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辛程 《中华魂》2015,(1):16-19
近来,舆论界围绕要不要坚持阶级斗争理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抛弃阶级斗争理论,这种理论导致人类相互残杀,违反人的理性。坚持阶级观点、阶级分析方法,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应该受到谴责。大家知道,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核心观点之一,所以,这场争论实际上涉及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是一个原则是非问题,兹事体大,必须分辨清楚。阶级斗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自原始社会瓦解以后,人类就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所谓阶级,就  相似文献   

2.
我们运用各种统计指标,获得各项统计资料。对这些资料给以正确的评价,做出正确的结论,这是统计分析工作最关键的问题。但要做好这一工作,离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观点和方法是不可能的。在统计分析评价中正确运用阶级观点,也就是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这个问题所以成为评价统计资料中的首要问题,首先是因为—切统计资料都带有一定的阶级性,受阶级斗争的影响。离开阶级的分析就不可能认识社会客观现象的本质,达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目的。一切社会现象以及现象之间的关系都是人类社会集团活动和集团关系的表现,这些复杂的集团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而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总是表现为一定的阶级关系,开展着尖锐的阶级斗争,人们的一切思想活动都不免要受自己所处的阶级地位支配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就有不同的阶级观点,由于这种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过去极“左”路线过分夸大阶级斗争的作用,以及在史学研究中片面强调贯彻阶级观点,并把它简单化、公式化、教条化的结果,使得现在一些同志对这个题目不感兴趣。但这并不是阶级分析方法本身的问题。诚如列宁所指出:“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迷离混沌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用阶级斗争理论来考察  相似文献   

4.
农民问题始终是十二亿中国人口中的关键问题,而农民战争问题又是几千年来农民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重新研究农战史十分必要.系统运用阶级观点或者说阶级分析方法于历史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诞生以后的事情.我国在农战史研究领域中运用这种方法,则是在建国前后。在运用这一理论方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组,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下面是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恳请诸方家指正。一、阶级斗争理论的产生阶级以及阶级斗争的观点,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首创.此前的资产阶级学者就曾触及到,但是系统地加以论述并使之成为指导无产阶…  相似文献   

5.
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具体地用来研究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史,从哲学史观的发展来看,这是哲学史研究方法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阶级分析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观点、矛盾分析法,在阶级社会的具体运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的方法论表现。这就是在阶级社会里,用阶级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各种复杂社会现象,探求其中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四年六月,大野心家江青带了一班御用文人窜到天津,她恬不知耻地以史学权威自居,在一次“儒法斗争史报告会”上大放厥词,抛出了一个“法家爱人民”的谬论,公然鼓吹阶级调和论。这是她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铁证。马克思主义认为,“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因此,我们必须对历史上的法家和当时的人民群众进行阶级分析,用阶级斗争观点来说明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语录     
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教导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又说:“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我国的钢铁冶金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一样,都是劳动人民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发明创造的。法家的政治路线和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对钢铁冶金技术的发展也起了促进的作用。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时期,也是我国冶金技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奴隶暴动的风雷震撼了奴隶制社会的大厦。特别是以柳下跖为首的奴隶大起义,对反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更是沉重的打击。在奴隶起义的推动下,新兴地主阶级也起来向奴隶主阶级进行了激烈的夺权斗争。封建制要代替奴隶制,已成为当时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生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语录     
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0.
对历史人物作阶级分析,是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最基本的方法。建国以来,我国史学工作者,经过认真的学习和讨论,对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几乎确认无疑。但对历史人物为什么一定要作阶级分析?怎样进行阶级分析?阶级分析有什么科学和现实的意义?则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拟就该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 (一) 对历史人物为什么一定要作阶级分析?因为在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里,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揭示了阶级社会的一般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发展趋势,并为分析社会主义的阶级结构,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阶级社会里,只有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才能透过扑朔迷离、五光十色的社会现象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科学的阶级估量,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战略  相似文献   

12.
糜海波 《东方论坛》2017,(6):114-119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里,阶级同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其存在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消除阶级同消灭私有制和消灭剥削是同一个过程.阶级本质上是经济范畴,但阶级关系不仅是一种经济关系,还表现为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阶级分析应将客观的经济标准与主观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标准相结合.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理性看待阶级问题以及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动力作用,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现实意蕴.  相似文献   

13.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全党、全国人民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也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早在一八五○年,革命导师马克思就在《法兰西阶级斗争》这一光辉论著中,首次使用了“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个科学概念。经过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发展,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到今天已经有了较力确定的内容。所谓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  相似文献   

14.
党性基本原则是什么?它在现阶段的主要表现怎样?党员如何坚持它?这是当前全党同志迫切需要弄清楚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世界上任何政党党性都有其基本原则。共产党党性的基本原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最基本的阶级性——集体主义在共产党党性观念上的集中反映。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发展到近代的产物;是阶级的政治组织和政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教导我们:“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也是十分尖锐、激烈的。在旧社会,许多劳动人民同自然作斗争的宝贵经验和发明创造,儒家是瞧不起的,在《春秋》等“正史”中是找不到的。就是那些主张革新、重视生产、比较尊重唯物论的学者,也是传统地为儒家所鄙视。他们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也一直被儒家看作“雕虫小技”,受到打击和排斥。特别是儒家的反动思想政治路线占统治地位之后,劳动人民的才能被扼杀,发明创造被湮没,科学技术的发展被阻碍。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提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人类社会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阶级斗争从未停止过,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形式不同而已。现阶段的国际阶级斗争,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所以,讲政治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统计学是一门具有强烈党性和阶级性的社会科学,从来都是为一定阶级服务的,是阶级斗争的工具。马列主义统计学在和各种反动统计理论斗争中逐步建立、发展,形成了自己完备的科学体系,指导着社会主义统计工作,为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服务。马列主义统计学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启示,把整个统计研究工作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相互密切联系的三个阶段。统计综合指标就是统计调查和整理阶段工作的最后成果,同时又是统计分析阶段进行分析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依据。所以,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统计中的党性和阶级性问题,必然全面而且集中地反映在综合指标上面,使之具有十分丰富的阶级内容。同一事物现象,同一统计材料,由于阶级观点不同,分析方法不同,由以计算的综合指标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说明分析,就会得到不同乃至完全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文中指出:“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我们认为,主席这个论断应当是研究一切历史科学,包活研究思想史、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带根本性的指导思想。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来考察胡寄窗先生的《中国经济思想史》上、中册,我们认为有以下一些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有其复杂的的缘由.其中既有历史原因、现实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来研究苏联解体这一现象,对今天如何认识和坚持社会主义提供了诸多警示.  相似文献   

20.
“人民”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人民”作为一个“范畴”被提出来,并被赋予科学的内涵,是随着人类历史进入“世界历史”之后才逐渐明朗、清晰和凸显出来的。马克思以历史发展规律为基础,以阶级分析为方法,将“人民”置于历史唯物主义范式之中,强调了人民的现实性、阶级性、进步性和整体性。“人民”以劳动群众为主体,以推动社会发展、顺应历史潮流为标准,在本体层面是生产劳动的承担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在政治层面是国家权力的拥有者,在历史层面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在阶级层面是革命阶级和阶层利益的代表者。中国共产党继承、丰富并创新了马克思“人民”范畴的科学内涵,在持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中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依靠人民力量,推进人民共享,最终实现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