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华 《社科纵横》2004,19(3):62-63
恐怖主义犯罪是采取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 ,对公众产生恐惧和威吓 ,以达到其政治或其他社会目的的行为。恐怖活动组织是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 ,它与犯罪集团、黑社会及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有严格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名词解释     
"恐怖主义"(terrorism) "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非常流行的一个术语,近几年来,各国学者撰写了大量有关论著并举行过多次国际会议探讨这一问题,但是什么叫"恐怖主义",学者们至今仍未找到一个确切的和一致的定义.据1982年出版的《世界百科全书》载,"恐怖主义"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789-1799年的法国大革命期间,当时的雅各宾政府领导人罗伯斯庇尔认为在革命时期应当实行"革命恐怖",这是一种迅速的、严肃的和坚决的行动,因而有人就把雅各宾专政称为"恐怖主义".至今一些西方学者仍然认为,恐怖主义主要是指"实行恐吓的政治统治","是使用暴力或暴力威吓在人民中制造恐惧或削弱他们的反  相似文献   

3.
我们试图用社会学或任何其他学术概念来解释政治恐怖主义时,首先会遇到的矛盾是:这一现象的多面性。恐怖集团的差别不仅以数量(从一小撮积极份子到成千的参加者),而且还以民族成份而定。由于在我国的政治调色板上,目前各种思想潮流色彩纷繁,甚至存在着能使生活顷刻间遭到毁坏的新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为此,也就有理由担心本来就激化了的社会气氛会进一步加剧。恐怖主义要以运用暴力,首先是武装行动为前提若把恐怖主义的社会影响解释成纯物质上(受害者的数量)的效果,那是错误的。恐怖主义者  相似文献   

4.
国家     
“国家”作为涉及社会政治组织的概念,较普遍的用法是指政治上组织起来的人们的团体;较特殊的用法是指政治制度。现代的政治理论家们,一般都把国家定义为一个特殊的联合形式(周密地组织起来的社会团体)。它通过其目的以及贯彻那些目的的方法,通过其领土、主权,把自己区别于其他联合体。国家的首要目标是通过暴力所支持的法律体系来保持秩序和安全。国家权力的行使局限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而在这一范围内,国家拥有最高的权力。  相似文献   

5.
M.博法:在马克思主义衍生的政治文化中,“革命”一词的概念,它的特定含义仍不明确。确切地说,它是关于暴力的作用、人民同政权的关系的历史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更为符合社会改革内容的事件。F.菲雷:革命的概念中包含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来自原本就合法的人民暴力思想;另一是关于重新创建社会的思想。从第二点看,法国革命就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重新创建社会,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尝试。这就是说,与英国或美国的革命不同,  相似文献   

6.
一个宗教哲学家对恐怖主义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恐怖是一种可怕的恶。目前正在进行的反恐怖主义战争可能成为反被压迫者的战争 ,并使人们认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恶就是这个语词所认同的过度暴力的结果。如果美国真的想消除恐怖主义 ,它就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其外交和军事政策  相似文献   

7.
正《欧洲的德国之秋——跨国视角下的七十年代左翼恐怖主义》一书于2014年由慕尼黑奥尔登堡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彼得拉·特赫芬(Petra Terhoeven)是哥廷根大学欧洲文化史与当代史教授。1977年的德国之秋深深地植根于所有德国人的记忆之中。作者在本书中首先分析了"德国之秋"的参与者所策划的"国际迫害"的背景,尤其是红军派(RAF)恐怖主义者与意大利红色旅(Rote Brigaden)的关系。作者认为,如果不运用跨国视角分析所有政治行为者的角色,那么对20世纪70年代的暴力升级,尤其  相似文献   

8.
从基要主义到恐怖主义全球化时代的宗教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义  陶飞亚 《社会》2007,27(5):47-47
1970年代以来全球宗教复兴和宗教政治的发展,是全球化背景下社会运动的一种形式和表现。宗教基要主义和恐怖主义作为一种宗教运动,反映了对主导性的全球化意识形态的反抗,以及对全球化方案的替代性选择。这可以被界定为一种文化政治或认同政治。政治伊斯兰作为当今最突出的宗教基要主义和恐怖主义,一方面反映了全球社会运动和宗教运动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则也是美国霸权和意识形态人为制造的结果。针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本文作者认为,当今的宗教与政治冲突更多地是反映了一种不同基要主义之间的冲突,而非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辨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以政治激进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相结合为本质特征 ,是与现代改良主义和世俗民族主义相对立的一种宗教社会思潮。主流的原教旨主义派别主张开展合法斗争 ,希望参与国家的政治进程 ;而极端的原教旨主义 ,就伊斯兰而言 ,也就是宗教极端主义的一种形态。它与恐怖主义关系密切 ,从宗教角度称为极端主义 ,从政治、法律角度称为恐怖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认真加以研究和辨析 ,对深入开展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9·1 1事件已经过去一年多了。有人说我们是处在战争之中 ,但是它又与孩子们所听说的战争不一样。孩子们不知道它是不是战争 ,它是否发动了一场战争 ,谁卷入了这场战争。有些孩子感到处境危险 ,需要周围的成年人的帮助。那么 ,在我们周围充满了恐怖主义暴力和国际冲突的情况下 ,家长、教师和其他看护孩子的人应该怎么做呢 ?有人正在研究孩子们对于 9·1 1事件的反应。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 :1 .许多儿童 (主要是学龄前儿童 )不知道或已忘记了这一事件。2 .多数儿童 (至少那些不在纽约和华盛顿附近生活的儿童 )并不经常想到这件事 ,而是关心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消费主义解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俞海山 《社会》2003,52(2):25-27
对消费主义(consumerism)的含义,有种种不同解释。一种认为它是一种行为实践,是指一个物品消费日益增长的事实或实践(The Random Hous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Language,1987)。另有认为它是一种来自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个基本教义,即把尽可能多的占有和消费物质产品作为其个人自我满足和快乐的第一位要求(威斯科夫,1978)。而笔者则以为,消费主义是一种以追求和崇尚过度的物质占有或消费作为美好生活和人生目的的价值观念,以及在这种价值观念支配下的行为实践。这就是说,消费主义既不是一种单纯的价值观念,也不是一种单纯的行为实践,而是两者的结合,其基本特征是既特别注重物质消费,又特别注重物质消费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涛 《社会》2016,36(6):55-77
针对李猛有关霍布斯自然状态的讨论,本文力图指出,自然状态不仅仅是一个人性冲突状态或法权矛盾状态,而是具有某种积极的道德意涵。这集中在霍布斯的自然权利概念上。正是自然权利,而不是原初缔约环节,构成了霍布斯政治哲学的规范基础。自然权利不完全是一项主观权利,它同时还带有传统客观法权的正当意涵。一方面,每个人的“自然权利”凭借国家权力的存在,成为一种客观意义上的正当性,另一方面,它的“自然性”又意味着它并不是由国家所制造出来的,而是基于人的自然本性本身。人的自然并不是可以任意抟塑的质料,而是有其形式,并被明确界定为一种自然“权利”或正当,参与到政治生活的构建之中,这构成了现代思想不得不去回应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古罗马诗人特伦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一个人,因此凡显示人性的东西,对我都不是陌生的”,这句话很可以成为我们称之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人”那种特殊历史现象的座右铭,而所谓“文艺复兴时代的人”,他不仅是“永恒的人”,而且还是能取得人类一切成就(包括艺术、科学、语言、文学、政治以至经济方面的成就)的人。经过漫长的“黑暗时代”(这样称呼它是带有一定的武断性和不恰当的)之后,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一种理想,一种全面发展人性的理想,它被称之为“人道主义”(这样  相似文献   

14.
我看儒学     
我看儒学赵俪生一儒学是一个文化体系,是世界上几个巨大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就其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扩展说,在几个大文化体系中它是很突出的。我们说它是一个文化体系,就是它基本上不是一个政治体系或政治思想体系。因此不存在它和某一政治思想体系谁取代谁的问题。也不...  相似文献   

15.
关于现代认识论的定义与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160年代以来,国外有些学者(希尔、丹西等)就现代认识论著书立说。然而,究竟现代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外延有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始终没有明确的答案。现代认识论决不是一个编年史上的概念。人们根本找不到哪一个人物或哪一个年代可以作为现代认识论或传统认识论之间的排中律界限。现代认识论也决不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因为它所探索的问题仍然是“知识的性质或认识论术语的意义;认识的证实或知识的标准;认识经验与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①。现代认识论更不是一个特殊的流派,因为无论是在科学主义还是在人本主义阵营中,甚至在专为社会做病理…  相似文献   

16.
《孔学堂》2014,(1)
<正>事实上,当前世界的政治体系、文化体系和经济体系都为西方国家所主宰。21世纪的世界受到了西方历史、西方社会运作模式的巨大影响。西方殖民时代和工业革命的历史带来了当下以强权为基础的世界秩序,军事暴力手段成为解决争端的主要途径,经济强权则是统治世界的主要方法。如此体系与世界和谐、尊重他人、尊重多样化的宗旨是背离的。由此可见,当前的现实世界是暴力和不公正的。世界经济秩序往往被经济大国所控制。弱小的国家和地区要让世界知道,往往是通过非常规手段。比如当下伊拉克境内的极端恐怖主义、叙利亚恐怖主义以及"911"事件的爆发。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三个教训:一是暴力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得  相似文献   

17.
《恐怖、恐怖主义和人类处境》一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主义"的相关主题已成为国际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最具吸引力的话题之一.据说,关于"恐怖主义"的定义达100余种.韦伯尔(C.P.Webel)的著作<恐怖、恐怖主义和人类处境>(Terror,Terrorism,and the Human Condition,New York and Hampshire:Palgave Macmillan,2004)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万字,但他通过对恐怖事件幸存者的直接采访,以现象学方法界定恐怖主义,指出了恐怖主义本质定义的不确定性和相对性.因此,韦伯尔在众多的恐怖主义研究者中具有较独特的视野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某种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其实始终“活”在不断的“非正用”(或名之滥用,名之僭窃)与不断的“正名”之中.“正名”之作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前提,这一要求引导我们洞悉“语言的政治”或“政治的语言”.我们试图将“正名”的政治性质和政治的“正名”要求熔于一炉,用哲学和政治的相互关系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它要表明政治哲学能够被当成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但如果我们不是从存在论而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那就错了,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可以看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电视的自律与他律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可扬 《唐都学刊》2006,22(5):66-68
电视首先是一个他律的存在,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范畴而存在的。它处在整个文化的大系统中,与经济、政治、宗教、哲学等其他社会文化范畴密切相关,决不是一个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系统。电视的他律性体现为它与整个社会文化与文化大系统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复杂的联系。一方面它明显地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影响、制约和决定,它只能在文化大系统的胚胎中发育生长;另一方面,它反过来又影响制约着文化大系统。只确认电视是—种社会文化现象的他律性还不够,必须进一步限定它有别于其他社会文化现象的特殊性,明确它是一个独立的社会文化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强调表现(representation)或中介(媒介)的不可避免性,是后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特征。诚如德里达指出的,“事物从来不是整个地在场的”。与现代主义政治经济学家围绕需要的满足建构了有组织的社会王国相对,后现代政治经济学家建构了作为符号系统的社会秩序。“需要”问题是后现代政治经济学家与现代主义政治经济学家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当现代主义者强调事物的满足需要的属性和无联系的商品形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