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艺先生是一位集书法组织、书法创作、书法研究于一身的中国书坛风云人物。他的书法精于今草及章草,并擅行、楷、隶诸体。法度严谨、风格清健秀逸,洒脱自然。他的作品先后入选历届全国书法展览,又曾参加香港“中日书法交流展”、东京“中日代表书法家展”、台湾“当代中国书法精英展”、温哥华“当代中国画名家展”等国内外大型书法展览。  相似文献   

2.
陈鸿源 《老人世界》2008,(12):38-38
老年人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不仅生理上用手用眼用脑进行紧张的活动,而且心理上也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反应。老年人学书法,有一个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一、不能急于求成,忽视基本功训练。近些年来,各种类型的书法展览、书法大赛如同雨后春笋蓬勃而起。一些老年人学书法企图走捷径,忙于东模西仿,有些连基本功都没有练好,也想在报刊上发表“作品”,  相似文献   

3.
当代书法风格存在着多种特征,有展览效应,有时风效应等诸多因素.其书风内涵,书风特征更是当代书法创作上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书风特征,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其内涵的丰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加强理论的研究,加强文史哲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提高作品的内涵,更好的继承古人,对经典碑帖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炎黄世界》2009,(5):47-47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相似文献   

5.
艺术简介     
王巨亭,1962年生人,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和中央美院国画系贾又福工作室硕士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贾又福工作室助理,北京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画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美术展览并获奖。2007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升值潜力的国画家,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品市场的活跃、创作环境的宽松,当代中国画创作出现了一派繁荣景象:各种形式的展览层出不穷,各类刊物琳琅满目,各种“操作”风起云涌。一时间,“国画热”陡然升温。可是,我们透过这繁荣的表象也看到了许多国画作品“不耐看”的负面因素。许多国画作品,尺幅与场面,不可谓不大;形式与花样,不可谓不多;题材与形象,  相似文献   

7.
《老人天地》2008,(11):5-5
书法爱好者结队而来书法爱好者李先生是一大早从远郊赶来的。从某中学退休以后,老李在老年大学学了几年书法,兴趣颇浓。"听朋友说有阳光之星举办大型书画展,立刻就决定过来看看。"李老说,"这个展览很丰富,除了欣赏作品,对  相似文献   

8.
郭永利     
郭永利,1955年8月生于山东荣成。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评审委员会副主任、隶书委员会、篆刻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并被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中国美术馆、陕西西安碑林、湖南常德诗墙等收藏。  相似文献   

9.
郭永利,1955年8月生于山东荣成。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评审委员会副主任、隶书委员会、篆刻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供职于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被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中国美术馆、陕西西安碑林、湖南常德诗墙等收藏。  相似文献   

10.
1985年11月,年仅9岁的农家子弟徐忠厚,在“21世纪中日青少年书法展”中获最佳奖,应邀赴日挥毫,一时名声大噪。其老师为阳盛全。1987年,年仅4岁的陈俊在全国少儿书法大赛中创作的作品“龙子龙孙”,获宋庆龄基金会颁发的特别奖,作品陈列在中国美术馆。其师办为阳盛全。1988年,全国“雏鹰杯”书法大赛上,从2万件作品中评出的30个一等奖,一盛全弟子”竟占了10个席位。1989年,联合国官员特请3岁下“墨海”的阳氏嫡传弟子彭正,写下巨幅“和平天使”的作品,挂到了联合国大厅。1995年,“盛全弟子”中,未满4岁的刘天澎在第三届中国书…  相似文献   

11.
陈传熙 《公关世界》2023,(14):151-152
<正>我与颜默先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相遇,得知颜默先生在书法艺术与理论方面很有研究,交谈中他把新出版的《颜默书法与理论作品集》赠予我。回到家细细品味,作品集中一幅幅书法力作与具有独到见解的研讨文章,让我暗自感叹这位天天在军校工作的人,怎能在书画领域创作出令人心旷神怡的作品,是什么孕育了他如此浓厚的书画情缘呢?  相似文献   

12.
书画超市     
岸柳,本名郝永安,号青源斋主,1963年2月生于河北栾县,1980年于北国冰城哈尔滨在军旅生活时开始潜心书法艺术研究。创作,作品被众多报刊,杂志以及书法集刊登和收录。先后在国际国内各类书法大赛中获奖120余次。岸柳研习硬笔书法的同时,亦钟爱毛笔书法与篆刻艺术,更注重文、史、哲、美及其他姊妹艺术知识的汲取,以提高字外功夫,拓展创作思路和确立创作风格从而软硬兼融,互取所长,各出新意,他的书法作品有的配诗,有的附以创作感言,有的附随想,畅想,这种书法与诗文相结合的形式,是岸柳个人书法生涯中的一种新的尝试,也给人以意境美的丰富联想。“情思的流露,意境的深透,内容的隽永,传统与新意的有机结合”是岸例的艺术创作观“拙诚求艺,素朴为人”是其座右铭。岸柳诚愿与书道师友相互交流,敬请姊妹艺术方家赐教 (电话:0315-7124484  相似文献   

13.
艺术鉴赏     
杜锡瑞,河北乐亭人,1947年7月生,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第三、四届副主席,现为河北书协省直分会主席。广泛涉猎音乐、文学、书法、篆刻、巧雕印钮等多项艺术。书法作品参加七届国展、首届大字展、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全国36人之一)、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2013年9幅书法被河北省博物馆收为馆藏作品,2002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会员称号。2008年,篆刻两方(印蜕)《和平》、《一唱百和》曾搭载神七遨游太空,并参加首届当代篆刻艺术大展等国内外展览。1990年巧雕印钮艺术系列作品参加亚运艺术节和在新加坡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精品展,2009年1月在中国美术馆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大展。作品被中央电视台1、2、4、10频道及河北省、石家庄市电视台多次专题介绍。著有《书法与篆刻》、《杜锡瑞作品集》、《杜锡瑞篆刻精品集》、《巧雕印钮艺术》、诗文集《野丝瓜》等,其中《巧雕印钮艺术》获河北省第十一届文艺振兴奖。  相似文献   

14.
正书法创作是书家、也是书法协会成就的根本标志。按照省书协提出的唱响"河北书法梦"、创建书法强省的目标,全省书家要端正导向、团结协作、相互砥砺、认真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加倍努力,把河北书法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一、端正书法创作导向,树立从传统经典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5.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经过数千年的洗礼,已是灿烂辉煌。中国古代诗文创作追求“中和之美”,强调“诗缘情”,注重意境的创造;中国书法创作则追求志气平和、不激不厉,强调“书为心画”、“达其性情”,中国古代诗文理论对书法创作的影响、渗透,使二者的审美精神和理念呈“同源”之势。  相似文献   

16.
《公关世界》2016,(22):10-11
11月19日,德国艺术家安塞姆·基弗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基弗在中国”拉开序幕。展览作品为来自德国MAP收藏和路德维希科布伦茨博物馆的藏品,包括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基弗创作的绘画、雕塑、装置、摄影作品共80余件,部分作品尺幅巨大,是基弗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17.
《安家》2011,(10)
弗兰克·盖瑞的首个香港展览于目前在中国香港太古坊Artis Tree盛大开幕.这一展览名为“弗兰克·盖瑞——无界为界”,展示了多个弗兰克·盖瑞的建筑作品的模型和草图,包括最著名的两项作品——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汉姆博物馆以疆美国洛杉矶的华特迪斯尼演奏厅。  相似文献   

18.
<正>毕加索作为二十世纪西方绘画史上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的生平经历十分丰富,在毕加索人生历程中玫瑰时期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段艺术经历。文章围绕两个方面阐述了有关毕加索玫瑰时期的作品特点,一方面简略讲述了玫瑰时期的创作背景以及其绘画风格的转变;另一方面罗列了玫瑰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从而去更好的分析其作品面貌的变化和特点。同时以玫瑰时期的作品为前提,进而探讨这些创作对毕加索后期艺术风格转变的影响因素。文章着重分析毕加索在玫瑰时期的作品特征和创作主题性的倾向,以及艺术家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对于人生历程产生的思考对他后期创作的变化及影响。  相似文献   

19.
简体书法即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所创作的具有审美价值并反映情感的线条艺术,书法生态文化实为一种关于人与自然及社会共生共荣的书写生态的民族性精神存在。作为书法文化生态建设核心,简体书法创作的意义在于其所代表的方向和所具有的基石及充当智库的作用。转变观念、传承发展,回到"原"生态无疑是当前中国书法生态文化建设抉择。  相似文献   

20.
《公关世界》2016,(22):63-66
指出确定当代书法经典的困难不意味着完全放弃确定经典。事实上,对经典的确定既是一个自觉的过程,又是一个自在的过程。因为,一是我们遴选出的一些著名作品为书法批评和创作提供了时下的参照标准;二是精品在批评中经常被提及,才有可能被比较或解释研究;三是研究者、批评者会自发地用自身的文化体验对当下的作品进行选择。我们的探索可能显得过于静态,可能更关注结果,但经典确立的过程却是动态的。鉴赏不仅仅是对经典的鉴赏,更应该积极地参与到确定经典的过程中,其本身应成为确立经典的有效途径。鉴赏应与读者有广泛的接触。只有广泛接触,才能了解读者究竟从哪些作品中去选择心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