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民权政治—孙中山的行政管理思想孙中山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毛泽东称他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①。孙中山关于行政管理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民权主义”当中,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权在民”论。即国家政权归谁所有,谁是国家的主人?孙中山主张“主权在民”,“主民仆官”。他说:“今日我们主张民权,是要把政权放在人民掌握之中”,“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政府的权力,“不应…  相似文献   

2.
论孙中山主权在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权在民是孙中山民主共和思想的精髓。这一思想是孙中山以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人权等社会政治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欧美民主共和政作为楷模,在充分认识本国封建专制政体的腐朽的基础上确立的。如何实现主权在民?孙中山提出“权能分治”思想。此方案的核心是人民有权,政府有能,政府听从人民指挥。孙中山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权能分治”实施的结果又必然使人民失去真正的政治权力。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无论是在旧三民主义的发展阶段还是在新三民主义的发展阶段 ,始终贯穿和体现着主权在民的思想。而孙中山主权在民思想的发展 ,则是对民权主义的重大发展。这就表明 ,主权在民的思想是孙中山民权主义的核心。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不当之处 ,请学术界同仁批评指正。一辛亥革命前 ,孙中山有相当长的时间流亡于欧美 ,从事于反清的革命活动。在欧美 ,孙中山不仅考察了欧美的政治和民主共和政体 ,同时大量阅读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启蒙思想家的著作 ,深入研究了欧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接受了欧美资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4.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结晶。他在追述“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时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门“因袭”传统文化是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过程中,孙中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创新思想。‘“民族主义”在“三民主义”政纲中影响巨大,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旗帜。在关于“民族主义”的诸多言论中,孙中山从传统文化中广泛吸取有益于革命需要的东西,并适时地赋予其新的意义。从“驱除邀虏,恢复中华”中,可以看出,孙中…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一般认为孙中山有一套成系统的宪政思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孙中山在思考中国问题时确实常常涉及宪政问题,但完整意义上的宪政思想在孙中山那里并不具备,即使是以“宪政”为旨归的民权主义也并未严格遵循宪政理论的内在逻辑。一主权是与国家权力来源及其归属密切相关的政治概念。主权归谁所有,主权在君还是在民,这是近代西方思想家们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孙中山毫无疑问是一位坚定的主权在民论者。早在1894年兴中会成立之时,孙中山就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宣言,主张以一个美利坚合众国式的民主共和政府…  相似文献   

6.
经济平等思想是孙中山平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基础之一。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主要来源一是古代大同思想和洪秀全的均贫富思想,二是他在西方国家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孙中山“经济平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孙中山所主张的经济平等是建立在富裕基础上的均等,认识到通过振兴实业对实现全民经济平等的重要性。局限性是平均地权仅涉及分配领域,未触及所有制制度,“节制资本”带有不可克服的矛盾和缺点,同时孙中山对实现“经济平等”目标的过程存在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与孙中山国防思想比较论略□宋力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形成了一整套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体系,国防思想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的毛泽东,对于孙中山十分敬重,始终给予高度的评价,他多次强调...  相似文献   

8.
从三民主义演讲看孙中山的近代化构想钟卓安孙中山为国为民的奋斗轨迹,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转变。“三民主义演讲”,就是他实现这一转变后的思想结晶,也是他孜孜追求中国近代化的不倦记录。在演讲中,孙中山对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前提、基础和出路等重大...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结合自己的革命实践和理论,融贯中西文化,创立其革命思想体系。“自由、平等、博爱”作为整个体系的核心,则是孙中山致力造就的现代国民素质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这也是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区别于传统儒学的根本所在。然而,由于历史、阶级因素的制约、传统儒学的潜移默化和民族感情的作用,孙中山对民族文化素质的具体认识仍有局限。这主要表现在他当年所号召要恢复、保存乃至发扬光大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素质中固有的“好的思想”、“好的道德”等等内容,除一些确属优秀成分外,还有不少是封建的、落后的、与近代化不相适应的东西。而他希望未来中国要保存和弘扬他所概括的包括“固有的旧道德”和“固有的知识”在内的“我们民族的精神”,再加上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这种具体的民族文化素质的目标选择无疑带着明显的保守性和内容本身的不可调和性。这充分表现了传统儒学历史惰性的深沉顽强及其对孙中山思想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是一位民族主义者,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带有国际主义倾向;孙中山反对列强侵略,但他又带有和平主义倾向,追求世界和平、社会大同和“天下为公”。所以,他坚持对友好邻邦“益增睦谊”的原则,主张扶持弱小民族,抵抗世界列强。他强调用中国固有的道德、和平作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孙中山将其一生奉献给世界和平,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与香港尚明轩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与被誉为“东方明珠”的香港有过很深的因缘,他视香港犹如‘咱己的家乡”。在孙中山一生的事业中,长期与香港维持着密切的关系,并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探究孙中山与香港的关系,可以有助于深入理解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即孙中山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口号?他“社会主义”思想真实涵义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文章指出:孙中山早年考察欧洲时,正值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十分高涨之时,他为时势所趋,考察了欧洲的下层社会,发现了西欧社会贫富悬殊的弊病,为了使中国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后避免出现西欧社会的这一弊端,遂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口号。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主要接受了美国亨利·乔治的“土地国有论”和单一税思想,实际是“平均地权”的又一提法,而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虽然如此,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在当时仍有巨大的历史意义:一是表达了他对工农群众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二是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奠定了他后来“三大政策”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试论孙中山的人口思想胡绳武戴鞍钢中国的人口问题,是孙中山关心的问题之一,并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关于他的人口思想,却少有人述论。因此,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试作一些探讨。一、忧虑中国“生齿日繁”,人口过剩在中国人口思想史上,虽产生过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近代化思想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导,其目标是要实现中国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在其思想的深化过程中,“以俄为师”方针的确立使他找到了近代化的突破点,找到了务求革命成功的新途径。但孙中山并不盲从苏俄,也不因此拒绝学习欧美,而处处表现出“独立处置中国的事情”的原则精神。  相似文献   

15.
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主席早就这样教导我们把孙中山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当作珍贵的遗产来继承,并且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指出:“他(指孙中山——笔者)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怎样从作为孙中山政治思想的一部份的“五权宪法”思想中,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他留给我们哪些有益的东西,并指出其局限性,对于我们判别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值得我们在学习我国历史遗产时联系实际问题加  相似文献   

16.
简论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杨蕾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主张“取法西人文明而用之,专为振兴中华”,力图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利用外资,发展实业,进行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一)孙中山反对闭关自守,力主开放。他认为,“开放...  相似文献   

17.
团结联合思想,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考察孙中山团结联合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早在孙中山的青年时代,在他“改良祖国,拯救同情之愿”的思想初步形成的同时,团结联合思想也开始萌生。1882年,孙中山从檀香山返国时,他利用一切机会向国人宣传:不能坐视贪官污吏统治中国,只要人们“靠着结合的力量”,就能改变自身的地位。在中法战争中,中国  相似文献   

18.
尽管孙中山先生未能留下完整系统的伦理专著,其有关道德的论述大都散见于其他思想特别是政治思想之中,但他的伦理思想的丰富的内涵至今仍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互助”是孙中山伦理思想的基础。从人道主义思想出发,孙中山批判地继承了西方资产阶级“互助论”的思想。“互助论”的主要代表是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他认为,社会发展也是按照生物进化的自然规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爱国思想贯穿在他所领导的整个民主革命斗争中,并集中体现在1924年冬他北上途中发表的言论中。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共商国事”。孙中山为了“拿共产主义去宣传”毅然抱病北上。11月12日,由广州启程,经香港、上海,取道日本,转天津,12月31日抵达北京。途中,孙中山发表了一系列言论,从11月10日的《北上宣言》至1925年3月31日的遗嘱,共发表了2篇宣言,5篇讲演,9篇谈话,以及1份遗嘱和一些书信、电文。在这些言论中,有…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嬗变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成 《理论界》2007,1(2):192-193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从被正式提出到孙中山逝世,经历了从“反满”到五族共和,到“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最后到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口号,“联合世界平等待我之民族”的三次嬗变。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嬗变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进步,使其民族主义思想不断地修正、充实、完善。梳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嬗变的轨迹,利于我们学习孙中山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