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专业学习而轻视人文素质培养,导致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匮乏,特别是高职理工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堪忧。21世纪,世界经济、文化迅猛发展,技术人才需求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备受关注。为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办学信誉,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养成教育,本文就高职理工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原因及培养途径做出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缘起高等教育人文传统的人文教育可以说是大学教育的内核。根植于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独立学院人文教育的开展将会影响国家、社会和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分析人文教育内涵和独立学院人文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学生自身发展、提升独立学院竞争力和社会要求三个方面阐释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特点,提出辅导员可以从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利用多种载体开展人文教育工作,重视日常影响,更好地发挥辅导员的人文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人文素养对于高职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与影响,并就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内容以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课程观 历史教学的最终日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新理解历史课程:一是打破历史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树立以人文素养数育为历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观念,让历史教育回归其本质--主要承载人文素养教育功能的基础性学科.  相似文献   

5.
兰燕  杨勇 《科学咨询》2008,(24):49-49
<语文课程标准>把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的首位.所谓人文素养,指的是(1)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3)具备开阔的视野,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相似文献   

6.
提高高中学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知识和在人文科学、人文氛围滋养熏陶下建立的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精神收获的总和.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言,只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能真正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从现实的需要而言,提高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的政治高考试题也都不同程度地要求考生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的命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非常重视考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我们理应站在人文教育的前沿,把握住课程改革的契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实际行动促进政治课教学与提升人文素养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7.
一、课程观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新理解历史课程:一是打破历史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树立以人文素养教育为历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观念,让历史教育回归其本质——主要承载人文素养教育功能的基础性学科;二是打破只重视必修课的教学观念,在努力搞好必修课教  相似文献   

8.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用人单位普遍对人才的人文修养和品行、人格提出了强烈要求,提高职业人文素养、提升综合素质,将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和技能实训中,加强校园文化和实训基地的环境建设,使学生在环境熏陶中自然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使教育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护工作者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础护理学是护生的主干课程,对护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讲授,更要充分挖掘每一章节内容中隐藏的思政元素,以医学人文教育为指引,让医学人文教育深入护生的内心,帮助护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让护生热爱护理专业,树立坚定的献身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0.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要在充分体现工具性的基础上渗透人文教育,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本文从两个误区入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索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要在坚持工具性的基础上铺陈宣染,顺势引入人文教育,坚持“品”至深处“情”自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校班主任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教育者。对学生的成长戍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有结合高职教育实际,使班主任具备多方面基本素养,人文素质,才有利于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构建以人文素养与自主性信息素养结合培养观念为灵魂、以纸质教材与多媒化教材配合建设成果为基础、以教学网站与电子资料库配套运用资源为平台、以高校人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教育融合教学模式为流程的课程整合机制,是高校人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大学生人文教育的"终身学习"和人文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依据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的以及学生希望生在愉快中学习的天性等现代教育理论,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创造生成语文教学情境,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场所。本文提出了构建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王先炳 《科学咨询》2007,(12):35-35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的特点”。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的突出地位,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导向,突出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不但应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而且还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人文素养。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是确定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在现行的课堂模式转变试验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工具性,而人文素养的培养却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相似文献   

16.
提升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旨归。一方面,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新时代价值旨归的应然之义;另一方面,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然根据。总体而言,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应然之义与实然根据,决定了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然逻辑线索与实践路径。这一份清晰、完整、新颖的新时代理工科大学生培育方案,对于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湘 《科学咨询》2015,(2):29-30
中国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人文素养。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是确定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在现行的课堂模式转变试验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工具性,而人文素养的培养却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教学理念与社会发展的变革呼唤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精湛的教学技艺、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的目光、熏染学生的心灵.独特、进取而又健康积极的生活情趣是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基础;语文教师拥有"关爱、尊重、宽容、赞赏"之心是人文素养的灵魂;语文教师具有与时俱进、鲜明深刻的时代感悟是人文素养的支点;语文教师具有清醒高尚、和谐优雅的审美情感是人文素养的积淀.  相似文献   

19.
学校班主任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教育者.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有结合高职教育实际,使班主任具备多方面基本素养,人文素质,才有利于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知识更新,科技发达,社会需要具有高度人文素养的人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教学具有广阔的人文教育背景,深厚的人文教育内涵,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人文教育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