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权 《职业》2017,(10):108-109
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对于人类工作、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渗透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它在给人类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创造了许多的无限性,这是时代提供的机会,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机遇.教育学者提倡教学要积极地拥抱信息技术,融入到互联网时代中,将互联网渗入到课堂变革与创新之中,用信息化技术来推动教育的发展.本文正是基于这一教育改革的背景,以中职教学为切入点,聚焦于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从一线教师的角度,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将信息化运用到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中谈谈自己的方法论和见解,以期为加速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脚步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正在悄然走进大众的生活中,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为了适应这种社会发展趋势我国珠宝首饰这一大行业需要积极应用互联网为之拓展具有前景性的发展空间。中国珠宝贸易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机遇及挑战,该行业想要保持长盛不衰的发展势态就必须及时调整发展策略,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规则。在此,本文从分析互联网对中国珠宝贸易发展优势入手,进而探讨互联网时代我国珠宝贸易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李波 《职业》2007,(36):83-84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作为信息社会的一种工具,其知识和技能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职业学校各种专业的实际应用中.……  相似文献   

4.
随着职业管理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职业人注重职业生涯规划、自我修炼和形象包装,甚至学会利用各种活动、媒体等手段来推销自己,让社会来认识自己,这无疑有益于催生更多的个人品牌。这是人才市场化的结果,也是人才面对市场变化不断做出的适应性调整。“品牌员工”越来越多,这倒应了美国管理者华德士的预言:“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对于品牌员工的资源、潜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谢晶 《职业》2016,(26)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进入"互联网+"的时代,新的形势对就业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高校的就业服务要适应高标准、新要求.本文基于此,论述在"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以及用户市场的全面到来,互联网营销已进入3.0时代,如果说1.0时代是以媒体为核心,2.0时代是以品牌为核心,那么3.0时代就是以用户为核心的营销思维,互联网营销已经全面回归"用户"价值。随着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以及用户市场的全面到来,互联网营销已进入3.0时代,如果说1.0时代是以媒体为核  相似文献   

7.
正从企业发展趋势来说,公关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正如戛纳国际创意节也在几年前特设了一个公关类的金狮子奖。当产品的同质化日趋严重,如何与消费者产生品牌相关的沟通或感情联系?其实,公关在人性的竞争、品牌形象的建设、注意力凝聚等方面具有广告做不到的优势,这令许多公司开始关注并重视它,也是它存在的独特价值。那么如何把公关做好呢?首要的一点,就是消赞者洞察——明白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东西。在现代的移动互联网社会,如果要深层次解构这个时代,无非是讲传播。  相似文献   

8.
曾馨梅  张静波 《城市》2008,(5):46-48
当今世界.市场竞争已经从产品时代进入到品牌时代.品牌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产品和企业甚至一个区域竞争实力和市场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品牌竞争是以品牌形象和价值为核心的竞争.是一种新的竞争态势。品牌所体现的质量、所具有的附加价值等.成为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越来越多的纸媒期刊开始注重品牌的建设和经营,尤其是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的品牌延伸。在数字化发展的形势下,融合网络媒介的资源,进行自身的品牌延伸,可以说是纸媒期刊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在引领时代潮流方面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结合的不断深化,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善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改革和突破;如此才能保证高校思政教育充分发挥自身效力,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自身作用。围绕"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高校创新并发展思政教育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品牌是"指用来识别一个或一群消费者的商品和服务的名称、术语、符号图案等."强势品牌则意味着这个品牌的商品或服务拥有较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及由此导致的更大的市场占有率、更高的利润空间、更强的生命力.品牌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教育领域也逐渐升温.随着社会的转型和职业教育市场的不断细分化,职业学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只能靠品牌.好的品牌既是学校综合实力的最佳体现,又是学校特色的形象化展示.因此品牌建设对于职业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技术更是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生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网络技术的冲击,同时形成了新型的网络文化;而由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互联网条件下交流于网络并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由此形成了网络社会群体。但是互联网时代形成的网络文化和网络社会群体并不是从产生以来只有优点或缺点,而是利弊共存,他们带有互联网的创新性,同时也充满缺乏监督而带来的无序性。本文主要探讨当今网络文化的形成、传播主体、利与弊,寻求有利于网络社会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网络技术的不断变化与发展,造就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互联网的资源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俨然,"大数据"这一新兴名词已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在许多方面都为我们带来了便捷,但同时也对许多传统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影响。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会以什么样的身份在今天保持继续发展,这对我们的图书馆建设性工程有着重要且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产业已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迅速找准定位,调整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适应当今信息化产业需求的优秀人才,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针对"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顶岗实习是实现教育"职业化",实现高校教育环节与社会实践环节直接对接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高校顶岗实习管理需要基于时代背景进行适度创新,使之更加符合高校建设发展所需.鉴于此,本文以"'互联网+'时代高校顶岗实习管理的创新"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目的在于分析研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实习战略的实施,以便为学生的就业选择和步入社会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宏富 《职业》2020,(10):43-44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给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和平台,同样,也给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加快了农村电商发展的步伐.随着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农村电商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很多农村职校也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农村职校电商人才的培养就已到日程上来,本文就农村职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关于企业品牌网络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戈德海伯提出了“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他指出,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社会中,面对浩瀚如烟的信息,信息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稀缺的是人的注意力。此外,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历次调查报告,随着人们上网条件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已将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由此看出,互联网的诞生不仅导致了信息的极大丰富,同时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这也为企业实施品牌网络化创造了条件。当网络与公司的战略品牌、市场营销及商业计划保持一致时,它将是一件极具价值的工具(MarcandEdward,2001)。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谈论责任与梦想的一些话题,进而对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公益发表一些建议,并希望通过努力可以在更多的网络行业宣传公益,让愿意为公益做一点事情的人越来越多,希望全中国所有的网民,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得到帮助,或者更好地去帮助别人.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统领信息传播。微博作为新媒体的其中之一,其影响力越来越不容忽视,甚至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微博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媒介特征,使其更易于信息传播。当然,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微博也不可避免地有其局限性,有些甚至可能成为制约其未来发展的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20.
无论在何种社会,不同的变革过程总是关乎经济、文化与日常生活持续发展.站在2017年的起点回头看过去的一年,互联网构建的及时连接关系以一种快速发酵式的方式在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管对于企业组织,还是个人而言,我们都不得不重新审视今天面对的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新媒体环境在使品牌活动变得更富动态、创造性与可变性的同时,也为公司与个人的品牌新体验创造了无限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