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直到现在,历史题材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并经久不衰,有其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心理成因:一是文化记忆的沉淀——历史镜像下的怀旧情结;二是替代性的精神满足——精神缺失中的历史追寻;三是参与式的审美体验——他者空间想象与娱乐式消费快餐;四是视听幻象的盛宴——读图时代的视觉审美。  相似文献   

2.
一次偶然的机缘,我拜读了唐逸先生的长文《自由价值论》,并且在一个论坛上应约当了一回他的同名报告的评论人。  相似文献   

3.
审美文化寓于各种文化形态之中。从社会层面来看,大众文化是审美文化形态之一。富有现代意蕴的大众文化是时下主流、强劲的文化建构力量。通过对媒介主导下的会话形式的思辨和考察,肯定社会美的必然,分析大众审美异化三种表现:审美关系趋于同质化、审美感受奔逐快感化、审美产品过度娱乐化。  相似文献   

4.
充分利用地域资源 福建省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最前沿,属于我国最早开放的省份之一,人们较早接受社会工作,地域资源也极其丰富。2005年厦门市政协就有“加快建立社会工作者队伍”的提案,2007年厦门市湖里区和厦门市社会福利中心率先成为民政部第一批综合试点区和“社会福利”单项试点单位。如今,湖里区已经建立了5支社会工作队伍,依托厦门大学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开展康乐社区与康乐小学的社会工作;市福利中心引入美方独资特殊教育,与社会工作试点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学思想史上,现代性诊断的视角主要是“理性Vs.非(反)理性”,即从工具理性同非(反)工具理性之间的对抗关系出发探究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灾变的症结。无论是理性主义者、历史主义者抑或后现代主义者都是从这个视角出发的。这个视角虽然可帮助人们洞察到现代性的“双刃剑”形象的诸多表现和成因,  相似文献   

6.
讲中国的“文艺复兴”,最近是《南方周末》开的话题,后来有其他学者的回应,论者顺着话题还谈到了后来的启蒙运动的得失问题。在我看来,最有洞见的,还是来自艺术家陈丹青先生的回应:他先将“复兴”与“文艺”两个概念分别对待,然后再讨论两者之间为何会有特殊关联的思路,使他能很快进入问题的关键点。他认为,秋风先生把今日中国的问题归结于“个性解放”过头,是错误的,在这一点上,我很有同感。陈丹青先生谈到的启蒙理念与跟随其后的社会历史进程之间关系的出人意料,我已在《百年启蒙中的几个重大偏差》一文中有所论述。在这篇文章里,我要讨论的主要是在现代艺术的背景下要在中国期待何种“文艺复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就在人类社会高举经济增长的旗帜大步迈向现代化、全球化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极权主义的兴起、战争的工业化、生态环境的破坏、社会监督机制的乏力等现代性的严重后果。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化其实就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现代社会使得几乎每一件事情都被强行涂抹上某种主流色彩,就像经济增长一样,不管实际发展能力和状况如何.几乎都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追求的首要目标。长此以往,无疑会使非常复杂的现实生活在某个侧面上表现出危险的单调。  相似文献   

8.
反思现代性     
欧陆思想界在反思现代性方面的研究兴趣持续不衰。近期出版的有加拿大哲学家查尔斯·泰勒的《现代性之隐忧》(中央编译版),英国社会理论家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译林版),英国学者多德的《社会理论与现代性》(社会科学文献版)。泰勒的三个隐忧是个人主义导致意义的丧失,工具理性主导导致目的的晦暗,工业一技术社会的结构对人们的自由选择的限制。对于如何实现现代性的允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剩女”一般是指现代都市里“条件比较好的”大龄单身女性。“剩女”现象的出现,典型地表征了中国现代性的发生和变迁。原有“甲女丁男’’的解释是粗略的。我用五个原则提出了自己对这一现象的解释:1.人口的激增以及都市的超量扩容,降低了人们的婚恋需求。2.现阶段适宜的中国都市文化尚未建立。3.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城市的逐渐普及,拉长了女性的受教育年限,从而也顺延了女性成婚的时间。4.变革的社会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有流动性与不安全感。5.现实主义的婚姻观限制了现代女性的婚恋选择。  相似文献   

10.
程劲松 《现代交际》2012,(12):74+73
信任危机在中国的出现与现代性的到来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抛弃道德沦丧观的信任危机解释,从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出发,借用其对信任研究的独特理论视角,对中国信任危机的出现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文军 《社会学》2004,(2):28-33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西方社会学与社会理论经历了相当大的转变,各地要求学习社会学的学生日趋减少,社会学项目受资助的数量也比以前大为压缩。毫无疑问,社会学的这种转变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现代社会——的深刻变化具有潜在的密切关系,而现代社会所  相似文献   

12.
第八届“茅奖”:现代性文学制度的开创性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已经尘埃落定了,但有意思的是,关于这届茅奖的争议、质疑和颂扬的声音却刚刚开始。事实上,任何一种声音,无论是批评、质疑或是肯定、颂扬,部是应该值得肯定的,都呈现了对当代中国文学的热爱、支持和关注;特别是批评与质疑的声音尤为可贵,因为唯有批评才能促进“茅奖”等文学评奖进一步趋向完善。  相似文献   

13.
张伟  叶政 《现代交际》2023,(3):9-18+121
马克思和恩格斯大量使用“现代”及其相关概念,蕴含的现代性思想总体上有三重维度:第一,在历史的坐标中“现代”类似“当代”,而“现代社会”和“现代国家”主要指当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国家,即现时意义上的历史内涵;第二,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批判,即现存意义上的批判内涵;第三,基于唯物主义历史观肯定现代化在发展意义上的实践方向,并从行动意义上提出主体性和主动性的实践要求,即现实意义上的实践内涵。三重维度也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当代启示,即在现时性上紧跟最新现代化的趋势,批判和扬弃现存的现代化模式,并在实践中将中国式现代化展开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小康春意到淮川浏阳旧为县治,1993年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高速公路、电站、水库的相继兴建,浏阳的经济与风貌也在与日俱新。这一部春风得意的历史留在了诗人们的韵律档案中。  相似文献   

15.
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与“现代性”密切相关,每个人也不得不承担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的现代性带来后果。英国结构化理论社会学家吉登斯在其代表作《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按照文化与认识论的研究笔调,用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和描述方式,对现代性作出了一种制度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声越来越大,马街书会为国务院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受到了各界的关注。马街书会作为留存至今的非物质文化,不仅仅作为遗产存在,更具有现代性意义上的重塑,尤其是在形式、内容,教育作用以及影响力方面。  相似文献   

17.
郇建立 《社会学研究》2006,21(1):234-240
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在1999年2-3月份同贝尔哈兹(P.Beilharz)交谈时说,他倾向于把当前的社会状况描述为“轻灵的”或“流动的”现代性,以区别昔日“沉重的”或“稳固的”现代性(Beilharz,2001:319)。翌年,他出版了备受关注的《流动的现代性》,并试图通过解放、个性(individuality)、时空、工作和共同体这五个概念来理解当前的社会状况。在这本书中,鲍曼详细考察了我们从沉重的/稳固的/硬件取向的现代性向轻灵的/流动的/软件取向的现代性的转变,以及这种转变给人类状况带来的深刻变迁。总体而言,鲍曼试图通过固体和流体所具有的…  相似文献   

18.
董佳伟 《现代妇女》2014,(12):390-390
中国是历史文明古国,中国雕塑文化传承至今,经历了以观赏性、实用性、文化性、社会性等过程。在中国的现代雕塑中,雕塑的社会性题材越来越多地被艺术家们重视。雕塑能够反应社会的生活、文化等,而社会也会对雕塑的题材产生深远的影响。雕塑题材的社会性不仅是雕塑的一种取材的性质,更是社会价值与社会文化的一种体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雕塑题材的社会性应当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不是完满性,它当然可以批判。但现代性批判并不天然正确,它有其无法逃匿的限度。鉴此,本文将质疑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工业文明中的生产、消费和所谓文化工业的一些批判,认为这些流传久远、几被视为楷模的现代性批判在逻辑完备性与现实合理性等方面均有明显欠缺。卢卡奇所谓可计算性和合理化原则的生产卢卡奇对现代工业生产批判激烈,但他剑锋所指,却伤害了科技进步条件下所必然要求的劳动组织原则,比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哲学话语是一种宏大叙事。它往往将现代性原则同启蒙精神联系在一起,对理性和主体性的批判是其基本主题。透过学术界对现代与后现代之争的对话,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对于现代性问题的反思与批判很难离开马克思所开启的社会批判维度。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揭示,正是对现代性问题辩证的历史的扬弃。笔者认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不仅指出了启蒙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困境,而且进一步阐明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人的异化。这些观点摈弃了针对现代与后现代之争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立足于现实,成为当今考察现代性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