政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政府理论,这三个理论一脉相承,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理论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施政环境变化无限,改革正未有穷期,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政府理论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府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姚建东 《南都学坛》2007,27(3):117-118
我国地方政府在层级结构中存在着层级过多过乱、划分没有固定的标准、随意性大、权力导向过于集中等问题;当前地方政府在类型结构中存在地方政府类型与法律规定不一致、设置多沿袭历史传统、缺乏科学设计成分、多考虑政治与行政需要,而没有考虑到经济的需要等问题。地方政府体制结构改革的基本路径有:逐步精简地方政府层次、采取“虚省实地”和“撤镇强县”;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理顺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9.
政府教育管理公众满意度测评是在政府履行教育管理职能过程中,社会公众对政府教育政策制定、公共财政供给、教育督导、教育公平保障、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等行为的受用效果的感受与经验的评价。推进政府教育管理公众满意度测评研究,是新公共管理背景下顾客导向理念与结果为本管理制度引入教育管理的结果,是借鉴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成功经验、推进我国政府教育管理理念和体制变革、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司法体制深层次的矛盾不断凸显,在行刑与改造方面表现为行刑机制不灵活、行刑方式不规范,影响行刑功效的有效发挥。究其理论根源在于我国的行刑与改造理论和司法实践受刑事古典学派理论的束缚,重罪刑等价,强调报应刑,却忽视以犯罪人为中心,个别化和效益化的功利追求。犯罪学理论是以犯罪原因、犯罪对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以犯罪学理论为依据,激活行刑机制,提高行刑功效,促进我国行刑与改造机制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