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西北联合大学及其分立的五大学院立足大西北,坚守使命、培育英才、延续国脉、创造奇迹,孕育了“公诚勤朴”的大学精神,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创办于1909年的中国矿业大学在经历其最初的发轫阶段后,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特别是与由西南联合大学分立的国立西北工学院有着整整8年的时空交汇。在此期间,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私立焦作工学院对战时的国立西北工学院而言,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富有特色且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组成部分。在抗战期间高等学校内迁运动中、在西北联合大学及国立西北工学院的峥嵘岁月中,私立焦作工学院所经历的文化涵养和精神陶冶,与中国矿业大学的历史不可分割。中国矿业大学所特有的“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文化品格,是她从焦作路矿学堂到私立焦作工学院、中经西北联大、西北工学院再到焦作工学院、中国矿业学院直至新世纪的百年曲折坎坷历程中熔铸而成的。中国矿业大学在西北联合大学及国立西北工学院时期的那段历史不应该被忽略和遗忘。  相似文献   

2.
焦作工学院的前身焦作路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矿业大学。本文论述了焦作路矿学堂创办的历史背景以及培养矿业高级专门人才、开发矿业和发展煤炭高等教育的历史意义;扼要总结了焦作工学院在创办90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积累的丰富办学经验;展望了在迎接21世纪中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3.
河南理工大学的前身焦作路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矿业大学 ,经历了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本文着重论述和分析了我国著名工程教育家和冶金学家张清涟教授历任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秘书和院长期间 ,为把私立焦作工学院创建成全国名校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和政策 ;同时 ,也概述了他任职学校前后 ,在北京大学和赴美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以及在东北工学院严谨治教、勤奋著述的学术生活  相似文献   

4.
~~焦作工学院教授简介  相似文献   

5.
根据 2 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结合焦作工学院发展历程 ,对新校区建设中的人文环境、文化内涵、历史氛围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认为新校区应充分体现焦作工学院近百年的辉煌发展历史 ,应坚持以人为主体 ,尤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应符合焦作工学院总体发展规划思想 ,应协调新校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历史氛围浓厚、文化内涵丰富、人文环境优越、时代气息强烈 ,且宏观可控、微观可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弹性生长式”新校区  相似文献   

6.
张 麟 (ZHANGLin) ,男 ,1 96 1年生 ,山东枣庄人 ,中共党员。 1 98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原焦作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 ,获学士学位 ;1 990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 ,获硕士学位 ;1 999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 ,获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 1 995年获中英友好奖学金 ,赴英国诺丁汉大学作访问学者 ,进修矿业财经与公司评价理论。曾担任焦作工学院资源与材料工程系副主任 ,现任焦作工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经济研究所所长 ,并担任河南省“采矿工程”重点学科矿山系统工程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 ,…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的焦作工学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矿业大学前身--焦作工学院预计的发展进程被迫中断,平静的办学环境被骤然打破.作为当时全国108所大专院校中惟一的一所私立工学院,地处河南省北部地区的焦作工学院举校搬迁,辗转郑州、西安、天水、城固等地,颠沛流离,艰苦备尝.在极端困难的办学条件下,不仅使学校弦歌不断,而且以优秀的教师队伍和比较完整的图书和仪器设备被国家整合为国立西北工学院,为民族和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8.
中国矿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的重点高校之一。学校从2000年2月起正式划归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之一。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於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后改称焦作工学院。1950年,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其后,随着校址的变迁,先后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学校在江苏省徐州市重建,并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1988年,学校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  相似文献   

9.
根据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结合焦作工学院发展历程,对新校区建设中的人文环境、文化内涵、历史氖围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新校区应充分体现焦作工学院近百年的辉煌发展历史,应坚持以人为主体,尤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符合焦作工学院总体发展规划思想,应协调新校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历史氛围浓厚、文化内涵丰富、人文环境优越、时代气息强烈,且宏观可控、微观可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弹性生长式"新校区.  相似文献   

10.
2000年5月25日至27日,河南省高校学报“三优”评比颁奖及表彰大会在河南师范大学举行,各获奖单位及个人受到了河南省教委的表彰。焦作工学院学术出版中心在此次评比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焦作工学院学报》获优秀学报一等奖,胡秀芳、宫福满二人被被评为优秀学报编辑,杨玉东、宫福满的两篇论文分获优秀编辑学论文一等奖,李文清的一篇论文获优秀编辑学论文二等奖。学术出版中心在河南省高校学报“三优”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1.
以私立焦作工学院(后与其他学校合并为西北工学院)为个案,就该校归国留学生群体对于现代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作用进行分析。首先,初步提出现代高等工程教育思想理念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高等工程教育实践:私立焦作工学院时期,归国留学生群体在本校内部建成了学科齐全、专业特征明显的工学教学科研和管理体系;西北工学院时期,继续探索培养适合战时国情特点的"通才"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教育思想。其次,本校的归国留学生群体为高等工程教育的中国本土化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大学教科书编写的本土化,教学方式的中国化,努力营造中国古代书院式的教师与学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焦作工学院“九五”以来科研工作的成绩与不足 ,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根据十六大的精神要求确定了今后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矿业大学早期学术研究述论(1909-194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焦作路矿学堂是中国创办最早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矿业高等学府.中国近代矿业高等教育是与中国近代工业同步发展、特别是伴随煤矿的创办而兴起的.由从路矿学堂到福中矿务大学再到私立焦作工学院,学校不仅首开中国近代矿业高等教育的先河,而且作为国内当时唯一的私立工学院独步神州学苑.学校的早期创办者师法西方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模式,坚持以学术为本,重研究、重交流、重基础、重实践,为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师资力量奠定了重要基础.在中国矿业大学百年华诞到来之际,本文依据现有的校史资料,从学校学术研究的研究领域、活动形态、研究条件与管理机制等方面对中国矿业大学早期(1909-1949年)、主要是私立焦作工学院时期的学术研究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梳理,从而展现了矿大前辈学人在学术探索的领域与成就、学术活动的形态与氛围、学术研究的条件与机制等方面形成的独特风格和影响,以达到鉴古知今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了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以及焦作工学院采矿工程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该学科在产学研合作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EI COMPENDEX Web情况,全面检索了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30年中焦作工学院发表的论文在EI COMPENDEX Web中的收录情况,并对检索结果进行了分析,为我院硕士学位授予点的评估和审批、正确评价我院科研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河南省教育委员会主管、焦作工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性的学术刊物(季刊)。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从2000年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热忱欢迎校内外作者向本刊投稿。本刊开设的主要栏目有:经济管理研究、历史研究、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山阳文化与历史研究、政治与法律、期刊管理与编辑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图书馆工作等。来稿请按下列要求撰写:(1)文摘:中文文摘应不少于200字,其内容应涵盖论文所阐释的主要信息。(2)关键词:以3~5个为宜,并能代表论文的主题内容。(3)作者简历…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及传统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 ,介绍了目前我国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形式 ,提出了焦作工学院矿物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的构想与实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其后经历了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等阶段.从1909年到1949年,学校与国家民族同命运,经历了艰难困苦的历程 ,这构成了矿大学生爱国传统独特的背景.在反帝反封建、抗日救国、追求解放的斗争中, 矿大学生身在课堂,心忧天下,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秉持勤奋敬业、爱国救亡、民主进步的思想,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波澜壮阔的爱国运动潮流,铸就了好学力行、关注民生、救国重劳工的优良传统,在学校发展史上谱写了令后人景仰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焦作工学院大学生对学院创新气氛、创新环境的硬件条件、创新环境的软件条件、学院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 (SRTP)等的意见 ,在对这些意见所涉及问题进行介绍分析的基础上 ,对学院创新教育环境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刊首语     
千年钟声的响起,宣告了一个世纪的诞生。与新世纪同生,与新时代共步,《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犹如一颗金色的种子,在芳香的焦工校园破土,带着希望,带着生机,带着我们大家共同的期盼!此刻,奉献在您面前的,便是这份刊物的创刊号。我们精心编辑的不同学科的17篇论文,期待着您的关注。--在“高等教育研究”栏目里刊发的3篇文章,其内容都是近期在高等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值得教育界的读者朋友注意。在《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提高之途径》一文中,焦作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袁世鹰教授从一个侧面提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