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卉 《当代老年》2006,(5):57-57
有不少收藏者喜爱收藏紫砂壶,但却不懂得养壶的道理,特别是将新买回来的紫砂壶往陈列柜里一摆就“万事大吉”,殊不知,如此藏壶之法是最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新购买的壶,必须用心去养,然后再存放。  相似文献   

2.
《公关世界》2015,(2):108-109
近年,随着紫砂壶在拍卖市场上的大热,名家大作更是成为市场追逐热点,一些紫砂大师作品更是屡屡拍出新高。然而在顺德紫砂玩家曾叔眼中,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价格并不代表紫砂壶的真正价值,明显是炒作。在其收藏的四百多个紫砂壶中,也不乏落有制壶名家底款的壶,但他最中意做的事还是四处去收罗那些奇形异状的紫砂壶。凡是奇形异状的壶都收藏曾叔说,收藏紫砂壶,一般先看砂质是否幼滑、靓不靓,其次观火候、造型,再听响声,是清脆还是暗哑,最后则是看印记,是否为名家底款。但是对于曾叔而言,吸引他的不是底款,而是形状,"凡是奇形异状的壶我都收藏"。  相似文献   

3.
正紫砂壶是很多茶友们的最爱,很多藏家都想收藏,但是想要买到真实而又称心如意的紫砂壶是非常不容易的,下面给大家介绍购买紫砂壶需要注意的4忌。忌假求真:不管买谁的壶,首先应确定既是其本人制作,又是其代表性作品。忌虚求实:如果买不到或买不起“绩  相似文献   

4.
尹霄荣 《老年世界》2007,(18):36-37
紫砂壶的收藏与投资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由于紫砂壶藏品具有欣赏、收藏与实用三者兼顾的功能,正被新一代艺术品收藏投资者所看重。而紫砂壶藏品的玩、赏与养,是收藏投资者必须要把握的。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壶友来说,收藏一把名家紫砂壶,是人生的一大快事。但如今市场上的紫砂壶真伪不一,如何判断年代和作者呢?看艺术风格。紫砂壶的时代风格特色与当时的工艺美术作品是相通的。虽然同一时期的名家也可以制出品味完全不同的作品,但从本质看,其笔法或刀法仍然具有一贯的风格。因此,鉴定传世的名家作品,特别是明、清两代流传下来的紫砂  相似文献   

6.
茶壶与人生     
壶是器皿界的儒者,它最能通人性。常见人在书房里把玩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一只手托着,另一只手细细摩挲,或是两手把壶托在手心里,焐热壶身,好似细心呵护一个娇弱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泡壶     
正一日逛紫砂壶店,对一把壶有兴趣,老板赶忙上来介绍这壶是某某做的,是工艺师的作品。我笑说我买壶向来不看名头,只看壶,老板就对我竖大拇指,夸我真懂壶。不管老板说的是真是假,反正我不信名头。一把壶,泥料正、形到位、工干净,就是好壶,管他谁做的。我玩壶,不玩名头。几十年守着一把壶玩壶的人谁没有十来把甚至几十把壶呀?泡茶泡不过来,有的壶便长年冷落到一边了。  相似文献   

8.
一件好的紫砂壶。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使用功能。所谓美好的结构,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扳的便于执握,壶的周圆和缝,壶嘴的出水流畅。同时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理趣结合如果抽象地讲紫砂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4个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神,即神  相似文献   

9.
《公关世界》2015,(3):104-105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中国陶瓷之美发展到了极致。明代李渔就称赞:"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古称)。"他还说:"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茶因壶而香,壶因茶而响。"品茶使我们想起了人生。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品茶,会不会品,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品,决定着人生一辈子的色调。有人说,茶是为了友谊而在世间的;最好的茶,则是为了知味的人存在。我们到处找茶、品茶,是渴望着与知  相似文献   

10.
紫砂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流行元素了,可以说是红得发紫,热得烫人.从边远地区到繁华都市,大大小小的古玩摊点都可以看到紫砂壶,当然有真有假,假多真少. 以前的拍卖市场,紫砂只是作为杂项中的一种,现在,各大拍卖公司争相举办紫砂专场拍卖,老壶新壶都受到人们追捧.上街看看,到处都有紫砂壶店,上网也是一样,几乎各个网站都有紫砂广告出现.从前玩紫砂的人很少,现在,普通工人也好,政府官员也好,文人雅士就不用说了,甚至演艺明星,十有八九都知道紫砂,十有七八是紫砂爱好者.这种热度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1.
巧鉴紫砂壶     
正紫砂壶如何鉴别好坏,我们可以从下面六点来看:一、泥料。壶体密度越高越好,要做得像岩石一样。做到密度高,首先要泥好。二、颜色。好壶颜色很讲究。紫色高贵、神秘;红色端庄、绚烂;黄色如绸缎一般典雅。单是颜色就让人看不够。三、器型。壶身上看到的所有线条,包括轮廓线和壶面交界面的线条,要有弹性,如树  相似文献   

12.
挑壶先看泥     
王倩 《老年世界》2009,(9):31-31
紫砂壶区别于其他材质茶具的最大特点是它具有极佳的透气性和矿物吸附功能。好泥烧制的紫砂壶可以保持茶的持久香味,盛夏不馊,还可以吸附水中的有害物质,达到净化水质之效。从观赏的角度来讲,好泥从根本上决定了壶的颜色、光泽,甚至手感。  相似文献   

13.
一把紫砂壶     
老街上有一个铁匠铺,铺里住着一位老铁匠。 由于没人再需要他打制的铁器,现在他改卖铁锅、斧 头和拴小狗的链子。 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和传统,人坐在门内,货 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你无 论什么时候从这儿经过,都会看到他在竹椅上躺着, 眼睛微闭着,手里拿着一只半导体小收音机,身旁是 一氢紫砂壶。 他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的。他老了, 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因此非常满足。 一天,一个文物商人从老街上经过,偶然间看到 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 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壶缘     
劫后余生热心古玩收藏,几年来获益不少。所藏古瓷,最为珍爱的是清代光绪年间的一把青花金彩执壶。此壶胎制精良,造型别致。执壶高 10厘米、长 17厘米,壶身呈瓜形、卧足,壶嘴瓜棱形,壶执手是似圆非圆的藤形状。不难看出,这是民间瓷艺高手所为。执壶釉面厚润,有玉质感。其颈至肩部绘有一粗一细两道青花镶金彩弦纹线条,十分雅致。上下线条间是一圈“子孙永用宝鼎……”之类的金彩篆体字。壶身两面腹部纹饰均为金彩篆体印章,楷书文字。其中一面在椭圆形框内有用篆体写的“寿命绵长”四字,形同闲章;还有一枚阴文“曰上寿”篆体印章…  相似文献   

15.
快哉风 《当代老年》2008,(10):51-51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石,人不可以无癖。”收藏粮票即是我的爱好之一。收藏粮票一是源于它的“特殊身份”。作为一种有价证券的粮票,在中国的舞台上“呼风唤雨”近半个世纪。粮票是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状况的缩影,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其广泛性、重要性、时间区域性是其它收藏品难以相比的。二是源于对饥饿的刻骨记忆。小时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醉陶居工作室的主人吕尧臣,1940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市。40余年的陶艺生涯,新品层出,风格韵秀而古朴,在海外有“壶艺魔术师”之称。尤其他所独创的“吕氏绞泥”出神入化,堪称一绝。作品与黄金争价,屡为故宫博物院和中南海紫光阁等单位收藏。  相似文献   

17.
内部报刊收藏前景看好陈蓓通过治理“滥、散、乱”,到1998年,中国将不再有内部报刊,活跃了许多年的内部报刊将结束自己的使命。这对收藏爱好者特别是集报爱好者而言,无疑是一件喜事。中国内部报刊,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收集者可根据条件,有目的、有选择地收集...  相似文献   

18.
一把茶壶     
一个极偶然的机会,我在湘西凤凰古城一个叫黄丝桥的地方得了一把茶壶。当初下决心买下它,是因为我想起一位台湾亲戚喜欢收藏。那壶,外形古朴,像只小小的南瓜,透着一份醇厚沉静之美。不贵,80元。壶带回深圳后,我摆在酒柜里,不时把玩,越看越喜欢。又一个偶然的机会,家里来了位客人,是极喜欢喝茶的生意人。他来我家后,不知怎么就看到了那把小茶壶,赶紧拿在手上细心观赏起来。但他脸上的喜色很快  相似文献   

19.
鄙人好收藏、乐收藏有些年头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的钱币收藏兴趣即随新中国第一套纪念币——“国庆35周年”的发行而萌芽,由于有朋友热忱襄助,每年发行的各种题材纪念币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悉数收入囊中,无一缺失。如此这般,轻易得来,仅仅只是小欢喜而已,而经过努力搜求,沙里淘金,反复辨认求证,了然于心之后得到的,那才是大乐趣呢。  相似文献   

20.
书画收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近几年,随着我国民间收藏文化的逐步升温,中国的“收藏经济”也日益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随着拍卖会上的一声声槌响,中国书画艺术品的成交价格一涨再涨,如今,千万元乃至上亿的书画作品屡见不鲜,一些高价值的作品甚至己进入了十亿元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