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外国留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专家和相关方面的重视。外国留学生中主要存在适应、人际关系、情绪、认知偏差等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包括跨文化差异、个体调适能力差异、个体人格差异等,承担培养留学生的高校应在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力量、留学生管理人员心理辅导能力、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组建留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加强建设,做好留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高留学生教育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留学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师生交流障碍、缺乏合适实验教材、留学生学习习惯差异和自律性差等问题,提出了提高教师英语听说水平、编写合适的实验教材、结合留学生特点提高备课质量、注重培养留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加强师生交流等具体措施,提高留学生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外国留学生教育比起美国和英、法、德国的留学生教育来说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并且在人才培养上著有成效。当代日本外国留学生教育政策主要包括"10万留学生计划"和"30万留学生计划",并相应地在招收、教学、支援等管理体制上为留学生服务。日本的经验对于我国的留学生教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之处,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外国留学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段绍琪 《国际公关》2024,(4):173-175
中国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的留学目的地国,推动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趋同化管理已成为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必然选择。但高校在推进趋同化管理的过程中面临管理层积极性不足、师资队伍匮乏、留学生生源质量差等诸多困难,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认同、改革创新高校留学生管理机制、做强“留学中国”品牌、提高来华留学生生源质量、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等对策,从而逐步实现中外学生在教学、管理和服务上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第二课堂是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对于改进教学和促进管理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和实际意义。本文作者多年来从事黑龙江大学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出发,从留学生第二课堂的意义、形式等几个方面谈对留学生第二课堂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来华留学生数量的增加,留学生犯罪案件数量逐渐增多,表现出人身伤害、侵犯财产、交通肇事、侵犯女性等诸多类型特点.而跨文化的不适应性、法律意识淡薄、高校部门疏于管理是留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通过加强对留学生的心理辅导、法制教育和制度管理,高校可以有效地预防留学生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7.
从留学生来华留学动机,跨文化适应中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留学生所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管理方式以及留学的地域差异等方面,对北京某高校的留学生在京跨文化适应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来华留学生面临的文化障碍以及影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不同因素,以帮助留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同时为从事留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提出了改善课程设计以及时间规划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重庆市留学生规模的快速扩大,留学生日常生活环境不适应、语言交流障碍、教育环境满意度不高、人际交往面狭窄、心理问题突出、管理政策实施困难等因文化差异导致的冲突问题,日渐成为重庆市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瓶颈。根据跨文化交际理论,实行“趋同”管理,建立多种形式的信息沟通网络,加强留学生管理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充分挖掘留学生资源,加强留学生的社会支持等途径,将对重庆市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实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来华留学生培养成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方重要的人文交流和合作方式。本文以三峡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为分析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发现目前“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存在语言障碍、教学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从推行留学生导师制、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改进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地方院校留学生高质量人才培养,打造三峡大学“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人才培养品牌,提升学校美誉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来疆中亚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该群体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社会环境、个体因素、语言障碍、原有的文化和心理四个方面是造成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留学生教育和管理中采取差别管理与趋同管理,利用留学生的社会关系网络,加强对留学生跨文化支持等方式,将有助于来疆中亚留学生顺利实现跨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作为我国教育大省,有着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近年来在留学生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然而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招生院校过于集中、学生来源不够广泛、留学生招生宣传力度不够、留学生教学和管理存在不足等。有鉴于此,要加快湖北省乃至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一是扩大有专业特色的省属高校的留学生招生规模,实现留学生教育的均衡发展;二是加强留学生招生宣传工作,使高校真正"走出去";三是进一步完善留学生教学、管理和校园建设工作;四是增强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性;五是加强地方城市建设,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  相似文献   

12.
留学生教育是我国扩大国际影响,传播中国文化,构建国际交往桥梁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改革服务于我国经济、科技、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影响留学生教育的因素包括国际间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包括高等教育体制、总体水平以及国际化程度和留学生政策等。以金融危机作为研究背景,结合大连理工大学留学生管理的实际案例,具体剖析了当前留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探求金融危机形势下加强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艺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成为西方文艺理论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媒介。在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过程中,留学生作出了特殊贡献:在五四时期,陈独秀、周作人、鲁迅等留学生最先介绍了欧洲的现实主义理论和作品;左联时期,周扬、萧三、胡风等介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和作品,并展开了争论。在此期间,茅盾、郑振铎等非留学生出身的作家、理论家也宣传现实主义理论并创作。但留学生理论家、作家与非留学生理论家、作家在传播现实主义理论方面有所区别:贡献大小不等,时间先后不一;理论宣传和创作的侧重点不同。由于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中美日三国留学生教育的状况与政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中国、美国、日本接受外国留学生的状况,在宏观层面上就三国的外国留学生教育政策、发展规模和培养层次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比较并结合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实际情况,着重探讨了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与政策的若干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留学生的数量和层次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理工科院校的留学生教育却遇到了许多问题,值得关注,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从教育思路、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专业特色能够在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是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公信力和声望的核心举措,留学生群体特有的复杂性是造成留学生培养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此复杂性的来源主要有文化背景差异、前期基础教育水平差异、英语水平差异及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差异等几个方面。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需要构建多元文化教育空间、加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等。  相似文献   

17.
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是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范畴,影响着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等问题的确定和选择.从构成要素和基本特点两个纬度探讨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是由一系列要素组成的,主要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目标、教育中介和教育环体,具有复杂性与艰巨性、教育性与引导性、统一性与多样性、连续性与阶段性、反复性与漫长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唐代的日本留学生与遣唐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西北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一方唐代日本留学生墓志所涉及的日本遣唐使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古代日本派遣大批留学生随遣唐使来中国的历史背景、日本留学生的待遇与生活,阐述了玄、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等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中的著名人物的留学经历,指出了唐代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墓志发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来华留学生数量的与日俱增,如何提高高校留学生管理质量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文章将在解释情感管理概念的基础上,从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和本质出发,分析情感管理在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中的必要性,并结合我校留学生管理工作实际,在管理理念、服务意识和工作方式等多方面探讨情感管理在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周棉是"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具有原创性、最有活力的专家之一.他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1989年开始,对近代以来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持久的研究,走出了一条立足客观理性、实事求是的学术研究之路.在继<留学生与中国社会发展>(一)、<留学生与中国文化交流>和<中国留学生大辞典>等成果之后,他又主编出版了<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二),从不同的方面和层面阐释了留学生对中国现代化的创造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