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松喦 《公关世界》2016,(16):65-69
相传画有四难:“画人难画手,画兽难画狗,画花难画叶,画树难画柳。”这是前人从创作实践中所遇到的难题,但是究竟难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画竹人生     
三八节前夕,友人送我一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墨竹集》,其中主要作品出自一位女画家之手。孤陋寡闻的我只听说: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则“胸中无竹”……总之吧,画竹那历来是文人墨客的雅兴,很少听说有女画家画竹。  相似文献   

3.
倒过来试试     
有一个青年画家,由于工夫不够,生性又草率,画出来的画总是很难卖出去。他看到大画家阿道夫·门采尔的画很受欢迎,便登门求教。他问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往往只用一天不到的时间,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门采尔沉思了一下,对他说:“请倒过来试试。”青年...  相似文献   

4.
汪易扬 《公关世界》2016,(6):104-108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河北画家马志华因热衷于独创的“彩线画”而与我建立了一段热络的艺术交流关系。“彩线画”即以绒线为材质作画,乍听起来不免给人以“工艺性”的感观,但认真读完他所创系列“彩线画”作品后,却发现了他竟是如此善于利用绒线的线感及其特具色彩感而巧妙地呈现出一批具绘画感的现代艺术作品。当然可能由于作为艺术品收藏的生命力,这种“彩线画”有一定的局限,所以我还是希望那独特的艺术创作才智回归到绘画领域中来。  相似文献   

5.
《公关世界》2016,(20):101-103
中国人有寻根问祖之美德,对墨竹画亦然。据今资料显示,唐代墨竹已始流行,但都“道听途说”而已:一云吴道子作画“不施丹青已极形似”,为黄庭坚《道臻师画墨竹序》所及;二云王维(摩诘)为开元寺画过两丛竹,被苏轼在宋仁宗嘉祐六年冬于凤翔发现该画刻于石上所推论;三云萧悦是唐代画竹名家,以白居易《萧悦画竹论》“举头忽看不似画,侧耳静听疑有声”为证;四云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中有侍女旁立三竿墨竹者一说;尚有一传说,后唐大将军郭崇韬伐蜀虏得西蜀美才女李夫人,因李氏本非情愿,终日寡欢,月夕独坐南轩,对影感怀,见竹影徘徊于窗纸上,即使笔墨摹写于其上,明日视之,生意俱足,一时有人往往效之,“遂有墨竹”。凡此说,可暂定为墨竹画的源头吧。不过,在晚唐至五代,有张立、李颇、徐熙等人的作品流传却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6.
据目击者叙述,傅抱石画《西陵峡》一图,竞一气画了不下二十张,画了觉得不好就扔掉了,为画好一张画他时常要牺牲好多废画。这很像苏轼自述画枯木竹石,“画不能皆好,醉后画得,一二十纸中,时有一纸可观”。傅抱石有一方印章常常钤在画上:“往往醉后”,说明他也常常是恃酒力作画的。这当然也是传统文人画家的一种作画方法,徐渭就常常恃酒力作画。而傅抱石画毕要从一二十纸中挑选一张,也是从构思经营着眼,从下一步如何收拾的角度去挑选。乘醉大胆下笔显示了傅抱石的气魄,而后精心构思下笔收拾又显示了他的功力。他作画第一遍往往以斗笔挥洒,水分充足。以约定大体结构轮廓;而后第二遍以尖细的小笔精心收拾,墨色往往比第一遍浓,  相似文献   

7.
买画 一位夫人到画商那里买画,她挑来挑去,挑中了一幅静物画,画上有一束花,一碟火腿和一个面包圈。 夫人问:“这幅画要卖多少钱?” “五十个美元,这可是非常便宜的了。” “可是,我前两天看见的一幅画,几乎和这幅一模一样,才卖二十五美元。” “那它一定画得不如这幅画好。”画商很内行地说。 “不,我觉得它比这幅好。” “为什么?” “它那幅画的小碟子里的火腿要比这一幅多得多。” 透视心灵 “你找对象为什么要找大眼睛的?” “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找大眼睛的,可以比较方便地看出她的心灵。” 吻别 妻子望着住街对面的…  相似文献   

8.
赵涵 《职业时空》2008,4(2):33-33
《游春图》的作者展子虔,是隋代最为称著的画家,其经历北齐、北周而入隋,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从其传世著录作品看,他作画题材广泛,山水、台阁、车马、人物俱佳,但历来评论,多以为他在山水画方面成就尤为突出。《宣和画谱》认为展子虔画山水“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之趣。”元代《画鉴》也认为他的绘画“可为唐画之祖。”  相似文献   

9.
赵杰昌 《职业》2010,(6):49-49
人的心情能不能画出来?大学生何巧凤的回答是:能!而且,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状态下,画出来的心情还会不一样。这不,她就开了一个“异人画廊”,专门教人画“心情”——其实就是体现心情的脸谱。开心、悲伤、怪诞……想画啥就画啥。信不信由你,这样的创意现在每个月可以给她带来可观的利润。  相似文献   

10.
《漫画周刊》推出一项“征画活动”,要求应征作品必须以“世界的最后时刻”为题。活动一等奖奖金高达1077美元,三等奖也有377美元。  相似文献   

11.
人间喜剧     
赵春青自画像 1973年生于北京。现任工人日报社美术编辑,原学工业设计,现从事漫画创作,没有惊人之作,画自己喜欢画的作品,其乐融融。 求婚 三男子同时登门求婚,待嫁女子的父亲对他们说:“我只能让女儿嫁给你们当中的一位,你们可以各自说出自己的优越条件。” 男甲:“我有几十万家产。” 男乙:“我有一栋豪宅。” 男丙:“我有一个孩子,正在你女儿的肚子里。” 妙对 某大学中文系某班晚自习,没有老师,几名男同学聚在一起,大谈爱情,感叹不已,得妙句:“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本班找。就是那么三五个,况且质量又不好。…  相似文献   

12.
蒋兆和的《流民图》是中国国画史上塑造群体艺术形象的典范之作,内蕴着深厚的艺术文化价值。本文从“画笔”“画心”“画魂”三个角度入手对该画的艺术文化生境展开了探讨。通过对这幅画的分析,也更加深了人们对这个“感动了一个世纪的画家”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电视台一个“鉴宝”节目现场,一位老先生拿出一幅年代久远但却保存完好的画。他说这是他祖上传下来的,他的父亲告诉他,这幅画出自名家之手,价值连城。多少年来,他总是小心翼翼地珍藏着,不敢有半点疏忽和大意。这次,他想知道个究竟,因此想让专家给鉴定一下,看看这幅画到底有多大的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4.
1.克朗益作家想写个电影剧本,可感到场面太大,人物众多,迟迟没有动笔。有位领导知道了,问他:“怎么还不动笔呢?”作家讲了自己的难处。领导听完,开导他说:“这有什么难的,搞个宽银幕不就装下了!你搞吧,我支持你。”2、路牌某人常以画家自。一次有人问他:“这次画展有您的东西吗?”“有点小东西,当然比不了您的画!”“挂出来了吗?”“当然.就在人口处边上最显眼的地方。”“祝贺你,我一定要去看一看.访问画的是什么?”“一块标明‘公厕往右’的牌子。”3.省钱作家:“我最近写了一本小说,不知道您看过没有?”读者:…  相似文献   

15.
祁雪锋 《老年人》2011,(9):46-46
齐白石晚年以形神俱佳的画虾饮誉画坛,求画者甚众。老人告示:“白石画虾,十两一只。”人们熟知老人性情,从不讨价还价。  相似文献   

16.
立新 《当代老年》2013,(6):37-37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大师。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艾青还带来了一幅画,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好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艾青听后,赶紧收起这幅画,笑笑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你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所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邹平政的女儿是一名“漂在北京”的80后画家,有一天她在电话里很认真地对邹平政说:“妈妈,小时候你教我画,现在,我教你画。”于是,2012年春天,邹平政离开了重庆忠县,跟女儿一起,成为了一名“北漂”。  相似文献   

18.
大大的窗子暖暖的家文/薛永健图/伟元明瑞儿子喜欢画画,他最爱画的是房子,他说房子就是家呗!子画的房子都有一扇大大的窗,他说这样才可以看见蓝天和小鸟;他画的屋顶总是“人”字型的,他说这样下雨下雪就不影响爸爸、妈妈和孩子了;画房子当然忘不了门,他说长大后...  相似文献   

19.
黑点与白点     
《当代老年》2008,(11):1-1
一位老师走进了教室。他先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盯住黑点,齐声喊到:“一个黑点”。  相似文献   

20.
马美著 《老年人》2009,(4):43-43
十九世纪初,湖南邵阳有个九岁的孩子,去县城参加秀才考试。看他年幼,县令指着画有“太极图”的茶杯即兴出对:“杯中含太极”。怀里揣着两个麦饼的孩子灵机一动,当即以“腹内孕乾坤”对答,让县令大为惊异。这个孩子,就是后来清代著名启蒙思想家魏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