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探析新时期婚姻伦理小说的时候,张弦、谌容的创作也是不可逾越的.前者注重对现实婚姻社会因素的探视,后者着意个人素质、性格、感情等方面的思考.张洁所苦苦追求的理想婚姻而终不得的诸多因素,在这里找到最为形象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与“五四”文学注重通过对外部的剖析和关照来表现女性意识的觉醒不同 ,张洁更注重对女性内部的审视和反思。在张洁的众多作品中 ,《爱 ,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三篇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集中体现了张洁的女性解放思想和女性意识的张扬 ,并呈现了她对女性问题思考的连续深入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人到中年》《减去十岁》《懒得离婚》三部小说,呈现出谌容对“文学如何反映社会问题”的不断探索和变化,是20世纪8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当下性写作”。与同时代作家创作相比,谌容的小说是一种基于社会集体心理的“当下中国”叙事,其聚焦“当下中国”的社会集体心理、作为抓手和桥梁的人物“切片”、没有固定模式的表现手法等“独特”之处,是谌容以小说介入生活、吸引读者的秘密所在,也是谌容小说在文学史叙述中遭遇尴尬的主要原因。在心理现实主义小说流脉中,谌容开创了社会心理“微电影”这一写作路径,是当代文坛一种独特且对社会和文学发展都颇具意义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丁玲与张洁作为现当代文坛的代表性女作家,她们的创作母题即对理想的追求呈现出极大的相似性,而她们创作历程本身却经历了由恨到爱和由爱到恨的看似相反的过程,原因是耐人寻味的。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起飞与徘徊现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主要选取张洁、谌容、池莉、徐坤等有代表性的女作家 ,从其小说作品中所呈现的精神趋向 ,以“女性的尺度”加以解析评论 ,论述了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起飞与徘徊现象。文中肯定了女性文学的成就 ,并同时指出 ,“女性文学”的眼光 ,不应该只是凝定在知识女性个人生活的层面上 ,而应该积极参与有利于改善全体女性生存处境的社会改革 ;应该为女性的发展前途 ,多作精神启蒙与社会改革导向性的设计。希望能唤起女作家的反思与自觉 ,克服“女性文学”的徘徊现象 ,促进“女性文学”新的更强势的起飞。  相似文献   

6.
俄苏文学对张洁的影响,既来自于时代文化背景的熏陶浸染,也来自于作家主动的接受与借鉴。总体而言,俄苏文学主要影响了张洁早期的创作,其中有俄苏文学优良传统被整体性潜移默化的方式消化吸收的情况,也有直接汲取契诃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伟大作家某些艺术精髓的方式。张洁之于俄苏文学,既显示了中外作家的文心相契,也于同中显异,突出了作家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7.
女作家张洁自新时期以来关于女性和爱情婚姻的书写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作家书写的先导和典范,但通过详细的文本阅读,文章认为张洁的创作并没有真正实现对传统男性话语的突围。其女性形象的塑造仍然采用了传统的男性审美视角,不仅没有强调女性的主体性地位,也没有构成对传统男性中心文化的颠覆与解构。批评界对张洁“女性主义文学”和“女权主义者”的定位,只是一种盲目运用西方理论因概念混淆而产生的误读。  相似文献   

8.
“激情、责任感和女性独立”是夏洛蒂·勃朗特与张洁的作品共性。夏洛蒂是19世纪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张洁是当代中国有影响的女作家,两位作家的共性证明,在不同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同样也会开放出异常相似的文学花朵。  相似文献   

9.
效益作为法律的基本价值之一,日益引起学人的重视,而诚实信用对效益的作用自然也就成为对效益进行研究框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相应的关注。对于该问题的探析应从分析效益的基本内涵入手,进而剖析诚实信用之效益功能,最终阐明诚信与效益暗合之原理。  相似文献   

10.
张洁的《无字》再获茅盾文学奖,使这位优秀作家和她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再次显示了鲜明的时代气质和局限。《无字》中描绘的性别战争,寻求的女性自救之途,都颇有惨烈的意味。张洁是借助世纪末一场古典爱情的破灭,来表现她痛苦的理想主义的最后回响的。  相似文献   

11.
无望的救赎──重读张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爱对于人类生存是一种救赎行为。张洁的多部小说曾试图对这一行为作出感性的体悟和理性的思考。本文选其三篇代表作来探寻张洁的思考轨迹。结论是张洁同其作品的主人公一样,受传统文化浸润甚多,其探寻的触角虽然伸向了女性意识,但其探寻基本上仍驻足在传统男权文化圈内。  相似文献   

12.
秦始皇晚年心理之剖析王世英朴今海秦始皇的为人,诚如其重要佐僚尉缭于建立统一王朝之前所绘声绘色形容的那样:“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  相似文献   

13.
《新蒙古》月刊是面对日本侵略、民族危难,蒙、汉学人于1933年“百灵庙大会”之后,筹备创办的月刊杂志,宗旨是:剖析蒙古问题之实情,介绍国内外对于蒙古问题之研究,宣达中央处理蒙政之方案,揭露帝国主义侵略蒙古之真相,促成汉蒙民族之团结,以共致力于解放运动。《新蒙古》月刊以刊登有关内蒙古问题的文章为主,间或也刊载了不少与外蒙古相关的文章,这些文章是研究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外蒙古问题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4.
洪峰的新书《中年底线》引起了人们的争论,赞美者说,此书写出了中年人的真实生活与心态;反对者则认为该书比谌容的《人到中年》差多了。我觉得这里有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却被论者忽视了,那就是当下小说叙事中的道德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洁是我国著名作家,她的很多作品在文坛上都引起了较大反响。张洁曾说过不写一篇关于自己作品的文章,这就给其研究者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试图从张洁的文学观、作品呈现的现实主义特色、人文关怀和写作的艺术技巧几方面研究张洁的文艺思想,以期探讨张洁作品中的一些内在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16.
就在诉讼制度日益走向发达和精致的同时,其局限性也不断凸现。本文针对这一客观现实进行检讨,从法哲学的角度剖析了诉讼在捍卫、张扬正义的过程中所固有的局限性,提出了诉讼局限性之有限克服的命题,并在此前提下,对寻求克服诉讼局限性的途径和方式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忘”是道家的哲学范畴,它有深邃的审美内涵。英国诗人约翰·济慈也主张“忘”,这是诗人的“忘”,先有审美意义,进而表现出了哲学意绪。道家和济慈都提出“忘”,但“忘”的目的指向与具体内涵不同:“忘”在道家和济慈那里都是修身之法,不同的是,道家之“忘”侧重于对精神世界之苦难的救赎,而济慈之“忘”则侧重于营造诗化人生;道家之“忘”和济慈之“忘”都在于达到审美静观,道家之“忘”的审美目的是在不自觉中达到的,而济慈之“忘”则直接指向审美。  相似文献   

18.
张洁的作品承接了“五四”新文学史上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寻,而走向女性精神层面的建构。对家的背叛与守望,对女性自身的寻求,对和谐的伊甸园的追求,构成张洁笔下女性形象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麒麟 《华人时刊》2004,(7):22-23
张洁,辽于省沈阳市人,旅英年轻女商人。在英国商界,她不仅使自己原来的上司成了她的下属,而且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伦敦枫叶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最近张洁在回国探亲期间接受了笔者的采访,讲述了她在英伦打拼天下的一段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对西方科学的认识、理解和接受经历了从器物(技术)层次到制度(社会)层次再到思想(文化)层次的过程。据此,作者剖析了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年间中国社会之科学观的演变线索及背景乃至对中国社会之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