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斌  陈宇  裴凡伟 《城市》2012,(1):45-48
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具有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寨等,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真实性是核定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标准,也是保护的根本目标.目前,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的实践中,由于规划编制者、实际行动者对其不同的理解及各种客观因素造成的影响,各种"保护"的结果大相径庭.重置所带来的五花八门的物质空间保护成果,街区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真实性的缺失,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原封不动的保护所带来的发展停滞,成为街区保护最突出的问题.如何实现保护规划的根本目标,展现历史街区在人文、历史、美学、艺术、经济及交通等方面的综合价值,并最终使其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共生思想是纳入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动态多元论思想,其着眼于生物多样性及地域文化的保护。本文对历史街区保护的价值内涵进行了深入的诠释,提出造就今日历史街区美学、社会、历史等外部价值的三大生长机制是新陈代谢、多元共生和动态均衡,即历史街区的内部价值。基于此观点,本文提出要想真正保护好历史街区、实现街区价值及意义的永续利用和发展就应根植于街区的过去,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做到街区历史与未来、外部现象与内部本质的共生。  相似文献   

3.
楼舒 《城市》2014,(8):42-44
正一、引言杭州作为全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闻名之处不仅在于秀丽的西湖山水,还在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则是杭州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杭州市政府十分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共确定了26处历史文化街区(包括11处历史街区、15处历史地段),并且每年划拨专项保护资金对其进行整治改造。在杭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中,我们  相似文献   

4.
历史街区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也是城市旅游发展的新亮点。从当地居民参与视角,结合西安书院门历史街区的发展实际,对当地居民参与街区旅游开发的态度及意愿进行实证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其参与程度和相关利益等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等,并进一步提出沟通渠道、参与机制和宣教活动等对城市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爽  张理政  赵雨亭 《城市观察》2024,(1):111-125+162-163
老旧街区可划分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地段内的街区、城市非历史文化保护区域内的一般性老旧街区三种类型。可持续的老旧街区更新治理应实现资金来源可持续、空间利用可持续、运营管理可持续、社会治理可持续。基于对北京法源寺、北京大栅栏、广州永庆坊等历史文化街区,南京小西湖历史风貌区以及北京朝阳望京小街的案例分析,本文系统解析老旧街区可持续更新中的难点问题和经验做法,并从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资金运作、空间利用、运营管理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推动老旧街区实现可持续更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共历史学是源于美国史学界的一门新兴学科,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使其具有极广的应用范围,本文即是对历史街区空间调研的公共历史学探讨。通过对重庆十八梯街区的调研实践,比对不同调研方法的结果并分析其原因,以期形成更全面分析历史街区问题的视角与方法,为历史街区空间研究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尤坤  王华新 《城市》2012,(1):57-60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保护城市文化就是在为城市保留特色与发展的根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管理者的重视,各级历史文物、历史风貌建筑逐步得到维护与修缮.在以土地换取经济发展、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的当下,对历史街区、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越来越成为历史文化保护的重点.一、国外经验总结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单体建筑的保护,用整修的方式应对建筑的现有功能;二是环境与街区的完整保护;三是历史街区的振兴、功能复兴与经济复兴.  相似文献   

8.
东关历史文化街区是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保护和整治提升工作历时多年,积累了大量经验,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难题.笔者通过对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整治工作的历程进行回顾,对存在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围绕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优化旅游开发、改善居民生活、交通组织和基础设施完善等展开研究,以寻求新形势下街区保护和开发的平衡点,探索东关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楼舒 《城市》2011,(11):60-63
一、杭州历史街区的保护概况 杭州作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秀丽的西湖山水、丰富的文物古迹和悠久的人文历史。杭州历史街区的保护始于1996年,在当时编制的《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首次确定了小营巷、中山路、湖边邮和河坊街4个历史文化保护区。2005年起,杭州市政府加大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扩大了历史街区的保护数量和范围。截至2011年7月底,经市政府批准,杭州共确定了26处历史文化街区(包括11处历史街区、15处历史地段),总占地面积约416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0.
历史街区的空间设计应在街区整体保护的前提下提出,以维护历史街区的历史真实性和人类宜居性为前提,从艺术审美角度设计历史街区的空间界面,提升其"可居性"和"美感",并获得"创造性的更新"的能力。街区空间设计,有助于改变其旧有的脏、乱、差,生活水准低等负面印象,展示出新时代具有传统特色兼具舒适、美感的独特街区形象。为有别于以往的单纯保护,本文更加注重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延续城市特色、传承文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历史街区风貌规划中普遍存在着风貌要素选取缺乏依据、与法定规划没有有效衔接等问题。文章探讨了历史街区风貌规划中如何运用城市意向理论,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分析公众对历史街区风貌的印象,进而选取规划师认可的风貌要素。综合公众和规划师认可的风貌要素作为历史街区风貌协调的控制因素,并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的形式进行风貌要素的控制。以西安北院门历史街区为例,从实践出发论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并总结了风貌要素选取的原则和由风貌规划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历史街区是反映传统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载体,伴随休闲经济时代的来临,历史街区休闲空间的发展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然而,当前我国在现代休闲生活向历史街区回归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持与相应经验借鉴,使得历史街区休闲空间面临诸多问题。文章以日本古川町为例,通过阐述其历史街区中的古川建筑休闲空间、鲤鱼池休闲空间以及传统祭奠活动所形成的临时休闲空间的具体营造手法,以期为我国历史街区休闲空间营造提出普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林生 《城市观察》2016,(4):141-147
街区复兴与更新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前门大街在历史中的繁荣兴盛与文化商务的融合存在密切关系。在街区走向复兴的过程中,文化商务融合仍是重要的支撑性因素,并以以市场为导向的重建或再开发、具有福利色彩的综合整治以及以改变街区核心功能等为融合发展的路径。但由于在街区更新中定位不清晰、商业活动乏力,导致文化与商务的融合出现脱节,制约着街区更新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江南水乡的独特地域环境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历史街区景观形象。文章分析了江南水乡历史街区的构成要素,并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分析和总结了其景观形象的构成要素和特点,旨在通过范例直接解析水乡历史街区的景观形象构成并探讨要素间的关系。最后,从政策和规划两个层面提出了保护江南水乡历史街区景观形象原真性、提升其景观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尹来盛 《城市观察》2021,75(5):69-76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新城新区开发建设成为城市扩张的主要方向.相反,老城区的发展问题曾被忽视并逐步陷入衰退.进入新时代,如何促进老城市新活力,实现老城区与新城区双轮驱动,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地处广州荔湾老城区的恩宁路汇聚西关骑楼建筑的精髓,却一度成为老旧街区衰败的典型.通过微改造,不仅保护了历史环境的原真性,同时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再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历史文化街区复兴之路.文章据此进行分析,并从建立多元化参与机制、正确处理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防止侵害消费者权利和公共利益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街区复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尹来盛 《城市观察》2021,75(5):69-76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新城新区开发建设成为城市扩张的主要方向.相反,老城区的发展问题曾被忽视并逐步陷入衰退.进入新时代,如何促进老城市新活力,实现老城区与新城区双轮驱动,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地处广州荔湾老城区的恩宁路汇聚西关骑楼建筑的精髓,却一度成为老旧街区衰败的典型.通过微改造,不仅保护了历史环境的原真性,同时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再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历史文化街区复兴之路.文章据此进行分析,并从建立多元化参与机制、正确处理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防止侵害消费者权利和公共利益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街区复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人类社会的载体,城市居住是城市居民生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方式的选择将影响居民个体、家庭和社会的多层次物质及精神生活。随着居民价值取向与投资建设主体的日益多元化,人们渴望在住区与城市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发展的关系。街区型住区作为一种紧凑高效的住区模式,注重建立住区与城市之间的有机联系,营造开放共享的城市住区环境。本文追溯了街区型住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同时将街区型住区与传统封闭式小区、街区进行比较研究,明确街区型住区的内涵与特征,从思想观念、规划体系、管理模式与开发模式四方面分析我国街区型住区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原则与策略,以期为我国街区型住区的开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王涓  王学斌  陈洁 《城市》2006,(4):49-51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一般性风貌建筑被改造,城市面貌不断更新,生活环境随之也变得干净舒适,应该说,这是一件好事.但令人担忧的是,在一些重要的历史街区,历史的文脉被切断了,周围的景象也变得似是而非,笔者在编制<五大道地区四地块详细规划>时也发现了此类问题,故指出一般性风貌建筑是形成历史街区风貌特色的坚实基础,并提出对五大道历史街区(以下简称五大道)内的一般性风貌建筑的改造应慎重对待的观点,因为它们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任何失误所造成的损失都将是无法弥补的.  相似文献   

19.
<正>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物质的存在,还蕴藏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从历史文化中沉淀下来的珍宝,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1]。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的建成区与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相背离,导致其空间活力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20.
楼舒 《城市》2008,(2):59-61
作为一座千年古都.杭州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富。近年来.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杭州市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得到了有力支持.保护工作得以有序开展。本文就杭州市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调研分析.并探索今后工作的方向和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