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资源紧缺,众多有远见的决策者、经济学家与企业领导人纷纷把发展循环经济摆上了重要议程。循环经济是经济健康、优化发展的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重大,它是经济增长方式的第二次根本转变。近年来,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坚定不移地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我国正处于21世纪前2…  相似文献   

2.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做到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作为物质层级利用的经济,循环经济强调经济系统整体最优,而不是强调单个经济链条的最清…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思想成为国际社会发展趋势。循环经济是基于生态经济原理和系统集成战略的减物质化经济模式,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4.
“贵阳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日前在京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循环经济模式构建生态城市的总体规划。作为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理念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能够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循环经济理念目前正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潮流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本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针对河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探寻河南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对河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对于煤矿而言,就是要以煤为基础,依托矿区的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采煤塌陷地复垦的土地等资源,通过建立煤矸石发电、制砖、水泥生产等循环利用型工业和发展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使废料和余能多次回收复用,物质合理循环,价值逐级增值,形成各生态链之间互为资源、共耗废料、相得益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中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率利用,成为缓解我国目前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8.
解读循环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也可称为资源循环型经济。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运作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简称“3R”原则。1.循环经济发展的主线———生态工业链。以工业为基础的循环经济,牵涉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以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从其构架来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生态工业链。生态工业的内涵是根据生态全息链的原理,在信息的高度上建立一种生态整体观,对所有的工业层次进行有机的整…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的管理是指国家循环经济监督管理机构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监督管理。科学合理的循环经济管理,必须符合一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国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思想,以保障环境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所谓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管理创新,就是要在管理理念、管理文化、管理目标、管理方法、管理思想、质量管理标准以及管理手段等各方面进行创新,使物资和资源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经济环节得到合理、高效和循环利用,尽可能减小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循环经济理念的广泛推广和工业生态学理论的发展,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开展起来。然而,目前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走入了单纯构建闭环链以实现废物循环利用的误区。本文以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从传统工业园遗留的历史问题为研究出发点,提出了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环境双赢的重要举措,并最终实现“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自然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11.
吕杰 《经营与管理》2010,(12):14-15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反馈式循环过程,使所有的物质、能量在这个永续的循环中得到合理持续的利用,从而实现用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  相似文献   

12.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垃圾等废弃物”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在这整个过程中,能否将那些垃圾等废弃物转换成再生资源,则成为循环经济得以往复循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最终会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循环经济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经济政策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要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龙岩市工业经济增长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认为该区域工业经济发展处于外延扩大和粗放增长阶段,发展循环经济是龙岩市未来区域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提出了从企业和工业园区两个层面构建区域工业循环经济的观点。探讨了龙岩市企业“小循环”体系从节水、节电、节煤,抓好工业“三废”综合利用,采用先进技术促进资源深加工和低品位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途径和工业园区主要以资源综合利用为纽带,以优化企业项目布局为手段构建“大循环”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在二十一世纪的时代,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会造成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内部失衡而且以循环经济为代表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排放,低消耗,高效率为特征,正确认识发展循环经济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的文明的前提。人们对经济增长的意义不会有争论,但对经济增长模式的认识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循环经济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简称“3R即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中国在发展观念和发展实践上的深刻转变和战略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循环经济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完全区别于传统经济的新型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以“低开采、高利用、低  相似文献   

18.
单宝 《经营与管理》2004,(12):12-13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也可称为资源循环型经济.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运作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简称"3R"原则.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是一种追求“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维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社会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产品-消费-3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并将其作为国家的一项发展战略。但是中国现阶段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却遇到重重困难。本文试图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保证循环经济在我国顺利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由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最佳选择,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循环经济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以研究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了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循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