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云南民族学院五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并从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民族研究、弘杨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论述了云南民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云南民族学院函授夜大学简介云南民族学院函授夜大学成立于1982年,是我省少数民族成人教育的最高学府,十二年来,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始终把适应云南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面向边疆、民族地区,培养高质量的适用型人材,作为办学宗旨,已培养毕业生四千多人,现...  相似文献   

3.
云南民族学院研究生教育简介云南民族学院自1979年开始,在民族经济、秦汉史、世界现代史、民族史、音韵学、傣语研究六个专业招收研究生。1982年实行学位制度以来,按国家教委规定的学科专业名称归类,共有中国民族史、民族学、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藏缅语族语言...  相似文献   

4.
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简介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是我院建系较早的文科系之一,现有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专业、新闻专业及旅游经济成考班、旅游管理自考班。专业设置齐备,办学层次多。设有本科、专科,曾招收过古典文学和现代汉语研究生。有计划内计划外学生。全日制生、函授...  相似文献   

5.
云南民族学院与日本国东京女子大学自1985年建立友好关系以来,学术交流不断发展,两校友谊不断加深。今年4月,东京女子大学学术考察团在著名人类学家大林太良教授率领下来云南考察傣、彝、哈尼、基诺、布朗等村寨获得成功。今年6月,云南民族学院学学术访问团又在副院长黄惠焜教授的率领下应邀赴日考察,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云南民族学院各民族的全体师生员工、同志们、同学们,尊敬的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来宾: 今天我有这个机会来到昆明,同云南省党、政、军、各族各界的同志们、朋友们,一起在这里参加隆重的云南民族学院建院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感到特别地高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家民委,向民族学院的全体师生员工同志们、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云南民族学院与外国高等学校和学术界开展了多项学术交流活动,如结成友好学校、互邀学者讲学、互派留学生以及交换资料等。 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四年初,云南民族学院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和贝勒大学分别派出代表团进行互访。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云南民族学院院长马曜教授和王锟、王志符教授应邀访问了美国,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文理学院院长韦克、易社强教授、丁博教授共同商定了双方《学术交换计划草案》,双  相似文献   

8.
云南民族学院“九五”发展与“十五”规划$云南民族学院院办  相似文献   

9.
今天,是云南民族学院建院40周年的喜庆日子,各族师生员工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庆典,我代表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来看望大家,向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祝同志们节日愉快! 云南民族学院是为全省培养民族干部的高等学府,是解放以后我们党为实现民族的平等,促进各民族的繁荣和进步而创建的。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经过40年奋斗。云南民族学院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在省内外、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的院校。40年  相似文献   

10.
云南民族学院、云南省民族研究所与东京女子大学、东京女大云南研究会自去年建立友好关系以来,学术交流逐步开展,双方友谊不断加深。今年年初,以云南民族学院副院长黄惠焜为团长、民族研究所所长王叔武为副团长的云南民族学院学术交流访问团一行四人,应日本东京女大校长隅谷三喜男和东京女子大学云南研究会代表山本英治的邀请,于1月15日至27日回访了日本东京女子大学,进一步推动了中日两国学者的互访和两国学术的交流。 访日学术代表团在东京、京都、大阪等地进行了学术交流活动。在东京女大,黄惠焜团长作了“中国少数民族的过去与现状”和“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的学术讲演;王叔武副团长作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源和流”的学术报告;王敬骝副所长作了“云南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文化”的学术报告。在大阪日本国立民博举行的学术讨论会上,黄惠焜团长、王叔武副团长与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馆长梅棹忠夫以及佐佐木高明、竹村卓二等日本著名民族学家以“民族学的研究方法”为题,联系中日两国学术研究的实际,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已故历史学教授王宏道先生,为恢复高考后云南民族学院(现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历史系的创办者和系主任,在任期间,多年来筚路蓝缕,呕心沥血,为历史系的创业和发展以及培养人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王宏道先生还是学界公认的著名民族史专家,在云南民族史和地方史领域,取得了独具特色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为发扬各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增强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加强民族团结,激励各族儿女共同振兴中华的热情,配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云南民族学院于1981年创建了从多角度反映云南各族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文物陈列室,自同年十月庆祝建校三十周年期间开放以来,文物陈列室共接待来自全国的各族观众万余人和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九千多名外宾,得到中央、省、市负责同志的好评、各族群众的欢迎和国内外学者专家的赞赏。成为本院和兄弟院校进行有关民族学直观教学的生动课堂,起到对外宣传我省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新的社会主义风貌和党的民族政策的窗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云南民族学院自1951年8月1日创办,至今已40周年。在隆重庆祝建院4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怀念为创建云南民族学院作出重要贡献的王维舟、周保中、张冲等老同志,谨向所有关心支持过云南民族学院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院各族师生员工表示节日的祝贺。 云南民族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最早建立的几所民族学院之一。它的成立是党的民族政策在云南的具体体现,是云南民族教育发展的良好开端,是云南少数民族走向进步的标志。40年来,她曾走过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文革”中曾一度被撤销,1972年在周恩来总  相似文献   

14.
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成立于1978年,现设有历史学、民族学专业和方志编纂学专门化学科,以培养从事历史学、民族学、科研、教学、文博、民族调查、史志编纂和党政、宣传的人才为主要任务。该系的“民族学”与“民族史”是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重点学科,“民族学概论”是云南省首批重点课程;现有资料室两个、民族学实验室一个、藏书23万册和摄像器材、绘图、测量仪器等一定数量的先进教学、科研设备。  相似文献   

15.
云南民族学院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产物.50年来,民族学院为云南少数民族的团结、平等、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明确学校定位和培养目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制订和完成学校"十五"发展计划,为发展民族教育,培养出大批的少数民族人才,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同学们: 经过四十年的风雨历程,云南民族学院已从一个培训民族干部的学校,发展成为今天拥有大学本科、专科、干部专科、大学预科、函授夜大并招收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高等院校,先后为国家培养了三十一个民族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二万余人。为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作为云南民族学院的一名老兵,亲眼目睹四十年的巨变,无比高兴也无限感慨!首先,请允许我和大家一道,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云南民族学院已由一所原来属党校性质的民族干部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多层次、多学科、综合性的本科大学,是云南省唯一的一所民族高等学府。云南民族学院的四十年,是创业的四十年,发展的四十年,也是在困难曲折中开拓前进的四十年。庆祝云南民族学院成立四十周年,是我省民族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省各族人民及全院各族师生员工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欢度院庆的日子里,我们对曾经为云南民族学院的创建和发展作出贡  相似文献   

18.
全国民族学院文科学报工作研讨会于1990年5月3至8日在成都举行。 这次会议由西南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学院和贵州民族学院三家学报编辑部联合发起,由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具体负责会议的日常工作。 全国十二所民族学院的学报编辑部,都派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这十二所民族学院是:西南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学院、贵州民族学院、青海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学院、广西民族学院、广东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学院。与会代表共二十四人。  相似文献   

19.
今天来到你们学院,走近大门,抬头就看到两块牌子:一是“云南民族学院”;一是“云南省民族研究所”。这两块牌子说明了你们的两大任务:一个是教育,培养人才;一个是科学研究,要出成果,都是关系到云南少数民族问题与民族工作的。这使我不禁想起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讲的一段话来。他说:“在今后二十年内,一  相似文献   

20.
政治哲学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晓根(1,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保证 一一庆祝云南民族学院建立四十周年 ………………………………………尤力(3,1)总结经验深化教改振兴民院 ——写在云南民族学院建立四十周年 ………………………………………李力(3,5)认真解决民族问题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一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 ………………………………………马品珍(3,9)热烈祝贺云南民族学院建院四十周年 ……………………··:………………伍精华(4,1)在云南民族学院建院四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