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关世界》2016,(22):22-27
2016年11月8日至9日,第四届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在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学术定位与公共教育”为主题,分别从“民营美术馆学术定位的多元化、差异化”“民营美术馆的学术研究与收藏”及“民营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和社会责任”三个单元议题延伸展开,每个单元由主题演讲和圆桌讨论组成。论坛为期两天,三个单元发言和讨论结束后,闭门会议会就论坛成果及下一届论坛的举办进行沟通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文夏 《公关世界》2016,(22):37-39
第四届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11月于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开幕。不知何时,美术馆成了商业和市场热衷的追捧存在,殊不知做美术馆实际是一件在当下环境长久得不到回报的事。作为一种公共事业的存在,越来越多的美术馆在社会中得到关注自然是好事,对于公众而言,有更多可以进入的公共空间进行艺术和文化的学习交流自然也是好事。只不过行业发展初期,良莠不齐、害人害己的事也是自然少不了的,不同于公家系统的美术馆,民营美术馆说到底其实算是个“畸形”的存在,作为非企业性质的民营美术馆,当下的政策扶持是欠缺的,喝的是投资企业的奶水,能喝多久不知道,奶是不是有毒也不知道,如今是饿着不少,中毒的也不少。企业按照自己的想法投资了美术馆,开馆初往往是热闹得很,过一段时间就难以为继了。表面上风光亮丽的美术馆行业,人员工资和城市最低水平齐平,人员流动频繁,情怀和理想毕竟不能当饭吃。运营费用的愈加高昂也挫伤了民营美术馆的活跃性。  相似文献   

3.
《公关世界》2016,(22):28-30
1996年至2006年几乎是民营美术馆发展的头十年,也是民营美术馆从无到有再到井喷状态的十年。在这期间民营美术馆的发展呈现出几次浪潮,尽管每次浪潮出现后,总会有一些美术馆因为各种原因昙花一现。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美术馆现象”已经形成,民营美术馆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6年至2016年,又一个十年即将过去,民营美术馆在这十年中又呈现了哪些特征?  相似文献   

4.
张倩 《公关世界》2016,(22):9-9
近年来,随着民营美术馆的发展,民营美术馆已经成为城市生活和艺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蓬勃发展中,民营美术馆难免会遇到压力,资金来源、展品质量、人才队伍、运营方式等问题长期困扰着运营者。  相似文献   

5.
以画说世     
公共审美 当全社会的主流人群都普遍接触互联网时.无论网站是官办还是民营,无疑都带有公共性,因而其主人的文化水准和审美品位显得尤为重。然而当下,即便是颇为著名的大型门户网站的首页,也鲜有不注重桃色事件、性等视频图文的。充斥互联网的“花边”侧页,看似迎合一些网民口味以博取点击率、争取广告,而实际上不仅反映了主办者品位低下,更有矮化“公共审美”的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6.
肖富群 《社会学》2006,(2):36-40
近年来,由于肆虐全国的“非典”疫情、石家庄靳如超爆炸案、南京汤山陈正平投毒案等公共危机事件接连发生,国内学界对公共危机的研究逐渐增多。这些研究主要以政府为对象,涉及到政府角色重塑、职能定位、危机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在实践上也促进了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水平。但是,政府改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提升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只是公共危机治理的“标”,而深刻剖析公共危机滋生、蔓延、恶化的原因,提高公共危机的预防水。  相似文献   

7.
王玉松 《现代妇女》2014,(7):187-187
当前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艺术教育不受重视,在实用主义盛行的当下,功利化的教学内容以及就业导向使许多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虽受学生欢迎,但不受领导重视,成为“鸡肋”,因此必须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进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10月26日,由邯郸市书法家协会主办,邯郸书协楷书委员会、阳光美术馆承办的“邯郸市首届楷书展”在历时半年的筹备评选后,在阳光美术馆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9.
王振杰 《职业时空》2008,4(8):164-164
“女性学”作为一门学科源于西方,形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基于社会改革开放和女性发展的需要,得以迅速发展。在短短的20年中,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女性学”学科建设从无到有,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构成以及组织机构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女性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目前在我国教学机构和学术领域尚属初创阶段,至今未能进入学术殿堂的主流,特别是在课程体系、教育内容等方面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如何加强“女性学”课程建设,推动“女性学”学科发展,为社会培养和输送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复合型女性人才,不仅成为女子院校日趋紧迫而又不可推卸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登上高校讲坛。全国许多高校都把公共关系学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但是,在我国仅有十多年历史的公共关系学,其学科定位问题尚未完全取得共识,需要进一步探讨。(一)在公共关系学学科定位研究方面,主要有“形象说”、“协调说”、“组织管理说”和传播说等几种。  相似文献   

11.
前言     
“民办”而不是“民营”习惯上,人们将民间资本创办的学校统称为“民营学校”,似乎与“民营医院”等给人的印象一样——开门营业、利润丰厚,属于“民营企业”的新生形态。采访中,一所民办学校的工作人员纠正道:“应该是民办教育,民办,不是民营。”  相似文献   

12.
贾志勇  杨天政 《职业》2003,(9):40-41
九州通衢江城武汉,近两年劳动力市场供需两旺,单靠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显然已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需求,民营职业介绍机构应运而生,武汉起点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作为武汉首家民营职业介绍机构在江城异军突起。“学生老板”梦自“起点”贾:大学期间在同学们埋头苦读圣贤书的时候,你却尝试着经营自己的“起点勤工俭学服务中心”,你是怎样处理学习和创业之间的关系的?叶:在校学习是汲取知识,创业是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一定意义上是对知识的物化与延伸,问题的关键是要合理安排时间,让时间有效益,做到“鱼”和“熊掌”兼得。更重要的是我把…  相似文献   

13.
“科学传播”、“公众理解科学”无疑是舶来品,因为在中国的语汇中,极少这样的词语组合,尤其没有西方学术意义上的科学传播与公众理解科学。不过,由于它们与科学的扩散、公众对科学的看法相关,在我国首先引入这个相互交叉之学术领域的学者,多来自科学普及、STS、科学哲学等学科领域。于是在中国出现了科普界、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学术界、传播界人士为主要研究人群,以科学传播、公众理解科学为核心学术概念的新的学术领域。这无疑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分层和景观。新近出版的《在理解与信赖之间:公众,科学与技术》(迈诺尔夫·迪尔克斯等著,田松等译。下文引自该书处,只注页码)就是定位于该学术领域的重要译著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庆祝中国纪念社会学恢复重建和建所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举办一系列学术研讨会。现将已举办和将要举办的学术会议介绍如下:“公共领域与公私问题”研讨会。1999年5月15—17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以及美国、韩国和日本的近3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西方学术阴影与社会学理论翻译问题”研讨会。1999年6月26—27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外代表共30余人,其中包括美国康奈尔大学酒井直树、华盛顿大学泰尼·芭萝和澳大利亚科技大学美根·莫里斯。“中国经济改革与社会结构调整”研讨会。19…  相似文献   

15.
杜利人 《老年世界》2008,(20):14-16
所谓的“啃”老,也就是吃老、靠老。说到“啃”老,传统的方式多指物质和经济上的,比如大额的结婚费用由老人支付,等等。而今,“啃”老已不再单纯指经济上的,它已延伸至学术与专业、求职与工作乃至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公关协会学术委员会确定1994年以“公共关系与市场文化”为主题,组织公关理论研讨,并征集围绕这一主题撰写的论文,中国公关协会常务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翟向东说:确定这一主题,一是深入发展中国公关理论研究的需要。近几年学术委员会已先后组织了公共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外国语大学就率先在大学校园开设公共关系的课程,至今已形成公共关系学“本科-硕士-博士”一条龙学科体系。2004年,美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全球公关联盟(GA)等组团访问上外,对上外在过去在公共关系学领域的贡献表示了极大的赞赏。2006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被评为“中国公关教育20年突出贡献单位”。回顾上外公共关系教育方面的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社会观察:许教授,您好。《社会观察》是国内第一本社会科学普及类杂志。封面上的那句“社会科学家如何解读我们周围的事物”就是我们的办刊宗旨。我们感觉刊物的定位与您所研究的“公共知识分子”问题有相通之处。“公共知识分子”是近一二十年国际知识界讨论得很热的一个话题,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许纪霖:这要从“知识分子”的概念谈起。知识分子(intelligentsia)一词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扶贫》2016,(7):55-55
3月18日下午,由中国民生银行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我决定民生爱的力量—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公益项目资助仪式在北京民生美术馆举办。  相似文献   

20.
公共领域概念对于促进妇女解放有着积极意义,舆论则是“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舆论,除了从“竞争性”角度理解,还需要从“公共讨论”角度把握。本文以“舆论作为公共讨论”角度,从中国转型时期家庭暴力议题的实践出发,吸收社会性别理论,结合中国转型时期“家庭暴力”议题的实践,本文考察了公共讨论的三个关键问题:女性声音、对话、批判性。本文的观点是:舆论作为公共讨论,其内涵包含“多元声音”、“对话”、“批判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