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批评性语篇分析作为语篇分析的一个分支,为人们分析语篇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批评性语篇分析是通过分析语言特点以及对语言环境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等的考察来揭示隐藏在语言形式中的意识形态的意义,进而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理论为基础,从及物性、转换和词汇分类等三方面对关国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的报道进行剖析,揭示出这些新闻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的意义,有助于人们了解E急藏在新闻背后的事件的真相。  相似文献   

2.
批评性语篇分析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从语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关系.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主要理论渊源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分析方法上主要采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  相似文献   

3.
批评性语篇分析旨在阐释意识形态、语言和社会之间复杂的关系。作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科技语篇也必然受到意识形态的支配,因此有必要也有可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科技新闻进行剖析。本文依据范迪克的意识形态理论和批评性分析原则,通过对一篇英语科技新闻的具体分析,揭示了其背后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4.
批评性语篇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批评性语篇分析是建立在批评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社会指向的语篇分析方法。它通过语言分析来展示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文章运用批评性语篇分析法,对美国非暴力民权运动领袖MartinLutherKing,Jr.的名篇“IHaveADream”作一分析,验证批评性语篇分析法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批评性话语分析把语言看作一种社会实践,认为语篇语言是语篇生成者和接受者之间权利关系的反映,能揭示社会中被"自然化"了的不平等关系。本文采用Fairclough语篇分析法,以西方媒体对中国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事件的报道为例,对一些充满意识形态的新闻文本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首先,根据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对新闻语篇的语言特征进行描述,然后联系语篇与语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分析语篇的生成过程;最后联系相关的历史和社会背景说明社会因素与语篇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本文研究不难发现,语言和意识的关系是双向的,即语言和语言的使用反映意识形态;语言及其使用又作用于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批评性语篇分析是建立在批评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社会指向的语篇分析方法.它通过语言分析来展示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文章运用批评性语篇分析法,对美国非暴力民权运动领袖Martin Luther King,的名篇"I Have ADream"作一分析,验证批评性语篇分析法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增强人们的语言意识,以便更好的应付语言对当今社会生活越来越广泛的介入。批评性语篇分析学家Fairclough提出的语篇三维观借助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方法对语篇进行分析,以揭示蕴含于语篇之中的意识形态。介绍了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并以真实的广告语篇为例揭示了现代商业广告在推销产品的同时也在隐性地向消费者推介一种以消费为导向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批评语言学视角:英语新闻语篇文体功能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新闻语篇往往最能含而不露地表达各种意识形态意义,反映各种意识形态。以美国《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针对美国玩具公司美泰召回"中国制造"玩具一事所作的两篇新闻报道为语料,略区别于传统方法,从语境、语篇形式结构特征(文体和功能角度)两方面进行批评性分析,尝试在发掘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过程中有新视角和新论证。  相似文献   

9.
批评性语篇分析源于批评语言学,是一种语言分析工具。其方法论主要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批评性语篇分析通过解析大众语篇来揭示语篇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或权势关系。文章旨在介绍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及其在语篇分析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讨论中存在理论概念模糊和混同问题,究其原因:脱离批评性话语分析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把“话语”理解为传统语篇分析中的“语篇”,从而忽视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目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与其他语篇分析模式不同,不局限于对语篇的描写和阐释,而是深入剖析制约话语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语境,挖掘被现实话语所掩饰的或人们习以为常的意识形态和权势关系,从而帮助人们重新认识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这种研究对语言教育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借助该理论的三种分析工具对几则房地产广告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以揭示其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意义,并探讨其如何影响和操纵人们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追求,以及反映社会权利关系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综合运用伯克新修辞学思想、认知语言学理论和批评话语分析,从语言、认知、语用层面分析政治语篇中隐喻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试图提供一个西方修辞学视角下的隐喻批评性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批评性语篇分析角度出发,借鉴了费尔克拉夫的理论框架和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元功能,以温家宝《弘扬世博理念,推动共同发展——在第七届上海世博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为例,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其预设和语境,在微观层面上分析了其及物性和情态,以考察温家宝如何通过语言外壳将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听众,从而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期提高读者的批评性阅读能力,增强其语言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以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为基础对手机幽默短信尝试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说明短信语言是如何超越语言常规,颠覆现实的权力,从而实现不同阶层之间语言和意识形态的狂欢。  相似文献   

15.
批评语言学倡导对语篇,尤其是对公众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主要目的是增强人们的语言意识,提高对语言运用的鉴赏和批评能力。批评语篇分析的语言分析基础是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语篇中可能具有的意识形态意义:分类系统、及物系统、情态系统和转换系统。以1984年到2004年的六届夏季奥运会的主题口号为研究对象,从分类系统的角度对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以揭示语篇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探讨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新闻报道的本质在于客观、公正地呈现事实,然而看似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实际上在报道时增加了很多报道者的主观思想,从而误导读者的判断能力。所以读者在阅读新闻报道时要弄清事实真相,增强批评性阅读的能力,从而形成对新闻报道的正确性评价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西欧语言学界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思潮.批评话语分析致力于揭示语言和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积极参与当代各种社会具体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所涉及的主题有政治话语、意识形态、种族主义、全球化、经济话语、广告和推销文化、媒体话语、性别、机构话语、语文教育等.新闻报道虽然以事实为基础,但其背后却隐含着为国家利益进行倾向性报道的事实.由于意识形态具有合法化、习惯化以及相对隐藏的特性,我们必须在阅读外刊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对语言有高度的敏感性,并对其进行批评性分析,否则很难把握其中蕴藏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视角对硬新闻的及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篇分析的及物性研究方法可分为批评性与非批评性语篇分析两种类型。非批评性语篇分析主要研究语言的形式和分布规律。而批评性语篇分析试图展示语篇是如何被权力和意识形态所影响,以及语篇是如何作用于社会关系、知识结构的。对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隐藏在语篇之中的社会内涵。在系统功能语法的框架内,用韩礼德的及物性系统对硬新闻体裁进行批评性分析来揭示潜在的意识形态,并试图证明及物性系统可以通过对语篇进行量化分析而得以实现,同时希望能加强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批评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将语篇与社会相联系,从而研究语篇形式、权力及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一种话语分析形式,旨在揭示语篇隐含的权力及意识形态。本文介绍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以及一般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进行了批评性话语分析。  相似文献   

20.
批评性话语分析认为话语体现权利和意识形态.《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有关南海冲突的11篇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显示西方新闻报道渗透着对新闻话语权的操控,主要体现在语篇、标题、词语分类和对话性.西方主流媒体对华新闻报道深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总是在语言形式上进行有意识的选择,使语言表述功能最终服务于文本.在解读新闻时,读者必须对其进行批评性分析,把握媒体的政治意图.为了颠覆西方主流媒体对华负面报道,可以采用变译、改译和删译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