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廷峰 《公关世界》2016,(22):60-62
傅山先生的美学思想基本上是以《周易》《老子》《庄子》的闰学思想为核心,又广泛吸取诸子百家的积极因素而形成的。尤其是《周易》《老子》《庄子》这三部著作,积聚了中国古代辩证思想的精粹。这远不是西方哲学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抽象性的概念辩证法。它是中国式的直接立足于自然生命,始终将人与自然、感情与理性高度融合起来的生动具体的辩证法。正因为如此,《周易》《老子》《庄子》不仅是中国辩证哲学的起点,而且是中国美学的起点。傅山先生的美学思想,就是在这个很高的起点上发展和形成的。傅山先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老子,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长期以来,关于老子其人,说法不一。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在先秦诸子中,《老子》一书在思辨哲学方面做出了很高的历史成就。老子的美学思想也被称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根基,他的辩证主义哲学观念对中国古代的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老子》是一部人生哲学,是构建美学思想的重要思想资料,老子的美学体系是建立在他的哲学体系基础之上的。从美学观点的罗列中可以看出老子的美学思想,下面从所选《老子》一书的资料中,分析他对美的认识和审美观点。  相似文献   

3.
徐敏 《现代交际》2014,(11):51-52
相对于西方美学,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多了许多隐秘的色彩,而老庄无疑是其中最具有美学视角的一家。老庄的美学以"道"作为核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美的问题。就庄子在《庄子》中展现的美学思想而言,虽然"心斋""坐忘""自然""虚静""神游""无为""道"等概念层出不穷,但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而"虚静"正是这一美学体系中的枢纽。本文以《庄子》为依据,从美学本质、美学形态和美学心态三方面阐述庄子的"虚静"美学观。  相似文献   

4.
赵智萍 《现代妇女》2013,(11):258-259
严君平所著《老子指归》中的美学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关于道和美的观点,在经历了西汉盛世的衰平末年,严君平的这一著作更明显的展示了道家美学的思想。道家关学思想的特点是其理论隐藏于道家哲学之中。这些所隐现的关学思想和审美意识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爱美之心和美育思想。《老子指归》认为美隐藏于道中,以无为追求“道”,在生命中体验“道”,它以道为关的,强调以虚静无为的审美方式体验生命所展现的最自然、最原始、最本真的生气之美。  相似文献   

5.
研究《庄子》和《孟子》文学比较的目的在于了解这两部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与哲学经典之间相同与差异之处,学习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两部古典巨著。本文从《庄子》和《孟子》的思想观点、语言使用与寓言运用三方面分析了二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老子《道德经》一书暗含《庄子》书中一句"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本文围绕老子道、天、德这一线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就有悠久的生态美学理论传统,本文以当代生态美学思想为参照,审视和发掘庄子思想中的生态美学思想,具体从三个方面论述庄子的生态美学思想:自然无为、物无贵贱、以人合天。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个散文家辈出的国家。自春秋战国时代产生散文以来,表述某种哲学思想,成为中国历代散文的一大特色,有名的《老子》、《庄子》等,更成为上古散文的典型。伟大的社会急剧变革,必然会产生伟大的文学作品,也必然会产生伟大的散文作品和作家。“散文易学而难工”,历史上的散文大家,无不学文渊博,经历丰富。许地山先生作为民国时期的散文大师,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1994,(3)
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36部书1、上古祖先的足音(《尚书》)2.风雨沧桑春秋录(《左传》)3、阴阳二爻知天算命(《易经》)4、仁爱修身定乾坤(《论语》)5、义贯天下为平民(《墨子》)6、自然无为道德经(《老子》)7、虚无飘渺逍遥游(《庄子》)8、人间静...  相似文献   

10.
《老年世界》2006,(3):26-26
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战国中期来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是老子之后道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著有《庄子》。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辩证哲学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扬弃,是中外古今辩证思想融合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2.
钟世艳 《现代妇女》2014,(6):340-340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文化大发展的繁荣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文化展现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诸子百家不仅在文学、兵法、天文、地理等诸多领域皆有所开创,而且在音乐,舞蹈等艺术上的造诣更是颇丰。本文旨在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与老子、庄子关于音乐美学思想的对比分析,来探讨儒家与道家关于音乐美学思想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乾坤是《周易》是周易哲学的基础。《系辞传》从乾坤的重要地位、乾坤的基本性质、乾坤的伟大功用三方面专门论述了乾坤思想。研究《系辞传》中乾坤观,梳理其中的乾坤思想,有助于《周易》研究的推进。  相似文献   

14.
《否定的辩证法》显然是对《启蒙的辩证法》的深化与发展。阿多诺指出,传统的肯定辩证法都是一种"总体性"、"同一性"的辩证法。传统哲学对总体性的追求是以同一性为其思想基础的,这是西方哲学中根深蒂固的传统。  相似文献   

15.
《中外书摘》2009,(6):F0004-F0004
蔡志忠,1948年出生于台湾彰化花壇乡三家春。15岁成为职业漫画家。他的《庄子说》、《老子说》、《禅说》、《史记》、《西游记》和《聊斋系列》等作品开启了中国古籍经典漫画的先河,在三十一个国家及地区出版,总销量逾3000万册。  相似文献   

16.
《周易》中丰富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易传》中.《易传》包括解释卦辞、爻辞的七种文辞: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共十篇.在《易经》发展到《易传》的这几百年里,它将儒家关注的“仁”道,扩展为天道、地道、人道的广泛思考,使其对人格美的弘扬成为《易传》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7.
《庄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庄子的作品,庄子,名周,字子休,一生崇尚自由,向往自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鲁迅曾评价道:先秦诸子的作品没有超过《庄子》的,可见《庄子》的历史地位与深远影响。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其思想体系庞博宏伟,只有真正读过《庄子》才能深深的体会到芸芸众生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上的局限性,也只有在真正读过《庄子》才能深深的体会到有些道理是如何的浅显却又如此深刻的客观存在着,并深深的打动着我们的心灵。《庄子》博大精深,我只浅谈三个方面,说一说我对庄子某些伟大思想的体悟与感触,希望在这个多元喧嚣的世界做一次回归庄子的心灵旅程。  相似文献   

18.
老子思想在中国文化结构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现代价值也是当今老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就老子思想的现代性、《道德经》中蕴含的人生处世哲学等方面来分析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站在哲学的角度看《周易》,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哲学著作,其中充满了辨证思想和系统思维。影响我国社会、文化、经济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都可以看成是《周易》思想的分支。其中儒家思想以孔孟思想为代表,提倡积极地“入世”,强调学以致用,学而优则仕,属于“阳”;道家思想以老庄思想为代表,强调保存自己的重要性,这是“避世”的角度,属于“阴”。这“一阳一阴”的思想是一体两面的,如果不保存自己,怎么谈有所作为;在有所作为时,也要不断思考如何保存自己。这些两种思想,归结起来就是《周易》的思想,就是“变”的思想,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哲学家和美学家,老子以其丰厚的思想理念影响了传统文化的建构和延伸。本文欲采撷老子思想一角,从"道法自然"、"自然无为"、"天人合一"三个方面就"和谐共生"这一美学理念展开论述。"和谐共生"指向老子"道"的终极境界和归宿,对此做出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老子的思想精髓,而且对于我们审视当前的生态现状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