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孟丽  王传播 《中国藏学》2016,(3):241-246
正2015年10月17日上午,为期3天的"第六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ICTAAⅥ)"(以下简称"讨论会")在杭州西子湖畔拉启帷幕。此次会议系由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中心联合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等单位主办,获得了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中国藏学》杂志社、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等单位的大力协助及社会各界友人的赞助与支持。  相似文献   

2.
学界同仁大多有这样的看法,一本好的杂志的导向有时会决定一门学科的兴衰的趋势,藏学研究领域藏传佛教艺术研究近20余年的兴起确实与《中国藏学》的大力扶持有关.上世纪90年代初,虽然有些圈外学者在关注西藏艺术,但大多缺乏相关的西藏文史训练,除了诸考古大家有关藏传佛教寺院考古的研究及文物图册的编辑出版之外,西藏艺术史,尤其是汉藏艺术关系史的研究尚呈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3.
藏族文化具有悠久历史,文化遗存不仅数量多、品类全,而且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西藏自治区作为我国文物大省之一,其文化遗产的保护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将西藏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传承藏族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人员、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一大批重大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实施,催生了许多有关藏族文物保护修复的科研成果,科研投入也逐年增加。本文通过梳理50年来发表于《中国藏学》《敦煌研究》等10余种专业学术期刊上的有关西藏文物保护的专业论文,以期发现西藏文物保护修复科学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导今后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政治西藏自治区法制建设日趋完善 巴桑罗布 柏振明《中国藏学》1 999.3新中国的成立为西藏和平解放开辟了 康庄大道——纪念国庆五十周年 本刊编辑部《中国藏学》I 999.3西藏社会科学研究硕果累幂 西藏社科院科研处《中国藏学》】999.3西藏新闻事业的回顾和展望 李佳俊《中国藏学》1 999.3达赖喇嘛与修丹神之争实质何在 周爱明 《中国西藏》}999.5中央三代领导指导西藏工作的决策与实践 普布次仁《西藏研究》J 999.3我区立法工作的成就和启示 巴桑罗布柏振民 《西藏研究》】999.3西藏社会的历史性巨变 陶长松《西藏研究》1999.3旧西藏封建…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2006年由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组成的联合考古工作队对古水水电站西藏境内淹没区进行的考古调查工作情况,工作队在芒康县木许、纳西、曲孜卡3乡的澜沧江流域共调查了11处文物点,这些文物点既有史前聚落遗址、吐蕃部落时期的石棺墓,也有吐蕃政权时期的石刻造像及其之后的藏传佛教寺院等.文章对此次调查中发现、确认的吐蕃政权及其之前的文物点作了重点介绍,这些文物点不仅对藏东地区古代文明的历史进程,而且对川、滇、藏各民族的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交流的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霍巍 《中国藏学》2011,(3):9-11
文章回顾了和平解放以来西藏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指出在全球现代化背景之下,西藏的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新挑战,认为我们对西藏文物保护战略和具体策略上应有深远的思考和布局。  相似文献   

7.
政治 中国共产党在西藏革命和建设中的实践与经验 车明怀(中国藏学)2005:3 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地位及其地方立法研究 宋月红方伟《中国藏学》2005:3 从新时期的民族工作看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和完善 廉湘民(中国藏学》2005:3 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40年张祖文(中国藏学》  相似文献   

8.
经过几代藏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新中国藏学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创立了较为完备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取得了包括基础性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成果在内的大量研究成果,培养了为数众多的马克思主义藏学研究人才,建立了藏学研究、教学、文献、出版、网站等载体和平台,加强了国内合作和对外学术交流。藏学研究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关于西藏和其他藏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承办的以"西藏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为主题的"2008北京藏学讨论会"于2008年10月14日至17日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行.有217名学者参加了讨论会,会议收到学术论文近170篇.综述分社会经济、历史、文物考古、宗教、梵文写本、文化艺术、语言文字及藏医药等研究专题,介绍了当前国内外藏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西藏研究》2009,(4):F0003-F0003
《西藏研究》是西藏社会科学院主办的藏学学术研究刊物,双月刊,设有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哲学、宗教、语言、文学、艺术、文物考古、藏医药、《格萨尔》、民俗、教育、旅游、三农、民生、学术争鸣、社会调查、国外藏学等栏目,凡属以上范围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热忱欢迎诸位专家学者及藏学研究者赐稿。  相似文献   

11.
乃宁曲德寺是西藏历史上一座重要的寺庙,也是近代西藏人民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历史见证。文章通过对乃宁曲德寺的围墙等建筑遗迹、壁画、遗物及寺藏文物的调查,对乃宁曲德寺的历史价值、建筑价值和革命价值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大度民寺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度民寺是西夏京畿的一所皇家寺院 ,今天宁夏银川市郊的高台寺遗址可能和它有关。在西夏仁宗执政的乾年间 ,这所寺院中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兼习 ,党项国师与吐蕃国师并存 ,可以视为 12世纪末期西夏佛教状况的缩影  相似文献   

13.
随着藏学研究的蓬勃发展,藏文历史文献汉译版陆续出版、发行,这不仅方便了国内外藏学研究者,而且对继承和发扬藏民族的优秀文化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对增进各民族间的了解、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译者们付出的艰辛劳动值得敬重。但是由于译者对原著理解上的偏差及出版界的校对、排版上的失误,有些译文中出现的错别字、语句不通顺、曲解原文等问题值得深思并需要梳理。文章主要以《青史》为例,分析、归类了藏文文献汉译本中地名译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文献翻译中地名翻译的统一和规范化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14.
文章是作者赴墨竹工卡县甲玛乡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出生地强巴敏久林宫遗址,对亲眼所见的藏族石刻棋盘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篇报告文章。作者通过对藏棋的名称、规则、判定输赢的方法等作的介绍,以及对这块石刻棋盘和有关的藏族历史所作的研究,认为早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藏围棋已在藏区广泛流传,是藏区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活动,并且传播到中国西藏周边国家和地区,具有鲜明的藏民族特点。最后,作者呼吁学者加强对藏棋的研究,并殷切希望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加强对珍贵文物的保护,以免这些珍贵文物被倒卖和毁坏。  相似文献   

15.
汪洪亮 《民族学刊》2011,2(3):32-41,92
在中国民族学史上,李安宅和于式玉是一对重要的生活伴侣和学术伉俪,尤以藏学研究名世。于式玉以大量精力应对生活和辅助丈夫,她具有良好的学术根基,极富语言天赋,擅长文献目录,又肯实地调研,为其藏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李安宅藏区实地研究的坚强后盾。二人学术生命互相交融,堪称藏学界之"天涯同命鸟"。这对学术伉俪的一生,让我们认识到时代对他们人生的彰显和遮蔽及其学术的造就和毁灭。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藏文历史档案的收集保管、整理编目、翻译研究、编辑出版和交流利用等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了概要的回顾和介绍。同时指出因各种原因,藏文历史档案仍存在被人为割裂分散、抢救速度缓慢等问题。作为西藏文化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藏文历史档案,其年代久远、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信息多样和载体材料的特殊珍贵,其价值远非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所能局限。因此,文章认为藏文历史档案的保护和抢救,与全社会对人类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息息相关,理应引起社会各方面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吴俊 《民族学刊》2021,12(11):44-49, 125
四川民族地区的长征文物遗存保护利用工作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脱节、与文化空间环境相对脱节、与当地社区群众相对脱节、与现实需要相对脱节等现实问题。要走出上述困境,不能继续走以往主要依靠文物部门从文物工作角度开展相关工作的老路,必须集全社会各方之力,整合各种资源,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本文立足有利于切实做好四川民族地区长征文物遗存保护利用工作、进一步发挥好资源综合效益的现实需要和实践可操作性,对相关路径和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启龙  杨洋 《民族学刊》2020,11(1):105-111, 145
乌瑞(Uray Géza,1921-1991),匈牙利著名藏学家、语言学家,他在藏语言、藏族历史研究领域享有盛誉。乌瑞的学术生平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藏学启蒙时期(1940-1948),藏学研究初级阶段(1949-1973),全身心投入藏学研究阶段(1973-1991)。其对藏族方言、古藏文的研究包括对藏文动词结构、藏文词后缀的探究;其对藏族的研究主要通过对古藏文历史文献的考证,以探讨吐蕃时期的历史制度等。乌瑞的研究成果体现其丰富的文献基础和扎实的文学功底。他对古西藏文献学的一些难题和有争议问题有着颇为审慎的判断力,这使他成为一代典范。目前,国内学界对乌瑞的研究不多,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9.
藏传佛教伦理成为藏族传统伦理思想的最基本结构要素之后 ,对藏民族最深层次的文化价值观产生着普遍的、久远的影响 ,为人们和平相处提供了特殊的道德力量。但其哲学思想、伦理规范及其实践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种种不利因素 ,对藏族现代伦理的生长和发展起着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晶  李天 《西藏研究》2008,(4):71-79
宗堡建筑是西藏官式建筑的重要形式,专指西藏地方政府宗(县)一级政府机关所在地,属于藏式宫殿建筑类型.西藏宗堡建筑起源很早,是宫殿、寺院,以及防御堡垒的综合体.宗堡建筑在属于藏传佛教文化圈的喜马拉雅地区,如拉达克、不丹等地也有分布,但在建筑风格上带有一定的本地化特征.文章试图通过对喜马拉雅地区藏式宗堡建筑艺术特点的分析,从建筑艺术角度说明藏传佛教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不仅对喜马拉雅地区政治以及社会制度有很大影响,对该区域的建筑类型也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