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张群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分子的大屠杀给犹太人造成的巨大伤害,对当代美国犹太小说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犹太作品的分析,对美国当代犹太文学中以大屠杀为主题的小说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黎闯进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以后现代主义的文学思潮对现代文学的发展存在深远的影响为出发点,结合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征,论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关注历史和政治;小说与大众文化的结合;常用拼贴戏仿、反讽的手法;采用新的叙事手段等。清楚了解了这些特点,有助于文学学习者及爱好者理解和欣赏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3.
4.
成长小说:一种解读美国文学的新视点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成长小说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读美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切入点。讨论了研究美国 成长小说的价值和重要性,并通过回顾国内学者对一些美国经典成长小说的不同阐释,说明把成长小说 作为研究美国文学的一种独特视野,具有广阔的学术空间,并对深化这一研究提出了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杨丽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115-117,121
黑色幽默派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当代小说的语言、主题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从和地域文化相结合的黑色幽默、表现改革开放后城乡文化冲突的黑色幽默,具有写实基础和风格的黑色幽默3个方面讨论了美国黑色幽默文学对当代中国小说价值取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英国小说中的成长主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芮渝萍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17(2):27-31
成长问题作为一个文学主题 ,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优秀成长小说总能被各个年龄层次的读者接受。几乎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优秀的、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成长小说经典涌现出来 ,名垂青史。这一传统的背后有两个动因 :一是古希腊神话、戏剧和荷马史诗的传统 ;二是 1 8世纪启蒙运动对小说创作主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美国华文文学中的留学生题材小说──以於梨华、查建英、严歌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0,(6)
美国华文文学由生活在美国的以华裔为主要构成的作家群和他们用华文为书写载体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所构成。美国华文文学中的留学生题材小说,指的是美国华文文学中的那些以留学生生活为创作题材的小说。通过对於梨华、查建英、严歌苓这三位作家在“内容”上(由展示表层的受挫经历,到深入的历史文化思考,再到普遍的人性探寻)和“形式”上(由情绪叙述,到冷静叙述再到洒脱叙述)的发展过程的考察,可以大致勾勒出美国华文文学中留学生题材小说在主题上不断深入和技巧上新质迭出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8.
头发是身份的标记,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非裔美国作家有描写头发的传统。文章以切斯纳特、赫斯顿、佩特里、沃克、莫里森等经典作家为个案,对20世纪初以来非裔美国小说中的头发意象进行分析认为,该意象生动地展示了不同时代非裔美国作家对本民族人民身体命运的深切思考。 相似文献
9.
冯晓琴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5):70-73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中贯穿始终的主题。不同历史时期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有着不同的表现,如殖民时期的开拓致富梦、建国后的自由民主梦、内战后的扩张发迹梦,而到一战后传统美国梦开始出现迷茫与失落,二战后则走向了绝望与反叛。 相似文献
10.
蒙柱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在后现代主义美学与文化、哲学、政治经验相互交织的视域之中,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继承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批判主题,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国家权力和政治制度进行了激烈批判,并且延伸到对于为政治所操纵的宗教、科技的批判.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还表现出其商业化的一面,在对现代性进行批判和解构的同时解构了自身批判的严肃性.这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现代性批判的两面性.在美国作家冯内古特、纳博科夫和品钦等人的作品中,这种现象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1.
邹涛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94-98
商文学指以描写商业或商人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在今天这个商业社会里,商人代替以往的武将、主教、知识精英等成为新的时代英雄,商场也许成为了最好的人性与现代性展台,商文学及其研究也因此日渐兴盛。在全球化语境下,那些跨越多种文化身份的商人最具时代特征。分析、反思他们的文学呈现也就具有了独特的意义。由于各种历史的原因,美国华人商文学在全球化语境中尤具典型性。本文指出了这一新的研究视角的当下意义,并尝试提出美国华人商文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指出形象学、跨文明比较、族裔散居等研究范式的可资运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文学教学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泓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5):61-65
英美文学课是高校英语专业的传统科目。然而 ,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活动如何开展 ,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以美国文学课的教学为例 ,说明文学选读或文学史等课程的教学要立足现在 ,联想过去 ,用文论指导 ,以红线贯穿 ,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从《诺顿美国文学选读》看美国文学经典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文宁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1):30-38
以《诺顿美国文学选读》为主要资料,察看在美国多元文化主义影响下近30年来美国文学选读对美国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的不断重新认定,通过描绘这一权威美国文学读本对弱势群体文学的逐步关注,揭示了弱势群体文学在美国正在得到高度重视,并且对繁荣美国文学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樊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2):37-43
论文通过对中国当代作家接受美国文学影响历程的勾勒,揭示了美国文化中尊重个性、尊重成功的精神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气质的塑造,同时也发现了中国作家在接受美国文学中不同风格的作家影响时有所选择的时代因素与个性立场。 相似文献
15.
苏冰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9-14
美国西部文学中蕴涵的“生物区域主义”(bioregionalism)作为新兴的环境运动理论,积极倡导带有区域特点的生活模式和生产范式。“生物区域”视角是皮特·伯格(Peter Berg)等生态学者的主要创作范畴和创作机制,他们综合运用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引导人们选择更传统、更天然的生活方式。斯奈德则号召人们回归荒野,倡导一种具有包容性和普世性的价值伦理。重新解读美国西部文学经典作品,可以推动美国“生物区域主义”作家和作品的研究进程,建构更为有效的生态批评范式。 相似文献
16.
多元文化与当代美国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之后,多元文化主义成为主导美国社会文化的重要思想,它进一步催化了美国文化内核从单一的主流价值观向文化的多元主体转变。在文学领域中,主要表现为曾经游离于主流文学之外的非欧裔作家和学者,积极振兴民族文化、表现民族特色、争取民族话语权。大量的民族文学作品进入文学经典,彻底转变了美国文学的传统走向。 相似文献
17.
葛丽萍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5):171-176
文章以美国华裔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形象学、伦理学、心理学、言语行为理论等研究方法,梳理归纳出现实中国、伦理中国、虚幻中国、英雄中国四种"中国形象",并从写作语言、时代语境以及作者身份三个维度分析了美国华裔文学里中国形象的历史流变,形成机制及功能效用。 相似文献
18.
邹智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0(3):95-98
本文主要谈存在主义在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情况,探讨了犹太裔作家作品中带有存在主义色彩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民族根源,并通过对代表性作家作品的存在主义思想内涵的分析,指出了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作品中存在主义要素的世界化品性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