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社会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宝库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本文仅从这一博大精深的思想系统中取其精华理论并结合经典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加以探讨 ,以求运用邓小平的伟大社会学思想指引我们在社会转型时期 ,处理好社会根本问题 ,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能良性、高效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思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就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比较落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国家,通过改革寻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密切结合的产物,它的产生,标志着我们开始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改革思想,是邓小平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改革、开放、搞活,讲得最早最多、最深刻。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的论述,正确理解其内在关系,深刻领会其意义,对于我们加快、深化改革,有重大意义。一改革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总方针。坚持这一总方针,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思想是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的,这一思想有着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加快经济发展,尽早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根本目标,也是中国当代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之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重大战略问题。进入八十年代以来,邓小平同志面对世界新格局,立足于中国的实际,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学习思想的根本一致性刘牧讲学习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毛泽东、邓小平这两位伟人站在历史的潮头,对党的学习问题都有深刻的思考和研究。虽然,毛泽东着重创立和建设新中国,邓小平致力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环境发...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中国改革在走过 2 0多年历程所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教训就是要贯彻邓小平全面改革的战略思想 ,我党必须以此为指导 ,把全面改革的战略放在中国社会发展的首要地位。认真研究邓小平全面改革思想 ,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向纵深发展 ,顺利解决阻碍社会发展的重大社会矛盾 ,实现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社会政治稳定思想的基本内涵,是社会和政局的稳定,核心内容是基本政治制度的稳定,根本标志是基本政策的稳定。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方法是:四项基本原则是根本,社会进步和发展是基础,改革开放是手段,依法治国是保障,正确的舆论宣传是关键。邓小平的社会政治稳定思想为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指明了方向,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极大地丰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在邓小平同志的中国现代化理论体系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之一。邓小平同志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我国"文化大革命"破坏社会主义民主的教训,阐明了许多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思想,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和结论。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不仅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们全面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纪的宏伟蓝图具有…  相似文献   

9.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社会主义进行改革的里程碑,邓小平同志则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总代表和总设计师。不断深入学习领会和掌握小平同志的改革思想和改革理论,对于我们坚定不移的进行改革,积极稳妥地搞好改革,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5周年之际,重学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改革思想,深感我们现在应特别注重以下两点。 对社会主义改革在思想上要坚定不移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法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发展、稳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根本问题。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全面阐述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邓小平的论述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它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洋溢着时代精神。我们之所以要搞改革,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赶上时代。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首先是因为当代世界已经而且还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向社会主义提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在探索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社会工程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模式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完成了社会工程的目标设计问题;通过社会改革的路径选择、方法设计和操作逻辑等实践探索,回答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及完成了社会工程的过程设计问题。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设计和过程设计构成了邓小平社会工程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冶国家,是我国法制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邓小平生前孜孜以求的愿望。我们应以邓小平的法制思想为指导,加强立法工作,建立系统、完善的法比体系,推进行政执法和司法制度改革,强化法律监督体系,培植先进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以尽早从制度到观念上实现法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一面新的思想旗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以一系列新的观点和思想,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高等学校肩负着为伟大事业培养建  相似文献   

15.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反复阐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论断。本文通过学习邓小平同志的一系列深刻论述,进一步分析了改革同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说明如何深刻理解邓小平同志这一重要的科学论断,以及理解这一论断对于我们正确、全面理解邓小平同志的改革思想,把握改革的地位、作用、性质和目标等,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就中国"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所发表的一系列讲话和谈话,形成了其特色鲜明的"三农"思想。邓小平认为,在中国,农业的根本地位始终不能忘,农村的问题应该首先解决,农民的积极性要给予激发和保护,否则,这些问题就会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的"三农"思想为指导,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以解决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非常注重对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的研究,新问题的解决,新经验的总结,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科学完整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体系,它作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是多方面的。 一、坚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确立了根本指导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深刻地反映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改革开放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十四大党章的总纲中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阐明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指针。”明确规定了这一理论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指导思想地位,在1993年1月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把宣传贯彻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作为主题。”在1994年1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指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全党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宣传思想战线必须牢牢地把握这一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领会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根据当前青少年特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对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培养跨世纪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进一步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邓小平的法制教育思想 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在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邓小平发表了一系列关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观比较杨岭华李克建目前,人们对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互关系,已经进行了大量而充分的有力论证。而对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改革问题上有无建树?如果有,它与邓小平的改革思想有何同异这一问题,理论界却着墨不够。本文...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认为要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实践来研究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应有之义,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人的发展的根本途径,改革是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培育“四有”新人是它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