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小伙伴     
《华夏少年》2007,(10):75-77
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小伙伴。她的身上有许多值得大家学习的长处,像什么爱劳动呀,刻苦学习呀……她都具备。但最令我佩服的,是她十分地节俭。  相似文献   

2.
埃及开罗大学商学院的一位教授听了一节关于学习方式的讲座,她想了解人们如何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她有了很多新的发现。例如,她认识到,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现实世界中,但我们每个人理解和体验世界的方式却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3.
刘希 《老人世界》2014,(5):33-33
对门70多岁的老太太,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她曾组织了一支舞蹈队。前阵子,她解散了自己苦心经营的队伍,投奔到一支新的广场舞舞蹈队,做了一名普通学员。我以为她是身体吃不消,她却笑眯眯地告诉我:“我的舞蹈都过时了,她们跳的舞既时尚又好看,我得学习她们的跳法。”然后,又听见她认真地说:“学习新东西,才会有进步。”刚开始,我看见老太太站在队伍后面,别人踢腿她叉腰,动作也不协调,过段时间去看,她竟然跳得有模有样,再后来,她主动站到队伍前面,做起示范来。可想而知,在跳新舞蹈这件事上,她必定是下了苦功的。  相似文献   

4.
女儿自幼乖巧听话,在课余参加了大量的补习班。因为学习好,一直是班级的骄傲,老师的宠儿。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父母眼中的乖女儿。小学毕业后,女儿考入全市知名初中的重点班,几次考试下来,成绩始终在25名左右,尤其是她引以为骄傲的语文成绩排到了班里的中游,这是她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她不甘心,拼命学习,  相似文献   

5.
梅寒 《金色年华》2008,(2):38-38
由于母亲在怀她时感染风疹,用错了药。所以她天生只有微弱的光感,世界在她的眼中一片浑沌。15岁时她开始在盲人学校学习跳远,20岁进入国家集训队,22岁获得残奥会冠军,成为家喻户晓的体育明星。此后,她回到一家橡胶厂上班,结婚生子,过着普通女子的凡俗生活.  相似文献   

6.
小禾 《女性天地》2008,(2):28-31
要强的安红暗暗发誓,一定要通过读书来出人头地。高考后,她以较高的分数被省城一所重点高校中文系录取。她学习勤奋,自强自立,受到了同学的敬重。 2006年春节后,安红开始了她的求职之旅。几个月下来,处处碰壁的她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  相似文献   

7.
王晓  浏泓 《现代妇女》2008,(3):26-26
我待她最好,她对我最凶。十岁刚出头的小人儿,敢对我发脾气,可以提一箩筐要求,倘若一时没有满足她,就与我分道扬镳,不欢而散。常常弄得我很伤心,觉得上辈子欠了她。我得承认,我这个作家母亲和天下所有母亲无二样,希望她争分夺秒学习,希望她出类拔萃,希望父母优秀的基因在她身上遗传。做过教师的经历使我甚至比其他母亲的要求更苛刻,愿望更迫切。  相似文献   

8.
12年前,65岁的她远赴西安学习凉皮手艺,花了2000元的高价:3年前,74岁的她打出招牌:免费培训特困下岗职工,而且包吃包住:3年来,她免费培训了400多名下岗职工,为此耗尽了5万余元积蓄:如今,77岁的她一边读着老年大学,一边租房培训下岗职工……  相似文献   

9.
园子信箱     
园子信箱友情串场:付荷、南儿付荷是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第13中学90班的一名中学女生,她是一位来自贫困农村但仍然能够刻苦求学的好孩子。她告诉圆子,她之所以能继续坐在不太明亮的教室里安心学习,主要是因为她的好朋友南儿的帮助和鼓励。她把南儿称为"我的南儿"...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漂亮的女孩非常喜欢唱歌,她曾梦想当个歌唱家。当她听说要想成为歌唱家,必须拜师学艺后,便萌生了去省城音乐学院学习的念头。她出生在一个小城市,亲朋好友之间,没有懂音乐的,更没有人认识所谓的音乐大师。尽管如此,她内心滋生的强烈的拜师学艺的愿望之火却越烧越旺。她毅然只身闯入省城高等学府,参加了音乐学院的考试。没有人推荐她,她凭着勇敢,迈进了音乐学院的考试大厅。她面对着陌生的教授,唱出了第一首歌。由于高度紧张,她唱错了歌词。在场内外的一阵哄笑声中,她走出了赛场。她当时内心一阵绝望,流着泪水慢慢走向校…  相似文献   

11.
交际热线     
重庆市的曲芸来信说,她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愿意交朋友。她在报刊上登征友启事,结识了几位笔友,经常通信联系。前几天,竟有一位外地的男笔友去学校找她。家长知道后,不许她再和笔友联系。她很苦恼,不知怎么办好。曲芸同学: 你的心情我很理解,高中的学习生活确实枯燥紧张,没有时间放松、玩耍。所以你想通过交笔友来倾吐心声,缓解无休止的学习带给你的紧张情绪,把许多和父母、老师不能说的话说出来。可同时你也要想到交笔友的弊端:双方素未谋面,不知对方真实的身份、工作、品德,而贸然地把心里话说出来,是不明智的…  相似文献   

12.
彭真平 《公关世界》2009,(10):50-50
18岁那年,从小就喜爱音乐和舞蹈的她,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大学艺术系,攻读声乐专业。父母是普通工人,家境自然不宽裕。因此,学习期间,她总是尽可能多地兼职,自食其力,以减轻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13.
朱吉红 《当代老年》2011,(11):16-17
她出生安徽安庆市的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是京剧导演,母亲是音乐编导。从5岁开始,每个周末母亲都要送她到音乐教室学习琵琶,一弹就是8年,风雨无阻。从小学开始,每天放学,母亲都要让她在小操场练习“顶碗”,一顶就是一个小时,稍有懈怠或碗从头顶掉下,母亲手中的小细鞭就会毫不留情地打到她的身上。  相似文献   

14.
她就是金韵蓉。名字里有花香,一见到她就觉得如沐春风,好像置身于一种“花境”——这是我的自造词,因为她的确周身带着一种气氛,那气氛使人放松,是让我感到舒服的一种温度,和她聊天,不管你说什么话,你都不用三思,不用考虑,不用紧张。 也许是因为她有心理学的专业背景,她懂得如何调控她的身体语言和与人之间神秘无声的“精神触摸”,但是学习心理学的人士我也见过不少,却惟见她这样淡定若菊,似乎用一种母性的温暖笼罩了所有和生活有关的词语:痛苦,挣扎,压力,悲伤—— 所以我觉得,她今天从事的一切,不仅仅来源于她所受到的教育和她所遇到的机缘,她的生活得自于她的性格和她对女性角色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文燕 《金色年华》2011,(2):25-26
有一个东北女孩,名叫司晶,她一生只拥有过270天的健康身体,却已经经历了70余次大、小手术。现在,她靠体内的3根钢棍支撑着身躯:她没有上过一天学,17岁才从天花板上糊的报纸里学习识字,至今却已经发表了上百万字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清华学霸     
近日,一段清华学生的演讲视频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女主角马冬晗是2011年清华大学本科特等奖学金得主,这是清华授予学生的最高荣誉。她亮出的成绩单中最低分是95分,还有一份详尽到每个小时的计划表,学习、活动样样兼顾,密密麻麻的学习时间安排表让网友感叹,称她是“清华学霸”。  相似文献   

17.
发现大中国     
中国的快速发展让突尼斯大使夫人阿姆里印象深刻,她把中国看作其他国家学习的楷模。她已经准备好迎接大使夫人这个新身份带来的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8.
阿福 《当代老年》2006,(6):22-23
金雅琴,192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镇。她小时候,就喜欢看二人转、东北大鼓,在粗犷豪放的黑土地文化熏陶下,她热情爽朗,能歌善舞,很有表演天赋。由于深爱表演艺术,她不顾家人反对,于1943年至1945年,她参加了祖国剧团,开始活跃在话剧舞台上。1949年,金雅琴进入华北大学戏科班学习,由于她勤奋刻苦,虚心好学,20多岁时,白微(她的艺名)已红遍京津。建国后,金雅琴也焕发了艺术青春,1950年,她凭借扎实演艺功底,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1952年,转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为一名专业话剧演员,直到1986年离休,才淡出话剧界。  相似文献   

19.
小玮(化名)的父亲因吸毒曾几次被劳教,她是由母亲一手拉扯长大的。尽管家庭经济困难,但她勤奋好学,并以优异成绩考进上海某名牌大学附属高中。但是,学费怎么解决?母女二人焦虑万分。此时,社工及时帮小玮向上海市爱心帮教基金会申请了助学金,她这才高高兴兴地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接触到吴吴(化名)的寄养家庭,是和寄养科工作人员一起走访。当时只有吴昊的寄养妈妈一个人在家。她说我们来的正好,她正要去找我们反映小昊昊最近出现的一些问题。“吴吴现在学习是越来越不行了'成绩很差,在班里跟不上,也不听话,放学后就看电视,再这样下去,真没什么希望了。”看得出,寄养妈妈很担心吴昊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