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的先哲们在古时就提出了传统和合文化,其中一些观点对我们当代和谐社会构建仍具有很大的启迪意义。传统和合文化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这与我们和谐社会内涵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从古代和谐思想中发掘一些对当代社会仍具有指导性的闪光之处,对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人际关系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2.
论和合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其中包含着许多深邃的天人和谐观、人本观、生态道德观等内容,它们分别体现了现代社会所崇尚的人文精神、道德理性、人格追求、和合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合文化强调的“和合”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弘扬“和合”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是和谐社会的至高追求。打开和合思想的文化宝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生性资源,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中"和而不同"的辩证世界观、"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中和"的方法论原则以及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强调人的内心和谐的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从传统和合文化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启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高度构建符合时代特点和中国国情的和谐哲学;其次,要遵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原则,以和谐哲学作为方法论指导,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生、人与社会的和立、人与人的和处;再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实现人的内心和谐.  相似文献   

4.
“和合”文化传统的美学本质是确认并追求和谐。主张在“天人合一”、“尚中贵和”、“礼之用,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民族、地区、国家的普遍和谐。厘清“和合”的哲学内涵,探寻“和合”的现代价值,确立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以德治国、和平共处的现代理念,对促进政府科学行使决策职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和合”文化及其对现代管理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着许多深邃的天人和谐观、人本观、生态道德观等内容,它们分别体现了现代社会所崇尚的人文精神、道德理性、人格追求、和合理想.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弘扬"和合"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是现代管理的至高追求.打开和合思想的文化宝库,现代管理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和合思维是中华和合文化传统的内在精髓和灵魂,与西方注重矛盾思维的传统相比,它以对立和谐与系统和谐为其观测视域和理论致思,体现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智慧。建设和谐文化和确立和谐思维方式,必须以继承中国传统和合思想为基础,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继承和创新的历史实践中开创中华文化复兴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社会性、群体性,人是具有伦理道德自觉的能动的个体角色。这种人文精神使得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明史中最重视人间道义秩序与天人关系和谐的文化。和合是中华人文精神的特质,刚健自强与厚德载物是中国的民族精神,道德自我完善是中国人文精神蕴涵的人生价值取向。因此,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中的天下情结、人文关怀与和合哲学是一种和平与融合的文化,对今日中国认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致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缔造依然有着现实的意义。和平外交是中国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三大文化体系,其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文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论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以及通向和谐社会之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和合文化或和谐文化,把和谐视为社会普遍的价值追求;西方文化通过对竞争、冲突和矛盾消极后果的反思,意识到了和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三种文化体系都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提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措施和方法.中国当代和谐文化的建设,应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以当代中国现实为依据,对这三大文化体系中的和谐思想进行创造性的整合,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理念,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和合本体论——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研究系列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当代和谐文化之根,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本文作者从本体论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指出和合本体论具有过程性、创生性、动态平衡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天人相应”、“中和中庸”、“修身正己”等思想是促使人、社会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思想源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和谐文化建设问题。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则以和谐精神为其本质体现。和谐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柱与智力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的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12.
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思想灵魂和精神支柱,是社会和谐的文化升华。在以人为本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筹指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应以“和合”思想为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原则,探讨建构和谐文化可能性之根据、困境和路径。在此基础上建构和谐融洽、平等合作、共生共赢的社会主义文化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演进的角度描述了民族传统体育曾经的尴尬境遇,认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十七大"报告所提出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大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腾飞出现了历史的发展契机。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是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体育文化的需要;是重塑文化自尊,提升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提升中华民族体育的软实力的需要;是新的历史时期的文化觉醒。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理应成为新时期体育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自觉,发挥她独具的教化功能和"和合"的人文精神是必须把握的精神实质,是新的历史时期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必须把握的基点。  相似文献   

14.
梅山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充分地表现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文化价值观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的指导和约束。中国现代和谐社会的建设仍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多元文化价值观并存使得人们面临文化价值选择的困惑,社会发展也因此缺少正确文化价值观的引导。事实上,“和谐”就是一种文化价值观,对“和谐”内涵的反思和建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在对文化价值观进行释义的基础上,反思了文化价值观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探讨了和谐社会文化价值观建构的基本取向人的和谐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文化价值观建构的价值选择理性和谐。  相似文献   

16.
“和谐”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和谐”观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包括“天人合一”、“和为贵”、“兼相爱,交相利”等理念,构建和谐世界”是对“和合”思想的传承和发扬,“和合”思想是“构建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基础,其对构建和谐世界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中,有着许多积极因素,如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思想,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认识与借鉴这些积极因素,对于土家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恰当地把握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将使土家族文化实现传承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礼乐"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论语>提出的"和为贵"是礼乐文化的根本精神,也是儒家思想的普世价值所在.它要求并引导社会各个阶层按照礼乐文化的规范和模式来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建立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目的.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的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3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显然,上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我国古代礼乐文化的"贵和"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中有必要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的礼乐文化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创新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对新型政治文化的形成具有根本的现实指导意义,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是和谐社会的最高表征,对域外文化的借鉴是和谐社会前进中的润滑剂,人内心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基本构成元素.  相似文献   

20.
"和合文化",即和谐、融合之文化,是"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渊源。传播"和合文化",使世界了解中国何以提出"和谐世界"主张,消解国际社会许多人对中国快速发展产生的种种不安。倡言"和谐世界",契合不同文化内涵的"和谐"理念,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掘人类文明宝库中共有的文化资源。文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为"和合文化"传播提供了现实的文化语境,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为"和合文化"传播赢得了民族文化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